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未来——亚洲杰出毕业生奖”
2024-03-24
成立于2022年,艺术未来-亚洲杰出毕业生奖是亚洲地区首个此类别的国际艺术奖,致力于支持视觉艺术领域和当代艺术相关实践领域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创作实践。该奖项邀请亚洲的艺术学院和机构每学年基于杰出的成就、努力以及对该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每两年,一流的艺术学府的应届毕业生或一年内的毕业生都可以参与该奖项的申请和评选过程。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审,最具潜力的艺术家们将获得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行业专家、知名艺术家和收藏家进行互动和交流。奖项评审团由国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组成。香港及亚洲各地的公众及观众,以及学生、艺术家、教授、艺术从业者及业余艺术爱好者,均可从奖项、驻留计划及展览等教育项目中受益。该奖项创造了一个平台,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够进行交流。最终,这种创造性的交流可以通过国际艺术人才社区继续传承下去。
“艺术未来” 一等奖 - 吉村衿菜
一等奖得主: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吉村衿菜小姐
艺术家吉村衿菜作品《Playing》及《There is our horizon》
吉村衿菜1998年出生于大阪,就读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目前在大阪生活和工作。她的艺术实践通常始于她的身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建立的一种深刻联系。她从她遇到的人和周围各种各样的物体中找到灵感,利用从这些联系中收集的个人感觉和深刻的经验来探索艺术表达的新途径。
《Playing》是艺术家来到香港创作的作品,她选择了位于启德校园附近的坪石游乐场,设有游乐场设施和形状独特的公共物品。参与者被邀请一起搬运装满水的长管。他们必须在这些设施和公共物体的间隙和台阶上穿行,在现场确定路线并轮流行走。然而,他们的运动受到不断变化的水的形状和操场内公共物体位置的影响。考虑到这些身体上的限制,他们能做什么动作,不能做什么动作?该作品鼓励他们运用及利用自己的身体来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环境。
“艺术未来” 三等奖 - 俞硕根
二等奖得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熊政先生
艺术家熊政作品《石头的心愿》
熊政,1998年生于重庆。 2022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四川成都。认为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却时刻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热衷于第一感知,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第一感的延续。近期作品是对于自己“幻想”的延续,现实中理性时刻本能对抗着“幻想”的环境里去试探思维、行为的边界。
艺术家希望透过鹅卵石的自转来传递大地的信息,将其转化为一种机械运动的语言。这种通过运动的各种传动方式传递到作品的各个不同部分,呈现出生命特徴。他认为每块石头都是大地的「卵」,它们从未真正孵化。每次更换石头,作品的运动形态和韵律都会发生变化,彷佛换了一个性格。
“艺术未来”二等奖及 「 陈坤标纪念基金 」 艺术未来香港奖 - 刘彦希
二等奖及「陈坤标纪念基金」艺术未来——香港奖2023 得主:香港艺术学院刘彦希小姐
艺术家刘彦希作品《失真图记》
刘彦希于2023年获颁澳洲皇家墨尔本大学艺术文学士学位(课程与香港艺术学院合办),主修陶瓷。她从过去和当代文化的阅读中汲取灵感,使用陶瓷,版画,图像和发现的物体来创作发人深省的作品。通过她的艺术作品,她旨在为日常观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重新审视和反思的视觉之旅。
艺术家通过使用版画和粘土,“翻译” 日常照片,将图像进行重叠。这个过程包括扭曲、变形和破坏图像。通过反复的沉思,图像凝固成三维的形式,远离原来的语境,演变成新的和不同的场景。
“藝术未来” 三等奖 - 俞硕根
三等奖得主:韩国艺术综合学院俞硕根先生
艺术家俞硕根作品《Shadow Hunt》及《Eo-Young-Boo-Young》
俞硕根质疑解释世界的传统方式,对自我认知的不可能性和世界固有的二元性感兴趣。
艺术家使用不同节奏的图像在片段之间出现,准确地遵循电影的语法。存在于镜头之外的表演者通过物理通道侵入了视频的内部空间,在「他们当时站的地方」的一面墙上闪耀的图像,当表演者将手指放在空中的树枝上时,一面墙上的光线被分散开来,被分散在实时场景中的表演者的眼睛所照亮。视频中叙事的分段时间可以通过视频之后的表演来延迟,表演者的角色瞬间转换、人物关系有机联系,在表演中利用视频的时间和声音时变得更加清晰。
“艺术未来” 三等奖 - 林仪玲
三等奖得主:新加坡艺术大学拉萨尔艺术学院林仪玲女士
艺术家林仪玲作品《The Smile Machine》
Joanne Lim 林仪玲(1985年生),新加坡艺术家,2022年毕业于拉萨尔艺术学院,获美术学荣誉学士学位。Lim的实践侧重于将长期社区合作项目中收集的数据转化为美学形式,使用各种媒介来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她于2021年被提名为Takifuji艺术奖,并于2022年获得Lasalle学术卓越奖和Winston Oh Travelogue奖。
The Smile Machine是一个为儿童及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创作的互动艺术装置。它使用树莓派、相机模型和自订彩色显示,将每个独特的微笑转化为一片色彩的爆发,为参与者的情感创造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映照。装置邀请观众分享正能量。参与者可以在明信片上写下令人振奋的讯息,将展览空间变成一个充满喜悦的寻宝场地,而这些隐藏和寻找到的讯息都在传播着温暖和幸福的感觉。作品旨在创造一个富有趣味的空间,让所有参与者探索微笑、情感和言语的力量。它鼓励幸福、自我意识和对世界的好奇,为世界增添更多色彩和喜悦。
“艺术未来” 三等奖 - Ritwika Ganguly
三等奖得主:新加坡艺术大学拉萨尔艺术学院林仪玲女士
艺术家Ritwika Ganguly 作品《Breathe》及《untitled》
Ritwika Ganguly的实践包括她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通过这种反应,她深入观察周围人和物的行为本质。文档以草图、数字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出现。她经常发现自己被片刻的宁静所吸引,专注于某个不重要的动作,使它更有冥想的感觉。基于这些日常生活的参考,她创作了素描、油画和动画。她对绘画时的水彩冲洗技术很感兴趣,同时做传统动画和保持日常速写本的实践帮助我研究空间和时间的方面。她喜欢一件作品背后的整个过程,因为它让她在素描、旅行、音乐和与新朋友互动的实践中扎根。对混乱生活的冥想凝视帮助她看到了次要活动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主要活动,这是她在进一步实践中努力的目标。
作品透过连续细微动作的圖像来呈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艺术家希望唤起观众停下脚步、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察一秒钟中内精确的微小瞬间。戏剧性的色彩、近距离剪裁的构图和细緻的绘画技巧捕捉了身体中不经意的动作,引导观众以冥想的方式思考行动的痕迹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贺晨的艺术实践专注于利用硅胶作为主要材料来开发雕塑和媒体艺术作品。通过人性和人为性的混杂,她在人类中心主义和后人类主义的范围内讨论人类的身份。
「孙少文基金会/一新美术馆」 艺术未来香港奖 - 贺晨
「孙少文基金会/ 一新美术馆」艺术未来—— 香港奖2023 得主贺晨小姐
艺术家贺晨作品《诞生》及《瘾》
贺晨的作品试图形成一种神秘和恐怖混合的“奇怪的熟悉感”,恐怖谷理论是由日本机器人专家Masahiro Mori提出的,该理论是人类对物体和人类之间的相似性的情感反应的假设。艺术家认为,通过构建类人物体而形成的对人类意识形态的新认知,破坏了人类的例外论,可以揭示人类至上主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