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4-03-25国世佳

新青年 2024年3期
关键词:王超航天事业星辰

国世佳

王超,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80后”的博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2023年度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21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知社特别奖、2016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坚守与创新

航天领域,是一个充满浪漫与冒险的领域。有人将这个领域比作“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也有人认为这是“给勇气以探索,给天空以传奇”。2002年,年仅19岁的王超,怀揣着“星辰梦想”开启了求学之路。

在王超的求学之旅中,他不断地挑战自我,拓宽视野,逐步成长为一名在航天科研领域有着优异成绩的专家。王超凭借突出的科研成果,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可商业化的低维纳米材料原位拉伸装置——这是王超独立自主设计的创新成果,这一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微纳米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更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但现在我们已经群星闪耀。我很幸运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为航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超的眼中也有星辰,那是我国航天科研领域的无限可能。

從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经历数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前列,也孕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于王超来说,那份对祖国和星辰的热爱就深藏在他每天计算的数字,打磨的公式和技术细节里。

量变与质变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王超的研究工作积极推动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的迭代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除了低维纳米材料,王超的研究还集中在跨尺度复合材料力学方向。他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跨尺度增强体及其复合材料,揭示了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和力学增强机制,并建立了这类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评价体系。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加快了航天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同时也在推动复合材料技术国产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谈及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王超表示:“创新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就发展来讲,创新源于需求,迫切地需求往往会激发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力;就我的研究来讲,创新是在工作量的积累下,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每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都源自严谨的大量实践。“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也是王超坚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之道。科技创新就像一棵大树的生长,严格的规格和大量到家的功夫就是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王超表示,科研工作者只有始终保持“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对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对理论模型的精细构建”,锤炼“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践、探索、验证”的功夫,才能将“量”转化为“质”,将“偶然”变为“必然”,实现科研的突破和创新。

使命与责任

事业的进步需要人才的推动,星辰大海的征途需要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为祖国培养更多航天事业人才,是王超作为一名老师永远的初心和使命。

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王超的教学思路紧密结合科技创新的“三个面向”与教育的“三个面向”,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航天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王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在王超的带领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观点,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思想,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为航天科研领域注入全新的活力。

“在组会中,老师经常强调,创新意识是一种驱动力。作为一种驱动力,创新意识来自何处就十分重要。科研精神的内核究竟是什么,精准的判断来自何处?坚定的意志是以什么精神作为支撑?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经验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保持热爱。每一次组会都会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迸发,创意满满。”王超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说道。

谈及未来的心愿,王超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踏实地走好这条科研之路,成为推动国家核心技术突破的科学家,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超寄语学生:有“大国”才有“小我”,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要立足国家需求,进行自身职业规划。立大志、惜韶华、练本领,通过自身学科、地域优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作为学科负责人,王超认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是科研机构的责任之一,要打造为国解难、为党尽责的高素质团队。积极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把祝福写在苍穹,最美的星辰大海正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手中绘就……

猜你喜欢

王超航天事业星辰
王超美术作品
以梦为船,奔赴星辰大海
散乱星辰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小星辰
延伸小游戏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Awareness Among ESL Teachers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Three-Dimensional Planning of Arrival and Departure Route Network Based on Improved Ant-Colony Algorithm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