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 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2024-03-22赵晖
赵晖
(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老年抑郁症系指超过60 岁老年人出现的抑郁症,属于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临床表现与其他抑郁症有所差异,患者常伴躯体功能及认知损害,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对其身心健康威胁极大[1]。现阶段,临床上对老年抑郁症以药物和心理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虽对患者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由于抑郁症属于一种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治疗,容易引起诸多副作用[2];心理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抑郁等负性情绪,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伴认知盲区或误区,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不利于症状改善[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以促进其症状改善有重要意义。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可有效改变患者信念,覆盖认知盲区,纠正认知误区的一种认知疗法,近年来在多种精神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深受认可[4~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联合方案(CBT 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旨在为该病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 年9 月至2023 年3 月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108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 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32 例;年龄61~80 岁,平均(70.32±6.29)岁;体质量指数20~32 kg/m2,平均(24.76±3.05)kg/m2;文化程度:小学24 例,初中17 例,高中9 例,大专及以上4 例;婚姻情况:已婚48 例,未婚2 例,离异或丧偶4例;病程2~10 年,平均(5.62±1.33)年;复发次数0~4 次,平均(1.83±0.50)次。研究组男性20 例,女性34 例;年龄62~80 岁,平均(70.44±7.15)岁;体质量指数20~33 kg/m2,平均(24.81±2.77)kg/m2;文化程度:小学26 例,初中16 例,高中9 例,大专及以上3 例;婚姻情况:已婚46 例,未婚1 例,离异或丧偶7例;病程2~11 年,平均(5.66±1.20)年;复发次数0~4 次,平均(1.87±0.42)次。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1002006 号)。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6];年龄≥60 岁;病程≥1 年;精神、意识状态正常,配合度良好;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有严重性自杀倾向者;有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对相关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近期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结果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初每次服用1 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H20213474),1 次/d,连服1 周后提高到每次2 片,1次/d,共治疗20 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BT,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整CBT 方案,使用通俗易懂的交流语言,并配合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以增强患者的理解及记忆能力。治疗共包括14 次会谈,单次会谈时间控制为45 min,在开始时1~10 周内每周进行1 次会谈,此阶段共10 次;在11~16 周内每2 周进行1 次会谈,此阶段共3 次;在17~20 周内每4 周进行1 次会谈,此阶段共1 次。具体内容如下:(1)第1~2 次会谈:主要任务是成立治疗联盟,并开展评估和案例解析工作。(2)第3 次会谈:主要任务是参照主要问题列表来拟定治疗目标及计划。(3)第4~12 次会谈:主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症状群特征给予干预,对于常见认知歪曲者,如对抑郁症、死亡或是老龄化等存在歪曲信念者通过教育与正常化、A-B-C 技术以及苏格拉底式提问等方法展开认知干预,并借助行为活动记录表,指导患者通过多做一些有身心愉悦感且可熟练掌握的事情;对于有焦虑症状者,通过教育与正常化、放松训练、问题解决列表以及认知矫正等方法展开认知重建及行为干预;对于存在睡眠障碍者,通过拟定作息时间表、健康教育以及放松训练等方法展开干预;对于存在自杀倾向者,通过评估其自杀风险,并以自杀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来改善其认知水平;对于用药依从性不佳者,通过拟定用药提醒卡、用药成本-效益分享等方法来增强其依从性。(4)第13 次会谈:通过识别复发前兆、拟定相关列表以及问题处理训练等方法来预防病情复发,同时加强应对策略的干预。(5)第14 次会谈:对上述会谈内容进行回顾及复习,寻找新问题并给予解决。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 分且症状缓解代表显效;HAMD评分减分率超过1/2 且症状有所好转代表有效;其他代表无效。显效、有效相加即为总有效。(2)症状缓解时间:记录两组迟缓、绝望感、睡眠障碍及焦虑/躯体化缓解时间。(3)抑郁程度:治疗前和治疗10周、20 周后用HAMD 评分评估,评分越高抑郁越重。(4)认知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0 周、20 周后用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二者总分均为30分,前者评分27 分及以上为正常,而后者评分26 分及以上为正常,评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5)社会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0 周、20 周后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缺陷2个维度,各维度最高评分100 分,评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6)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涉及躯体、心理、物质和社会维度,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症状缓解时间、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总有效率相比(83.33% vs 66.67%),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缓解时间 研究组迟缓、绝望感、睡眠障碍及焦虑/躯体化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
2.3 认知功能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0 周、20 周后MMSE、MoCA 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MMSE、MoC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MMSE、MoC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
?
2.4 社会功能 两组治疗前SFRS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0 周、20 周后SFRS 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R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SFR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
?
2.5 生活质量 两组治疗前GQOL-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QOL-74 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
?
2.6 抑郁程度 两组治疗前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0 周、20 周后HAMD 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HAMD 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HAMD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
?
3 讨论
抑郁症属于当前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常伴持续及长期心情低落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有自杀倾向及行为。近年来,在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快的趋势下,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为14%~42%,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7]。艾司西酞普兰是现阶段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常用药之一,也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抗抑郁病机制可能与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于5-HT 的再摄取作用,进而改善中枢5-HT 神经功能存在一定关系[8~9]。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研究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不尽人意,且长期用药容易引起一定药物依赖性及副作用[10]。故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老年抑郁症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
临床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认知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因认知功能障碍会造成患者情绪长期低落,导致抑郁加重,而认知损害越严重,患者抑郁程度也越重,甚至会引起老年痴呆[11~12]。因此,寻找有效措施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新方向。CBT 是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进行整合处理,采用重建认知、社会功能训练及问题解决训练等措施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改善健康行为[13]。柯道正等[14]研究指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焦虑患者应用5-HT 再摄取抑制剂联合CBT 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相关功能恢复。张勤峰[15]研究指出,对抑郁症维持治疗患者应用CBT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升依从性、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增加CBT,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研究组迟缓、绝望感、睡眠障碍及焦虑/躯体化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0 周、20 周后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MSE、MoCA、SFR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胡建伟[16]、赵智萍[17]研究结果近似。这提示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相比,该联合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更为满意。究其原因可能与CBT 在治疗抑郁症时具有一定顺序性存在直接关系。在治疗初期通过成立治疗联盟,并开展评估和案例解析,可有效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大致情况,并以此拟定治疗目标及计划,为后续治疗工作奠定基础;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群特征通过多种手段来纠正患者不良认知以及消极应对方式,让其重建良好的认知及行为模式,提高用药依从性,而随着疗程的不断延长,疗效逐渐提高;最后,通过回顾及复习,寻找新问题并解决可进一步强化临床疗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联合方案(CBT 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可促进症状改善,缓解抑郁,促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