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推动产业振兴经验浅析
2024-03-21文丨郑灿财
文丨郑灿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地处成都平原腹地,辖区面积6.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0 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164 亩,是传统种粮大村。 该村长期坚持种植粮食,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特别是在2022 年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永丰村考察调研并提出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殷殷嘱托后,该村加紧全力打造“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探索并深化了多种粮、种好粮,能赚钱的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了基础。
一、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成效显著
永丰村按照6000 元/亩的投入标准,以15 亩为单位对田块进行整理,修建高标准农田3340 亩,分别占全村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1%、65%,实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和全程机械化,成为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2022 年,全村耕地种粮率达91%,水稻平均亩产711千克,最高亩产780 千克,创下该村水稻亩产新纪录,粮食总产量4000 余吨,同比增长7%。
该村以粮为主,发展稻—菜(药)等粮经复合模式,建立完善精深加工链,稻、菜订单率达85%,土地亩均产值最高达9000 元,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交相辉映。2022 年,村集体收入增至50 万元,较2021 年翻了两番;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 万元,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58 个百分点、47 个百分点。
二、聚力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主要做法
永丰村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从地、钱、人、技、制等多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
聚力解决耕地“非农化”的问题。通过危房拆除、园地腾退、闲置耕地整理、套种等方式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通过落实田长制、细化耕地保护责任到组(队)、成立耕地巡护队等方式,开展巡逻,压实责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
聚力解决耕地“非粮化”的问题。 通过土地细碎化整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改善耕地条件,使耕地更加适宜粮食作物栽种。 通过村规民约倡导、土地流转合同限定、“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引领等方式,明确流转土地必须种一季粮食,全面推进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聚力解决产业收益问题。 在种粮收益方面,通过粮经轮作、套种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亩均产值。 通过打造产加销一体的水稻产业链、融入现有成熟度高的东坡泡菜产业链,开展订单种植和品牌培育,增加收益来源;在农民收益方面,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财产性收入,通过参与田间劳作、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服务、外出务工等途径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开展农产品展销、农业观光、农技研学、农事体验、 农文融合等活动参与分红而获得经营性收入;在机制保障方面,严格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覆盖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专项补贴,区财政在兑现现有补贴基础上,每亩水稻再增加200 元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聚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通过建立和引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聘请农村职业经理人,提高土地管护水平。 通过培训孵化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培育高素质农民,参与到一线种植管理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等环节,提高种地专业化水平。
聚力解决怎样种地的问题。通过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中试基地开展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试验示范,连续举办八届水稻“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 生产竞赛, 提升了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和影响力。通过设立水稻科技小院、蔬菜药材科技小院、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小院、 同心圆助农专家小院等机构,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种养技术,提高了科技服务的便捷度,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形成了良性循环。 通过聚集能工巧匠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跨区域开展育秧、施肥、病虫害防控、收割、烘干、包装等农事服务,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
聚力解决谁来组织的问题。 通过构建“村党委—组(队)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推行“党委联企、支部联片、党员联户”联系制度,将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产业发展微单元。 通过在合作社成立产业党支部, 鼓励党员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产业发展骨干纳入后备村级干部进行培养,有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发动党员骨干、组(队)长、“五老”群体,组织群众围绕产业发展等开展议事协商和自我管理,组建理论宣讲队、教育服务队、文化服务队等群众组织,不断完善村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焕发乡村生机活力。
三、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产业振兴的经验启示
践行正确政绩观,锚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 永丰村十年如一日地下大力气开展农田整治, 村班子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四川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之一,改变了历史上“靠天吃饭”的面貌,为后续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系列创新创造打下了基础。
践行新粮食安全观,锚定端牢“中国饭碗”,规范管理、良田粮用。永丰村深刻理解“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的内涵要义,从田块整治、流转管理、日常检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耕地上必须种粮食,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延续了永丰村世代种粮的传统,达成了“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粮田”的共识,实现了粮食的丰足,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地生根提供了生动而成功的实例。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增加农民收入,要素聚集、增产增效。永丰村牢牢把握发展高效高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关键,在产业结构上施行粮经复合,在经营模式上采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在作物生产上聚集良种、良机、良法等科技要素,在制度保障上践行和创设政策补贴、集体收入分红等机制,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多元化收入,不仅充实了“米袋子”也鼓起了“钱袋子”,还稳住了百姓的“粮心”,创造了“永丰、永丰,永远丰收”的佳话。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锚定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性,党旗引领、团结奋斗。 永丰村充分发挥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起初确定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时, 还是过程中外人来承包土地拟种经济作物、百姓内心动摇时,无论是开展农房腾退、坟墓搬迁等工作时,还是将“流转的土地必须种粮”写入协议内容时,永丰村各届村委党员干部队伍始终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 用心用情做群众工作,主动带头做表率,以先行先试的作风,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坚决扛起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有效地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良性运转, 取得了粮食平均亩产、 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成绩,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和谐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