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苷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2024-03-22冯粉
冯粉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安阳 455100)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出现障碍,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基本代谢的需求的一种临床常见疾患,也是导致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发展至疾病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往往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关系,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概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螺内酯、呋塞米等药物为主,但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2~3]。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效果不明显[4]。肌苷注射液属于细胞代谢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并能够改善心肌代谢,从而保护心脏[5]。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蛋白(sST2)是近年来临床诊断应用较为广泛的指标,其水平高低与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症状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肌苷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血清NT-proBNP、sST2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3 例,男21 例,女22 例;年龄60~85 岁,平均(72.42±7.89)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4 例,Ⅳ级19 例。研究组43 例,男20 例,女23 例;年龄61~86 岁,平均(72.38±7.72)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26 例,Ⅳ级17 例。两组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已获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0003005 号)。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心力衰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6]中相关诊断标准者;心房颤动符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7]中相关诊断标准者;NYHA 分级为Ⅲ~Ⅳ级者;知情同意者;年龄60~90 岁者。(2)排除标准:合并心律失常者;既往相关药物治疗史者;对肌苷注射液、胺碘酮等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入院后给予原发疾病的针对性处理与基础治疗,并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国药准字H37021456)0.2 g 口服,首周3 次/d,第2 周2 次/d,第3 周后1 次/d。
1.3.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肌苷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2404)治疗,用法用量:100~200 mg 肌内注射,1~2 次/d,两组均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于治疗8 周后评估两组疗效,显效:NYHA 分级改善≥2 级,且临床心悸、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NYHA 分级改善≥1 级,且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有缓解;无效:NYHA 分级无改变,经心电图提示心律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有效与显效之和。(2)心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3)心肌损伤指标。于治疗前后收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液保存待检,采用比色法检测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4)血清指标。血清的收集与处理与上述一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T-proBNP、sST2 水平。(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胃肠道异常(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等)、神经系统异常(睡眠障碍、乏力、性欲减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清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5.35% vs 79.07%),研究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心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后LVEF、CI 水平升高,LVEDd、LVESd 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CI 水平比对照组高,LVEDd、LVESd 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心肌损伤指标 两组治疗后cTnⅠ、CK-MB、 LDH 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表3 两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 两组治疗后NT-proBNP 水平降低,sST2 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T-proBNP 水平比对照低,sST2 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对比()
表4 两组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9.30% vs 13.95%),两组相当(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较为常见的心功能受损表现,临床以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会引发心源性猝死,增加死亡的风险。心房颤动作为心力衰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心房失去原有收缩舒张运动,出现快而紊乱的颤动波,以心房大小、结构及传导功能紊乱为主要特点,可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及血流动力学障碍[8]。另外,还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血栓栓塞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可阻滞钾离子、钠离子及钙离子通道,提高房颤的程度阈值,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9]。另外,胺碘酮可非竞争性对α 与β 受体起到阻滞作用,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但长期单独用药疗效有限,且可能出现诸多不良反应[10]。肌苷注射液在临床诸多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改善机体代谢、降低转氨酶等功效,亦可作为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疾病的辅助治疗[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5.35%vs 79.07%),研究组较高,且研究组治疗后LVEF、CI 水平比对照组高,LVEDd、LVESd 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肌苷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在于:胺碘酮作为多通道阻断药物,可拮抗心肌缺血,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酮可干扰β-肾上腺素受体、钠离子及钙离子通道的功能,增加了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纠正心律失常。肌苷注射液可增加心肌细胞中腺苷酸的含量,促进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酶的合成,提高心肌代谢水平,从而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与心脏功能。
相关研究发现[12],NT-proBNP 与sST2 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其中NT-proBNP是B 型钠尿肽的裂解产物,在外周血中的稳定性较高,可反映心功能的状况。在心力衰竭发生时,心室受到负荷、压力或牵张刺激,可迅速促进NT-proBNP 的合成并进入血液,与导致其水平升高。sST2 属于心肌保护基因,在心肌细胞受到缺氧损伤时会增加表达,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的功能[13]。cTnⅠ、CK-MB、LDH 均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肌损伤指标,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均有所表达,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cTnⅠ、CK-MB、LDH、NT-proBNP 水平比对照组低,sST2 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这表明肌苷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肌苷注射液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中钾离子进入细胞外,减少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功能;另外肌苷注射液可抑制脑钠肽元的分泌,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抑制心肌重塑,减轻心肌损伤[15]。综上所述,肌苷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