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先驱Nicolas Andry教授
2024-03-24张加豪郭艳波朱高明李刚
张加豪,郭艳波,2,朱高明,李刚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次介绍的历史人物是Nicolas Andry教授,骨科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个人。他是“Orthopaedia”一词的创始人,甚至现在许多著名骨科机构和知名杂志的标志性Logo都与他密切相关。但是围绕着他,却存在很多传奇和争议,人们对于他对骨科领域的贡献也“颇有微词”。
1658年,Andry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商人之家,跟随两个哥哥的脚步,他最初于格拉辛学院学习神学并成为一名牧师。自1690年开始,他告别了教会生涯,转而在与巴黎学院齐名的兰斯学院学习医学。1697年,他发表《适量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这一论文,并于同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Andry在1701年成为法兰西学院教授,1724年升任法兰西学院医学院院长并成为《萨凡斯杂志》评论员[1]。
1700年Andry因撰写《De la generation des vers dans le corps de L’homme》(《人体内蠕虫的产生》)一书而成名,被冠以“寄生虫学之父”的称号[2]。Andry认为蠕虫不是在体内产生的,而是因为吃了带有寄生虫的食物;书中他阐述了寄生虫病的不同种类和性质,并制定了预防和治疗方法。受限于所处时代的医学科学状况,Andry对蠕虫病理的解释有点异想天开,分类也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但是这本书展现了Andry广泛细致的观察力,对识别和治疗寄生虫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欧洲寄生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ndry在1702年出版了《动物寄生虫》,对第1版进行了补充完善。
Andry在骨科领域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贡献就是于1741年出版《Orthopaedia》一书。这部著作成为“骨科”一词的源起,为“骨科”的专科发展奠定了基础[3]。书中首次使用了“Orthopaedia”一词,为这一领域赋予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并为世人广泛接受,后来被译为多种语言:orthopaedica,orthopaedic,orthopaedische,orthopaedicka,orthopaedics等。Andry在书中解释到它是由“Orthos”和“Pais”两个希腊词根组成,Orthos意为“直的、没有畸形的”,Pais意为“儿童”。Andry把这两个词整合成为“Orthopaedics”,表现出其对于预防和矫正儿童畸形的重视,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小儿骨科”,后来这一词逐渐演化为“骨科、矫形外科”之意[4-5]。书中重点论述了预防和矫正躯干和脊柱姿势畸形的方法,并基于此提出对于小儿佝偻病、脊柱侧弯的预防和治疗;书中还强调预防和主动运动的重要性,将医学的关注点从治疗转向了预防,强调预防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这些观点为后来的骨科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此书中广为流传的还有那幅著名的“歪脖树”雕刻画:一棵弯曲的小树与一根竖直的木棍捆绑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夹板效应来矫正畸形[6]。这幅象征性图画被称为“Andry Tree”,如今已经成为骨科学领域的国际通用标志[2],如法国骨科协会和法国小儿骨科学会等都使用“Andry Tree”作为学会标识。
令人讽刺的是,Andry在生前却极力反对外科手术的推广,并发表相关评论抨击手术及相关著作、打压同时期的著名骨科医生Jean-Louis Petit[7]。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公正的评论员,其鲜明而强烈的个性使得他在生前就被迫辞去萨凡斯杂志社工作和院长职务,而在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毁誉参半。他被戏称为“蠕虫先生”,并且被认为徒有“骨科之父”的虚名,名不符实。就连他本人的肖像画也有着“起起落落”的跌宕命运,神秘消失50年再次出现,之后却再次丢失。
尽管如此,他原创性和建设性的工作在骨科学界影响广泛,他种下的“Andry树”已经深植人们心中。在《Orthopaedia》出版1年之后,Nicolas Andry教授于1742年3月在巴黎去世,享年84岁。为了纪念Andry,美国骨与关节外科医师协会在1961年设立Nicolas Andry奖,以此奖励对骨与关节研究方向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医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