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融合能力的探讨

2024-03-22李娜

新闻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信息

李娜

(西藏广播电视台 拉萨 850000)

融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概念,它要求把网络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融合;上下产业链都能共享资源,然后产出视频、音频、文字、图形等信息;形成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补,发挥最优的宣传效应。现以西藏地区融媒体环境为例,说明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把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理念与技能及新媒体的宣传形式与效果结合起来,融合自己的能力。

一、改变传统电视新闻编辑的理念,建立全方位推送的概念

在融媒的环境中,传统电视新闻编辑不能只是被动地完成编辑工作,而要在适合的渠道发布适合的信息,让流量和信息推送配套、让网络环境和信息接受渠道配套。西藏地区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应用适合的方式发布媒体信息,让西藏地区的电视新闻受众愿意主动地接受信息内容。

(一)坚持内容为王

在开展编辑工作时,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不意味着要降低工作的标准。未来融媒依然是坚持内容为王,各媒体进行优胜劣汰。比如当前受众认为当大家都十分关注美食文化时,各媒体都开始播放美食信息,此时节目开始趋同化,于是受众慢慢觉得视觉疲劳,不愿意再接受信息。这不意味着受众不喜欢美食文化,此时电视需要深入挖掘西藏美食文化,挖掘受众深度的需求,并应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现。

(二)主导舆论方向

电视媒体是政府部门的喉舌,只有把握好舆论方向,让电视媒体成为主流舆论传播的阵地,才能够提高融媒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比如当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电视媒体需要第一时间公布正确的数据信息及发布新闻信息,组织专家学者来探讨,让受众得到专家学者的引导。让受众意识到,如果要接受权威性的新闻信息,而不会被各种谣言引导,就需要先关注电视新闻的报道。至于没有得到电视新闻报道印证的新闻,可能是虚假新闻,那就不必关注。

(三)优化科技应用

优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电视新闻的节目内容,让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趣味性。比如应用AI技术,电视新闻没有采集到新闻现场的信息,但是应用虚拟技术可以形成素材。应用AI技术可以制作出在发生大的事故后新闻的报道,让受伤的人员呈现具象化的信息等。将新闻信息和画面的呈现融合于一体,可以强化新闻画面的表现力。

二、优化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的形式,应用多元化信息进行传播

在融媒体的环境中,受众接收电视新闻信息的环境不一样,当前大量受众的时间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分析和思考的信息,也难以接受过于抽象的信息。西藏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提出电视新闻编辑需要结合当下受众的信息接受需求,优化电视新闻编辑的形式,简单地说短、平、快三个字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

(一)短,控制一条新闻信息的时长

当前受众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太长的新闻信息,于是在编辑新闻信息时需要控制时长。如果新闻信息的内容过多,可以分辑数报道新闻信息,每一辑至少把握一个重点。

(二)平,应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新闻信息的内容

传统的新闻报道有一种特殊的格式。对于受众而言,这种叙事的方式过于单调。比如有些受众认为看传统的新闻报道,确实可以了解一个主题,然后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确实了解整个新闻过程,但是这种报道太过于单调,他们希望应用一些更轻松、更幽默的方式来接收新闻报道。此时可以应用发布信息,直观化、卡通化、幽默化的叙事方式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让他们觉得信息不会太严肃、太沉重,转而能以轻松化、娱乐化、故事性的方式完成叙事。受众的叙事表达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的,在融媒体的平台下,为了迅速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要让新闻具有故事思维,突出故事要表达的重点。当然新闻的真实性必须得到确保,不能因为让电视新闻具有故事思维而牺牲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三)快,帮助受众加快信息接收的效率

传统电视新闻信息重视播出新闻信息本身,而忽略了多元内容形式的编辑。比如传统节目播放一条新闻时,有可能一名播音员在念诵新闻稿件,而新闻内容十分冗长,让人没有耐心也没有时间看下去。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电视的节目,需要提升受众接收信息的效率。

1.让多名新闻主持人分担不同的角色

在主持一台电视节目的时候,除了节目以外,几乎就靠一名或数名节目主持人串场。此时受众就会觉得电视节目十分单调。让多名新闻主持人发挥主持的特长,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有一些主持人推动新闻的主要线索;有一些新闻主持人负责组织与受众讨论的工作;有一些新闻主持人负责深入地挖掘话题,形成深度探讨的功能。

2.化抽象化信息为直观化的信息

电视节目编辑需要了解当前的受众有着新闻直观化的要求。直观化,是在播放新闻节目内容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把抽象化的内容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必让受众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这些事物。比如电视新闻节目在介绍布达拉宫时,就要把现在介绍的布达拉宫以照片的形式、实物的形式、多媒体视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受众了解电视节目到底在探讨什么对象。

3.适当增加相关的信息链接来补充资料

在探讨一些事物的时候,它们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信息,如果要求受众一边接收信息,一边去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对于受众而言,这种环境不利于自己理解信息。假如电视新闻编辑是以文字、文稿的方式发布信息,那么可以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帮助受众建立链接信息,受众可以根据需求,点击超链接,主动了解这类信息。假如是以视音频的方式呈现信息,那么可以应用插入信息链接的方式帮助受众简单地了解信息。

4.组织专家来详细地了解信息内容

如果要更详细地讨论电视新闻信息,提高新闻信息的关注程度,就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探讨。比如当介绍到布达拉宫当下发展的时候,可以应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受众接收信息:“关于布达拉宫的历史,也许很多观众朋友希望进一步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让历史专家来详细说说布达拉宫。”在插播完视音频以后,回到节目主线上来,再用数据以抽象化的方式说明与布达拉宫有关的变迁,这种把具象化与抽象化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新闻报道,能够帮助受众详细地了解新闻信息内容。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融合受众的需求

传统媒体下,新闻编辑的优势为:新闻传播具有真实性,在融媒体的环境下,为了让电视节目以“内容为王”,让受众自动选择优质的节目,新闻编辑需要确保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内容具有权威性,对于受众而言,电视节目在传播前是经过层层审核的,人们认为在电视节目上播出的新闻信息都是可靠的;新闻传播面广,当前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电视收看电视节目,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移动设备收看电视,于是从理论上而言,受众面广泛。在保持以上优势的前提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树立更多优势[2]。当前西藏电视新闻编辑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融合受众的需求。

(一)应用信息技术让受众看到新闻现场

受众在新媒体平台上,往往发现一些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不是真实的。比如常常应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汇吸引人们收看新闻信息,然而点击进去观看新闻,发现新闻都在顾左右而言他。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为了让受众看到真实的新闻,电视新闻媒体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内让受众能够看到真实的现场。

(二)对新闻现场进行权威性的诠释

受众的差异较大,部分受众受到知识、视野等的限制,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当下的信息进行解读。电视媒体这种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比,有一种巨大的优势,即具有较多的资源,于是对于新闻的内容,电视媒体可以请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来解读。针对受众关心的事情发布一些具象化的影视、图片新闻,让他们去感受、体验现场氛围,而不要只是看到新闻报道归纳、概括出来的文字信息。受众坚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直观化的信息能增加新闻信息的权威性。

(三)对热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报道

电视新闻媒体需要意识到,新媒体的环境与传统媒体的环境不同,过去受众只能接受若干个电视媒体的信息,而且那时的电视媒体的口径是一致的,于是受众很难去针对电视新闻信息进行发散联想。而当前是一个多元化价值观的世界,受众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受众想要获得不同方面的信息,他们想要传达自己的心声。西藏已经建立了融媒体环境的工作平台,电视新闻编辑要从新媒体总编调度中心的传播效果监测的反馈平台中了解受众的需求,对受众关注的电视新闻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依然具有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一方面要看到新闻媒体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面广、传播迅速的特点来进一步巩固电视新闻的优势[3]。

四、加强观众对新闻节目的感受和体验

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容易将主题的设计放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上,虽然受众确实很关注这些事件,但是受众更加关注这件事件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也希望了解自己的生活能够给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解决带来哪些影响。而在融媒体平台上,每个受众都是一个节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众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新闻的接收者,还可以是一个新闻的反馈者或者新闻的传播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众开始重视自己的需求,并想要传递自己的心声。在开展西藏融媒体的建设中,作为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了解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在组织素材时,要让素材贴近群众生活。

(一)把抽象化的数据信息与具象化的个体生活融合

在发布电视新闻信息的时候,不能只是公布抽象化的数据。对于受众而言,虽然能够意识到抽象化数据信息包含的内容,但是这类信息不能让他们产生共情和共鸣。此时电视新闻信息要播放与抽象化数据有关的个体情况,而这类信息与受众的生活紧密相联,他们能够对这种信息产生共情和共鸣。

比如在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以后,受众不仅需要了解当前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还需要了解这些重大事件发生以后有没有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物价会不会上涨、社会秩序会不会混乱、购物是否会受到影响、物流的业务会不会发生影响,这类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事情是受众关心的。

(二)把当下事情发展的情况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受众改变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变强。当前大量受众已经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以后,受众不仅希望可以了解信息,还希望了解自己要如何行动才能推动事件向良性化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编辑要搭建新闻事件发生的区域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让受众能够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创造中来[4]。

比如当我国的某些地方出现了水灾或地震灾害以后,受众希望了解能不能为那些地区的灾民捐些钱和物,捐款的银行账号是多少,捐助的钱款现在由谁来管理,是不是能及时地把捐款发放到灾民手上,那些灾民还需要什么帮助,受众会将心比心,想要为抗灾、救灾出一些力。

(三)把政府部门的工作与受众的关注和监督结合起来

在发生了新闻事件以后,西藏政府部门需要回应新闻事件,拟订相关对策。受众需要了解当前政府部门有没有给出对策,这些对策的内容是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困难,实施以后有没有实效性。受众要求关注和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落实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电视新闻信息要发布相关的内容,让受众能够全程跟踪新闻事件信息。

比如在某些时间段内物价上涨过快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让受众了解现在西藏政府采取了什么稳定物价的措施,最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对于物价是怎么预测,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什么,物价上涨可能还会引发哪些社会连锁反应。受众希望监督政府的工作,让政府更好地作为。作为电视编辑,要关注不同群体受众的心声,响应他们的需求,去完成电视新闻的采编,而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传统电视新闻信息往往只是从宏观的层面来制播电视新闻,而那些传统电视媒体是信息的中心,受众与电视媒体的交互也不频繁。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受众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那么在制播电视新闻信息时,编辑需要了解受众想要关注什么样的信息。只有把宏观层面的新闻与微观层面个体需求相整合,电视新闻信息才会受到更多关注。

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是媒体的“头脑”和“守门员”,这一岗位的职能是选编、审阅、编排、文字稿加工;这一群体需要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对画面进行编辑、对文字进行编辑,令节目能够成功地录制播出。以西藏地区融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编辑要完成的融合工作为例,在融媒体的环境中,编辑要建立受众思维,从提高新闻影响力出发,发挥传统新闻编辑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让电视新闻制作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信息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订阅信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