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电图仪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准确性分析

2024-03-20方靖雯毛艳玲彭雪峰朱昭昭何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4期
关键词:肌电图传导神经

方靖雯 毛艳玲 彭雪峰 朱昭昭 何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图仪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4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组)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EMG检查,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异常发生率(87.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50.0%、6.25%),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仪可以利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判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有效的鉴别,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致残率。DPN可以在糖尿病的任何一个病理过程中出现,但是,由于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而且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所以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出现DPN时,往往会出现延迟[1]。目前对糖尿病缺乏特效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高血糖水平的调控,延缓其发生,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其疗效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就是神经肌电图,它可以较好地反映周围神经的改变[2]。因此,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DPN,分析神经肌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6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组)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观察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年龄58~74岁,平均(65.9±6.9)岁,发病时间3~8年,平均(4.9±1.3)年;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5例,年龄57~75岁,平均(65.8±5.9)岁,发病时间2~7年,平均(4.7±1.1)年;除了有无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外,两组患者的其他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②患者对药物知识掌握程度及服从程度较高;③知晓且愿意参加本研究[3]。

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肾等疾病;②患有心理障碍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治疗依从性差。

1.2 方法

采用Viking Quest肌电诱发电位系统(生产厂家:美国Natus Neurology Incorporated;批准文号:国械注进20182070471)检测时应尽量使测试环境安静,室温维持在19°C~26°C。对患者使用肌电诱导电位仪,对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胫神经、腓神经进行常规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和F波的测定,同时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C左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对象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数据行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胫神经传导速度较差,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2 两组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的异常

观察组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比较[n(%)]

2.3 两组H反射及M波的异常

在较小的刺激下,只有H波的出现,而没有M波;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M波逐渐增强,H反射逐渐减弱,如图1所示。

图1.H 反射图

F波:是一种在强烈的刺激下,在肌动作电位M波之后,产生的一种微小的动作电位,如图2所示。

图2.F 波

3.讨论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3],DP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局部的神经纤维脱髓鞘化,在疾病发生初期,因无明确的症状而易被误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机会。前期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仅为5.0%,且其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别,究其原因,主要与各个中心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

神经肌电图仪是通过对肌纤维的静息与收缩的电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对其产生的响应来判断:损伤的肌纤维的分布情况、肌纤维自身的状况、终板的功能状况以及神经的传导能力。对部分老年患者,应加强头部MRI、心电图、肌电图等检查,并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处理。通过对周围神经、神经元、肌肉接头和肌肉自身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它可以区分出神经源性损伤与肌肉型损伤,并能确诊前角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神经根部和周围神经的损伤。此外,对于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紊乱性神经病以及各种肌肉病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肌电信号也可对病情的康复进程和效果进行跟踪。

然而,通过神经肌电图及其他相关的电生理检查,可以明显地提高对患者的早期检出率,甚至可以通过对微小的神经系统改变进行诊断,检出率可达到92.0%~96.0%。临床上对DP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降低DPN的发病风险,延缓DPN进展。此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神经肌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进行早诊早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终末动作潜伏期和传导速率显著降低,而F波的潜伏期、时限和波幅能更好地反映近侧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H-R反射能够反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程度和运动神经的机能状况,从而为神经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在任意一种神经反射弧的情况下,也能引起H波的异常。同时,该反射位于全身最远的一条反射弧上,即便是有轻度的神经损害,也能在其上显示,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本次研究结果表明:H反射与F波均可作为判断近端神经功能状况的主要标志。所以,在临床上,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F波和H波的同步监测,可以帮助医师更加完整地认识糖尿病所致的外周神经病变的状况,以便对其病情的严重性有更好的把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分为多个亚型,其可分别作用于一个或多个分支。其中80%以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外周神经病变,这种病变呈长度依赖关系,从最长的开始,逐渐扩展到近侧和大、小纤维。大纤维病变以远端感觉神经轴突受损为主,肌电图检查可表现为感觉减退或动作电位消失,并伴有传导速度下降。下肢针刺样、烧灼感、麻木等症状会影响到小纤维,还会出现腿部皮肤变化、水肿等症状。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出现运动、感官障碍,严重者甚至会致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运动幅度下降更显著,感觉神经损伤程度较运动损伤更重,而下肢损伤更重。一般情况下,远端神经损伤较早,损伤程度也较重。这可能是由于下肢神经的走行比较长,缺乏良好的血液供应等因素所致。由于临床上患者的症状比较复杂,所以需要结合其他的神经检查来排除多神经周围病变,外周神经损伤的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逆转其损伤,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上,神经肌电图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筛选糖尿病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应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尽早发现2型糖尿病。糖尿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筛选:临床表现较好的患者容易被确诊,而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则需进行物理及神经电生理学的检测才能确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5个方面的筛查,包括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最常见的是利用128Hz的音叉测定震动觉和利用10克尼龙丝测定压力感。

神经肌电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一种神经检测技术,它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记录人体肌肉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电信号,为临床诊断如肌无力、感觉异常、过敏、瘫痪等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秦莉等[4]研究表明,利用神经肌电等多种电生理学手段,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只需对神经系统进行细微变化即可达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其检出率达90.00%。通常,当有神经系统损伤时,会有一定的外周神经损伤,利用这种特点,利用神经肌电信号进行检测,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张珊等[5]研究表明,DPN存在终末动作延迟、传导速率降低等现象,其能够较好地反映运动纤维的功能状况,是判定神经损伤的重要指标。其振幅可以较好地反映近端神经的损伤情况,是当前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随着患者病程的增加,神经肌电图的异常率也会随之增加,说明胫神经H反射是非常敏感的指标。胫神经H反射指数是一种由Hoffmann于20世纪20年代用电生理学方法刺激胫神经,最后在腓肠肌上产生的一个低阈值反应波。“胫神经- H”反射为一种单、少突触的脊髓反射。在外部或者人为的影响下,前向刺激信号能够使腓肠肌迅速产生收缩,然后通过一条由细小的传导神经传导至脊髓中央的传导神经,使其重新产生肌肉的再一次收缩。在临床上已经证实了反射弧内既有感觉传入纤维,又有传入神经纤维,因此,如果反射弧受损,将导致H反射的异常。另外,由于尺神经F波是通过对远端神经进行电刺激诱发的,其异常发生率较H型反射稍低,其原因在于其仅包含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轴突。因此,本实验提示,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何新翠等[6]研究显示:随着病情进展,其异常发生率也随病情进展而增加,即随着病情进展,其异常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这项研究尚未对各阶段患者进行深入探讨,有待于更大样本数据的证实。肌电信号是目前临床上无法替代的客观检查方法,对脊髓前、根、干、丛、支等神经病变,神经-肌关节病变和肌肉病变进行诊断,并对其康复进程进行评估,是神经、肌肉和神经肌肉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种客观方法,目前在骨科、手外科等各类外伤、慢性卡压导致的神经根损伤、神经外科各种外周神经、脊髓病变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等诊断中广泛应用。因此,如果患者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手脚麻木(包括感觉减退、针刺和蚂爬感等)、肌肉酸痛僵硬等表现,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例如运动神经元病、颈腰椎病导致的神经根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局部单神经病、肌肉病等,如果不是中枢神经导致的,则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从临床经验来看,当患者血糖控制好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所以,密切观察患者的有关指标的变化,对于其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神经肌电图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通过电刺激来检查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和传导功能,被广泛用于多种神经病变的检查。周玲等[7]研究显示,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检出率与患者的病程有关,所以要结合具体的检查结果来确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非常隐蔽、非常危险的疾病,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对于改善其生存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神经肌电信号通过对肌功能状态进行判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猜你喜欢

肌电图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神经”病友
各种神经损伤的病变范围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