APP下载

太极拳的规矩与秩序

2024-03-25汤庆章

少林与太极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为规矩太极拳

汤庆章

>>引要<<

太极拳经曰:“知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这是太极拳的秘诀。

世间万物,皆有规矩。规矩,是一种准则,又称规则。

遵规守矩的目的是建立秩序,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两套体系。最好的秩序是自然规则产生的自然秩序,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程序而成为规律。

人体运动的方式也有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两套规则体系。太极拳“顺则凡,逆则仙”的逆向思维观念,“用意不用力”的特殊技术原则,与“更快更高更强”竞赛性体育运动精神反道而行,颠覆了现代体育运动理念,为人类运动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人类这个物种,千百万年的自然演化,形成了稳定的人体组织结构和运动秩序。但人的理性太强,为发展体育运动人为地制定了许多应用性技术规则,超越或混乱了人体原有的结构秩序,造成运动伤害。

太极拳“无为”的要求,即以人体自然结构和运动秩序为标准,回归人体本来自然的状态。因此,学习者要“知规矩而守规矩”以求“形似”,再“脱规矩而合规矩”以得“神似”,“百骸随心”地体现出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自由境界。

>>规矩与秩序

习武者往往都不遗余力地寻求武林秘籍或真传秘诀,有没有?我认为有,但我的答案会让你失望,这个所谓的秘诀就是规矩。“规矩”就是维护千百万年人类进化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秩序的方法。

太极拳经有一句话:“知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太极拳要求的“规矩”,就是太极拳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要求。因此有人说:“翻开孙禄堂和薛颠的著作,煌煌数十万言,从头看到尾就两个字:规矩!他们俩都明白告诉大家,严格按照规矩练,早晚出来。说明什么?那些规矩就是按照核心道理衍化出来的,或者说规矩就是道理。”符合规矩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遵规守矩,不仅是练习太极拳的秘诀,也是做好所有事情的秘诀。

什么是规矩?“规矩”指的是中国古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规:画圆的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直尺。杨氏拳谱曾述:“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圆之出入,方知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出此以外哉。”可见,用方规圆矩来衡量太极拳准确精当。当然,我们绝不能把圆与方,死板的理解成外形的圆与方,以至于出现以手抱球作圆状的呆象。

各派太极拳大师都把规矩作为首要之法,郝为真先生曾说:“月如教人之法,谓须先求处处协于规矩,久之习惯成自然,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自能应敌从容而运动如转圜。”

李雅轩晚年也反复强调:“按老规矩练功,不要东想西想。(1970-7-1)”“练功不要东想西想,只要在老论上一字一句地认真下功夫钻研,功夫就要大长,否则白费精神。(1970-10-11)”就在雅翁人生最后半年,仍然要求:“不要东想西想,只要按规矩,按太极拳规则,按太极拳的道理就行了,全有了。(1975-5-22)”

古人有“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孟子想表明,连离娄与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如果离开了规矩,也难以画出准确的方圆图形。所以孟子进一步谆谆教诲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大师以规矩教学生,学生则要学习和遵守规矩。规矩也是规则,即事物运作或社会运行行之有效不可违反的法则。但规则和规矩细究起来还是有区别,规则是大家共同必须遵守的原则,基本不能改变。规矩则是不同师门各自制订的法则,因此可以突破或发展。“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太极拳论》”可见,规矩也是细节,著名导演梁家卫先生说:“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绝学。”细微的规矩也是不能违背的。太极拳就是“知规矩而守规矩”,建立身体或事物秩序的体智双育运动,各项规矩就是太极拳的“不二法门”的正法,千万不能忽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论学习书法有这么一句话:“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正因为他学书作字遵守了正确的法则,在潜心研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行书先河,被世人尊为“书圣”。习拳也是这样,纵观古今,我们还未发现不遵循规矩而能在武术界成大器流芳百世的“名家”。

遵规守矩的目的是建立“秩序”,秩序的稳定运行即是“程序”,程序的长久不变就是“规律”。

“秩序”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秩序的意思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外观的状态。简单地说,秩序指动态系统次第排序不混乱的意思。如果社会没有秩序,我们就没有一个被一致认同的标准,就无法去判定某一种行为是正确或错误。另外,秩序是不能颠倒的,颠倒秩序的意义就大不相同。曾国藩“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呈文,是最有名的文字秩序颠倒意义完全相反的例子。另如“念经时喝酒”颠倒秩序更换成“喝酒时念经”,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同。所以秩序是不能混乱颠倒的。

>>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

一般而言,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两种。

自然秩序由自然规则形成,稳定的自然秩序如日出日落,月亏月盈的循环往复就是自然秩序的规律。自然秩序也不是永恒的,宇宙的运动变化使旧的自然秩序不断被打破,又自然地建立起新的自然秩序。但这种源自内部自我生成的自然秩序是不可能人为改变的,人类历史上“人定胜天”的狂妄总是试图违反自然规则,企图用人为的规则去改变自然秩序,结果造成混乱,形成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人体结构秩序也是千百万年自然演化的结果,人体的自然秩序是由生命力量负熵形成的,它与物质秩序的生成过程不同,生命体会主动选择适应不同的环境结构和进化方向。因此,人类这个物种,千百万年慢慢形成的自然进化规则,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体组织结构与维护人体结构的运动秩序。人体秩序因生长壮大的发展而遭到破坏,因此人体秩序也是不断变化调整的。它與人类社会秩序一样,也有自生自发秩序与人为设计秩序两种。人为设计的身体秩序最典型的是现代体育运动,通过各种人为设计的“运动”方法,去改变人体结构以提高活动能力来发挥最大的功能效果。自然生成的秩序则回归自然,回复到人体“本来”或“自然”的结构状态,不人为地去改变某些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使之稳定长久。这是东西方体育运动的显著区别,西方体育强调“运动”需要经常锻炼,中国传统则是“静养”因而益寿延年。

人类发明体育运动的目的本是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充分训练自身的机体组织并提高其功能来增进健康。但人类理性常常自以为是,后天形成的观念和经验总要干预身体本来的秩序。于是人为设计了许多运动方式,希冀突破人体自然状态的生理极限,从而获取成绩或供人观赏,使之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目的。或者通过反常的训练,创编各门武术的套路形式或增进踢、拿、摔、打的各种招法。不可否认,这类设计在短期或局部范围内它可能是科学的、经济的、有效的。殊不知这种超越自然秩序的方法违反了自然演化的人体组织结构,扭曲了人体的运动秩序,最终导致人体自然结构和运动功能的混乱,损害身心健康。

>>知规矩而守规矩

规矩就是规则。需要提醒的是,技术产品需要一致性的标准化,艺术作品需要个体性的风格体现。太极拳是技术产品与艺术作品的纠缠,标准化的规则与个性化的特征要注意分清。太极拳的技术要求一丝不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太极拳的艺术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纯任自然。

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经过八个多月的训练,代表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首次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李世石。阿尔法狗的成功是通过800万盘海量的棋谱学习,参悟人类的棋艺经验,在几何级数的变量中寻找最优解,从而实现了对人类围棋技术的超越。2017年,第二代人工智能阿尔法元产生。设计者不让它读人类棋手比赛的棋谱,只让它学习围棋规则,自我对弈490万局,阿尔法元就参悟并推演出自己独特高明的走法去与阿尔法狗比赛,结果100-0击溃阿尔法狗,百战百胜。阿尔法元超越了人类自我封闭的学习经验,不再是从海量的博弈经验选取最优具体战法,而是在短短三天内,熟悉规则,随机运用,获得胜利。如果我们反过来想,假如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对弈3000万盘,它能归纳出同样的围棋规则吗?我想不能,可见,好规则的设计与制定是很难的,它是经验积累和缜密推导高度抽象的成果。

人为地设计一套武术格斗规则,可以一招制敌,简单有效。但人体千变万化,针对单一目标的人为设计,哪怕是人们凭借经验总结或理想的有意设计,都有可能挂一漏万。而太极拳采用的“无为”原则,“以静制动”招法的顺势变化,“不变应万变”,唯其不变,才能应万变,此即所谓“无招胜有招”。太极拳守静不变以招变招是自然秩序形成的行为,是遵循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方法论,才不会挂一漏万。因此学习太极拳,应坚持以传统哲学思想为技理原则,在总结前人内修外练的基础上,用新的养身观念和武术运动规则,把锻炼目标回归到人体本来自然的结构和运动秩序状态。

总之,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人类早就意识到了身体状态和寿命长短与身体活动的密切关系,为了减少或缓解人体熵增的速度,于是采取许多运动方式来避免熵增现象。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对待运动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方法,简言之,中国强调“养生”而主“静”,西方强调“练体”而主“动”,因此,中国古老传统偏重向内寻求的导引术,如气功吐纳等“静功”,强调意识的调整以求整体平衡,即使如少林、武当等各家外功武术,也强调内外兼修。而西方一开始就偏好肢体外壮内实的肢体“运动”,把人体比作由有限个体独立零件的复杂机器,并运用机械力学原理设计运动方式,追求肌肉发达,骨骼坚实,以提升人体的功能效率。忽略了人的意识即大脑调控机制将对身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不是体育运动使人健康,而是身体健康的人喜欢运动。或者说,不是运动的过程让人受益,而是运动后的休息,让被运动打乱了的身体结构秩序恢复到本来的状态,就像磁盘重新格式化,把电脑重置恢复到出厂状态一样。可见,中国传统的修炼方法与西方体育观念不同,不是外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皮肉运动,而是内向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悠闲,即在人体外形变化或运动的情况下,以顺应的方式来保持和维护人体的自然结构和秩序状态。

因此,太极拳无论是练习拳架或推手较技,以大松大软非常灵敏的方式自然调整自己的身体结构以维护稳定性和有序性,这就是人体“自生自发秩序”,或者说“无为”的调整恢复到本来自然状态的过程。这种在动态中保持身体原有状态的行为,就是“静”,即中国古人所谓“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道德经》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观,老子《道德经》的“无为”思想,并非现代意义不作为的“躺平”,而是特殊的“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从社会管理的“无为”方法讲,历史上曾有汉朝“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后的迅猛发展,现代有邓小平农村体制改革“包产到户”的成功。政府“无为”不干预的“包产到户”改革,就是去掉计划经济人为制定的生产规则,让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自发自生秩序”来调整供求矛盾。这种自发产生新的规则带来的经济运行模式,实施两年,就解决了前二十多年都没有解决的中国人温饱问题。

太极拳遵循“自然无为”的基本原则,反对用人为的规则和标准去干预人体结构中本来的自然秩序。李雅轩提倡“大松大软,各得其位”,即运用“大松大软”的方法,使人体各组织器官“各得其位”自然地恢复到人体的本来状态,即使在运动秩序中,也要始终保持身体原有自然的“静态”结构。道家“反者道之动”回归出发点,与佛释讲“回头是岸”“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相同的。可见,佛释的精义与道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脱规矩而合规矩

规矩不是枷锁,庄子就明确反对:“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此失其常然也。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庄子·骈拇》)为什么呢?晋·葛洪解释:“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抱朴子·辞义》)可见,道家认为天然规矩不可以改变,自然天成的乾坤秩序不圆满,尽管大成若缺,大巧不工,也是不可更改的。若人为地去改变自然规矩或秩序,意图使之圆满,反而破坏了天然的规矩。

而人为制定的规矩本身是变化的,当人为制定的规矩成为桎梏,有些旧的规矩就应该突破,建立新的规矩规则。太极拳经中早就有“脱规矩而合规矩”的补充。为什么要“脱规矩”?因为人为规矩是有阶段性变化的,随着人认知提高或理解加深,不同练功阶段和体会将感受到不同的规则或规矩。“脱”是超脱规矩的意思,“合”是“含有”规矩的意思,“脱”和“合”的相辅相成,这也是把矛盾概念圆融贯通的例子。因此,人类不应局限于人为经验制定的应用规则,要借鉴阿尔法元以圍棋规则为基本原则的学习方法,不断突破下层阶段性的规矩,或者用基础理论指导下的规则去改变或修正下层经验性的规矩。

需要提醒的是,能脱的“规矩”是应用性的规则,基础规则是不能轻易突破的。而人为制定的许多应用性技术规则,是各家各派从自身实践中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大量的练拳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循此方法当然也会出成果。如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是杨式太极拳的规则,必须遵照执行。杨澄甫长子杨守中就强调“积教拳三十余年之经验,凡祖宗遗传之拳法及功架,不敢擅自增损,有所变更;是以经余亲自教授者,未有不合乎先人之规矩”。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人为制定的应用性规则并不相同,陈氏吴式都有各自的规则,所以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境界。各家各派的“秘诀”规矩,不可能是统一的,但他们共同遵循的基础规则是一样的,如果突破或偏离基础规矩,就坠入“斯技旁门甚多”的左道旁门了,功夫虽然是功夫,但不是太极拳的纯粹工夫了。所以,“知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这才是全面的太极拳规矩观。

我们在太极拳学习中,也可以理解为:“知规矩而守规矩”是求“形似”,“脱规矩而合规矩”是求“神似”,最终体现出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实用规矩

太极拳有原则性的总规则和应用性的技术规矩。自发性的规矩规则,是不能违反的基本原则。而应用性的规则规矩,是个人或门派经验性的总结,是人为的规则,因人而异可以取舍。我认为,古典太极拳论中只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基础性的理论原则;张三丰的《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要言》、李亦畲的《五字诀》以及其它经典拳论,都是久经试验应用有效的原则和规矩,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基础规则:“用意不用力”的“积柔成刚”与“动静等观”的“无为、不争”,这两条是太极拳的基础规则或者说根本原则,违此皆是其它功夫。

应用规则:我借用中医观念来概括太极拳技术性的基本原则:凡“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李中梓《内经知要》)”这是学习中医的基础方法,也可以说是中国所有技艺学习的基础原则。于是,我把它移作为太极拳具体技法的基本原则。虚(虚空则无滞)、静(静定则不乱)、易(易变则难测)、简(简单则可行)。这四字可以说是太极拳的学习方法和检验标准,也是追求的目标。更是太极拳的总規则。(详见拙文《坚持太极拳的四项基本原则》)

具体规则:杨澄甫《太极拳十要》: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李亦畲《五字诀》:1、心静2、身灵3、气敛4、劲整5、神聚。

至于其它各门派制定的规则或秘诀,若要归纳,估计有千百万条,应该说都要各自的特点和优点,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此不赘述。

在总原则和前贤制定的具体规则下,我自己也人为地确定几条简单规则,以便检查和校正自己练拳时的状态:一是正,二是松,三是顺,四是匀,五是整,六是通,七是空,八是虚。无论站桩行拳,“一正二松三顺四匀五整六通七空八虚”这八个规则要求,既是进步的顺序阶梯,也是检测纠错的标准,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能“正”则易“松”,能“松”则易“顺”,能“顺”则易“匀”,能“匀”则易“整”,能“整”则易“通”,能“通”则易“空”。“正”是根本,指身势守中持平,不偏不倚,方能“稳静安舒”。“松”指骨节,要断开对正,节节延伸,方能“大开大展”。“顺”指肌肤筋腱,要平滑延展,顺遂通畅,方能“外顺内通”“身形似水流”。“匀”指时间上无断续,无停滞、绵绵不断,“节节贯串”,方能“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整”指空间上对称平衡、无缺陷、无凹凸,“周身一家”方能“八面支撑”。“通”指流畅无阻,透达五梢,“一旦豁然贯通焉”,方能“意气须换得灵,乃得圆活之趣”。“空”指“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也。“虚”指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之神明境界,“炼神以还虚”而“无为则无不为”也。前五字较实,是容易落实的手段,后二句较虚,是难以抵达的目标。

最后再强调,太极拳经曰:“知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所以要严格遵照李雅轩所言:“按老规矩练功,不要东想西想。1970-7-1”“不要东想西想,只要按规矩,按太极拳规则,按太极拳的道理就行了,全有了。1975-5-22。”这是李雅轩先生的最后遗言,谨记!谨记!!

(作者为重庆太极拳家。)

猜你喜欢

人为规矩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按规矩办”
山高人为峰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