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24-03-20叶梓

天天爱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暑小寒秋分

叶梓

时光流转,我们已经来到3月啦!随着天气转暖,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节气的变化呢?在上期中,我们曾提到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一遗产衍生出诸多农业谚语和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它仍是人们开展耕种和收获活动的好帮手,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四时变化和轮转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生产和实践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气文化与现代生活已经深度融合,想不想继续体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那就一起阅读本期文章吧!

小暑:始入盛夏籽粒漸满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程度。

小暑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雨热同期使全国大部地区的农作物进入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人们一边忙于田间管理,一边忙于针对雷电、雷雨、台风等开展防御工作。

在小暑节气,人们有吃饺子、“食新”等习俗。“食新”指的是,小暑过后尝新米、饮新酒等。

大暑:骄阳似火清风难寻

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南方地区的“湿热交蒸”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现象在此时达到顶峰,空气中仿佛滚动着热浪。

俗谚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引发中暑现象,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得不以避暑为主,故喜食消食开胃、解腻清火的食物,又或躲在树荫下听蝉鸣。

立秋:暑去凉来秋伊始

物极必反,炎热的大暑过后便迎来立秋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是禾谷成熟之意。

在自然界,立秋后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虽然早晚渐凉,但大部分时间仍处于暑热之中。对农民来说,立秋十分重要,立秋前后的天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五谷的丰歉。

人们在立秋当天有吃肉“贴秋膘”和吃瓜“啃秋”等习俗。

处暑:暑期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过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变大,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随之降低。

虽然各地有着“处暑寒来”的说法,但此时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部分地区要注意防范“秋老虎”,即晌午时分的高温天气。在气象学上,“秋老虎”是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的天气,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暑热天气。

白露:露凝而白,秋意渐浓

白露代表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开始下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因而称为白露。

白露过后,北方的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来临。北方的冷空气转守为攻,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常常给我国带来降雨降温天气。俗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一指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日之半,平分秋季;二指秋分日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秋分日还会出现赤道附近“立竿无影”、南北极分享同一个白昼等神奇现象。

秋分过后,阳光直射点继续向南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更加明显。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秋分过后的日降水量并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也各有不同,华北地区将播种冬小麦,江南地区将种水稻,北方部分地区则要着手秋收工作了,一派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场景。

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过后,秋燥渐起,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除华西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风雨天气大多维持不了多久。

寒露前后,各地进入赏枫叶、吃螃蟹、吃芝麻的最佳时节。此外,人们还会在寒露节气时登高,以表达步步高升、高壽的美好企盼。

霜降:露结为霜矣

霜是地面上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物质,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现象。霜降是秋冬季节的过渡性节气。

霜降过后,天气由凉转寒,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等情况较为常见。另外,降温造成的霜冻对南方晚稻、油菜等一些不耐寒的喜温作物威胁极大。

立冬:水始冰,地始冻

“立”是开始的意思,我国古代有“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的说法,而传统上也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端,尽管从气象意义上讲,我国各地的入冬时间不尽相同,但立冬仍有季节及气候划分上的意义。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深受人们的重视。立冬当天,多地都有吃饺子、迎冬、贺冬等习俗。立冬过后,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进入冬季。

小雪:小雪气寒天将雪

小雪其实是反映降水的节气。古籍《群芳谱》写道:“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雪量还不大,因此称作小雪。

小雪过后,我国部分地区将迎来冬季常客“西北风”,气温持续走低。此时,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

大雪:仲冬时节自此始

大雪时节,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北方地区银装素裹,南方部分地区却依旧能够看到草木葱茏的景象。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

大雪过后,容易出现雾凇、冻雨、凌汛等现象。

冬至:太阳南行的转折点

传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今仍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冬至过后,迎来数九天,各地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冬至是“数九”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个“九”,从“进九”到“出九”,共有九个“九”,累计八十一天。

人们在冬至日有吃饺子、吃汤圆、吃烧腊、喝羊肉汤等习俗。

小寒:天寒地冻冷到抖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意指天气寒冷但还未到极致。

小寒过后,迎来“三九天”,南北方在寒冷程度上略有差异。根据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因此北方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南方部分地区的全年最低气温则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坚冰深处春水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寒冷到极致。大寒节气处于农历岁尾,可谓迎年又迎春,因为大寒的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过后,人们开始筹备农历新年,虽然天气寒冷,游子归家、亲人相见的欢心却热烈滚烫。人们常说“坚冰深处春水生”,一是指物极必反,江河湖泊冰冻到了极点便开始转向消融;二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企盼。

猜你喜欢

小暑小寒秋分
小寒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
小暑
小寒
小寒连大寒病从寒中来
秋分
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