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不能走发达国家老路
2024-03-21黄奇帆
黄奇帆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着突出问题。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1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根據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并且自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降到26.3%,9年时间下降了5.8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如美、德、日、法、意、英、韩等,制造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比重前几年从达峰到下滑,幅度明显更大、速度明显更快。近两年,制造业比重稍有回升,2021年升至27.5%,2022年继续提高到27.7%,但尚不稳定。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判断:
一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制造业占比会逐步下降,但不宜下降得过快过早,至少应该等到整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后,再逐步下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就出现了制造业比重下降的现象,存在着未富先衰、未强先拐的情况,接下来要着力延缓下降的趋势。
二是相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制造业占比不宜过低。无论如何,制造业比重在2035年前不能低于25%。再加上10%左右的采矿业、电热气水和建筑业,整个第二产业在2035年前应该保持在35%以上。不能走美国等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18%的极端。
三是在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峰并开始逐渐下降时,为保持工业发展的势头,务必加大研发投入,使创新能力成为工业制造业的第一动力。
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一定比例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过程中,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现在的25%左右逐渐增大到50%~60%。
当这四方面条件都满足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实体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5%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走向全球第一。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