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空期临床疗效观察

2024-03-21陈锦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康复

陈锦亮 林 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部,福建福州 350009

脑卒中发生后,需要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使神经突触重新连接及促进神经细胞冲动再生,并通过刺激机体受损的细胞和言语活动来再现正常的生理反应[1],为康复活动奠定动力基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接受适当时间及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功能的康复效果,缩短训练时间[2]。康复空期是指在除常规固定训练时间外,没有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科学医疗活动而患者可以充分获得食物及休息的时间[3]。大部分医院一般是在9∶00~12∶00及14∶00~16∶00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而脑卒中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机体活力在6∶00~7∶00及19∶00~21∶00相对较差,且在这一康复空期缺乏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目前,如何有效地在康复空期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鲜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空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本院)进行康复训练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0~74岁,平均(55.81±10.22)岁;未受教育3例,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6例,大学及以上16例;已婚22例,未婚8例。试验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56.22±12.51)岁;未受教育2例,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15例;已婚20例,未婚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能正确理解康复技能及准确表达不适;首发脑卒中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且病情稳定,干预过程无新发脑卒中;至少完成康复训练。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基础疾病;合并严重焦虑、抑郁及自杀倾向等精神障碍疾病;合并明显意识障碍、语言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病情进行性恶化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202110024),入组前均获得参与者书面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有效的脑卒中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的早期即进行康复训练。本研究由脑卒中康复护理小组独立完成。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语言功能训练及一定的生活护理等。患者每天在康复训练室独自进行肢体和言语康复训练2次(9∶00~12∶00,14∶00~16∶00)。具体训练措施包括心理康复干预,协助患者床上及床边活动肢体,轴线翻身,健侧肢体的舒适摆放,偏瘫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及协助患者穿衣、进食、拾物和刷牙等生活能力训练。

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护理基础上,在康复空期(6∶00~7∶00,19∶00~20∶00)进行适当的延伸康复护理干预,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具体如下:(1)在试验组组建康复空期护理团队,包含1名管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4名具有丰富康复护理经验、专业理论扎实、有良好沟通能力、从事护理专业5年以上的临床护士,2名康复技师及2名神经内科副主任以上医师全程参与,对试验组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的全程、连续性护理。(2)干预方案及措施。①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即予以康复护理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8]。②康复教育。主管护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空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其了解康复空期护理对康复的积极作用,激发患者潜在康复动力,同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性及爱好,为康复护理方案制订与实施奠定良好基础。③具体实施方案。每天6∶00~7∶00,主管护师至患者床旁,协助患者穿衣、清洁卫生,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对每位患者耐心讲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每天都对自身疾病及状态有一定了解,同时详细讲解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做到关心鼓励患者,消除焦虑与不安心态,增强康复信心;饮食护理,根据病情个体化指导患者制订一天的饮食计划,做到营养均衡,食物易消化吸收,热量摄取合适,必要时辅助患者自主进食及清洁口腔;此外,进行10~15 min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协助患者上肢外展、内旋和上转,下肢升高、屈曲、伸展和内收,为后续康复训练热身。每天19∶00~20∶00,主管护师再次来到患者床旁,向其详细讲解一天的康复训练成果,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满足患者需求,对其负面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引用康复成功的案例,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使其对康复治疗充满信心及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同时协助翻身、摆放舒适体位,按摩、拍打患侧肢体,舒缓肌肉紧张度及适当活动关节10~15 min;辅助患者进行适当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等锻炼;根据患者爱好,协助患者听音乐、看报等,舒缓心情,以充分恢复精力。④检查患者神经功能是否再次损伤,预防肌肉萎缩、褥疮、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了解功能恢复进度,解除对康复不利的影响因素;恢复和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毅力,循序渐进,促进患者改善肢体肌肉力量,增加移动范围和言语功能,记录各项反应,并向物理治疗师提供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纠正一些如训练难度过高、训练时间不足等不利影响,提高患者训练舒适度及训练效果。⑤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康复护理效果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要求康复空期护理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分析,寻找及解决问题,共同制订下一步康复计划及目标[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运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HAMD用于评估精神状态。NIHSS评分为0~42分,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越好。FMA评分越高,提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BI评分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依赖性越小。HAMD为评估成人抑郁状态最常用的测评量表,总分<7分为正常;7~17分可能有抑郁症;18~24分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FMA和BI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前NIHSS、FMA和BI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FMA和BI的评分均有所增高,其中试验组患者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3种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FMA和BI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NIHSS、FMA和BI评分比较(分,±s)

组别nNIHSS FMA BI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照组3019.19±5.1215.26±4.0813.9020.0004.12±1.317.27±1.0616.0310.00023.91±2.8471.51±8.1412.1630.000试验组3018.61±4.7411.24±5.0632.1410.0004.03±1.1911.51±2.2221.1840.00022.06±3.1576.60±7.0320.2230.000 t值0.3186.1330.9306.0210.5077.625 P值0.4540.0000.1240.0000.4010.000

注 NIHSS: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量表;FMA: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评估表;BI:巴氏指数

2.2 两组患者HAMD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降低,试验组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s)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照组3013.12±3.036.04±1.8032.9120.000试验组3013.15±3.053.96±0.1226.7810.000 t值1.5247.032 P值0.0980.000

注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3 讨论

脑卒中是各种诱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偏身肢体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1]。研究显示[12],区域脑组织受损引起周围神经细胞传导障碍,产生半暗区,但脑组织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进行功能重组,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受损脑组织内的神经细胞功能活性,促进组织修复及自主侧支循环的建立,在引起健侧脑半球代偿同时又能使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到重塑,最终实现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现今针对脑卒中患者虽然有一套完善的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案,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但患者的预后仍不达预期,如何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仍是临床护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患者易于接受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探讨利用患者两个合适的康复空期,即6∶00~7∶00和19∶00~20∶00对患者进行延伸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因脑卒中患者白天在康复训练室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上午训练会消耗患者大部分精力与体能,在中午训练结束后回到病房,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为下午的康复训练储备精力,如果此时向患者进行延伸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会因疲劳不愿接受。因此,本研究选择在其他两个康复空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延伸康复护理,包括了解患者一天的康复训练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及教育等。研究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FMA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所增高,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的HAMD评分在干预后均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表明在康复空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减少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相关学者[14-15]认为在康复空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科学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康复疗效,缩短康复训练时间,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康复的经济成本。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康复空期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身体活动和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加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