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疗研究
2024-03-20王伟东
王伟东
大安市两家子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大安 131300
养殖鸡过程中,支原体病主要是受到支原体感染影响,造成生鸡群体有慢性呼吸道病症,尤其是出现在5 周龄左右的幼鸡身上,成年鸡表现出疾病散发情况,使得患病鸡表现为气管炎病症或者气囊炎病症。鸡出现球虫病,备受诸多致病性球虫引发病症,以1 ~2 月龄的鸡群为主,成年鸡出现球虫病的概率偏低。支原体以及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养殖鸡的综合效益,在尚未科学化治疗情况下,会威胁到患病鸡的生存,为此养殖户应时刻了解鸡群生长状态,最大化避免支原体以及球虫病之间的混合感染问题。
1 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介绍
1.1 鸡患病情况
2023 年4 月6 日,某养殖场中出现了鸡群病症,患病鸡有咳嗽、张嘴呼吸和鼻孔附近羽毛被污染等现象,甚至一些患病鸡的粪便中含有血液,患病鸡采食量显著减少,造成患病鸡精神不振。在充分了解到养殖场已经对鸡群注射过疫苗,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禽流感疫苗等,饲养管理中,鸡群的活动地点集中为圈舍、附近树林,患病鸡表现出病症,养殖户借助抗生素等相关药物加以干预,可是干预效果不够明显,伴随着患病鸡面临死亡。
1.2 基本表现
鸡出现的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现象,有21d 左右潜伏期,在发病阶段有缓慢性,患病鸡病程大于等于一个月,一些严重的患病鸡达到三个月的患病期。起始患病鸡有羽毛缺少光泽的情况,一些患病鸡眼睛不愿意睁开,精神不佳,减少采食量。部分患病鸡伴随贫血现象、保持张嘴呼吸的姿势,且有打喷嚏与咳嗽等现象。其鼻孔被鼻涕影响所堵塞,有甩鼻倾向,听诊患病鸡结果有啰音。在患病鸡病情逐步增加之下,患病鸡的鼻腔部位、眼眶部位有渗出物,眼睑肿胀现象显著,眼部有所突出,患病鸡的眼睛中伴随一些泡沫状物质,伴有泪水。患病鸡呈现消化道病症,拉稀呈现血便样,含有肠黏膜,泄殖腔附近有血便污物。雏鸡受到影响更大,一些患病鸡由于全身衰竭面临死亡,生长发育速度显著减慢。
1.3 解剖病变
对患病鸡进行解剖分析(患病鸡已死亡),其有贫血情况、鸡冠苍白、可视黏膜苍白,呼吸道有一定病变,且鼻腔部位和气囊部位有黏稠物质。患病鸡的喉头黏膜、气管黏膜伴随水肿,气囊壁显著增加,伴随浑浊状。眼眶下有炎症,经过解剖了解到心包炎,伴随一定心包积液,相对浑浊化。患病鸡消化系统有一定病变,肠管也逐步粗大,肠管中携带脱落的粉红色内容物,肠黏膜出现灰白色病灶,另外一些患病鸡的肝脏有肿大问题。
1.4 诊断和流行特征
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专业化诊断,患病鸡的盲肠中会出现寄生虫虫卵,对患病鸡的病变脏器加以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此种混合感染的流行特征,每一个年龄段以及种类鸡群都可能患有混合感染的病症,成年鸡自身的抵抗病症水平更高。患病鸡作为常见传染源,以致病源污染水、饲料接触为主进行传播,还会在土壤或者器具的应用中传播。在患病鸡进食球虫卵相关食物,甚至饮水,都会增加鸡群患有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病症的概率。并且养殖者、衣物以及昆虫使用的器具会发展为携带病菌的载体,引出疾病蔓延和传播。球虫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外界环境有抵抗性能,养殖阶段普通的消毒制剂消除球虫卵难度比较大,通常而言球虫卵囊能够在土壤内存活半年时间,树林中存活一年半时间等,不会对高温环境有较高抵抗力。所以饲养中要在环境管理上增加力度,特别是关注易发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季节,强化鸡群养殖。
另外是鸡支原体病症,有垂直传播特点,以鸡蛋的形式传播,如果养殖户采取对外形式进行鸡苗引进,便要事先开展针对性的防疫,避免有致病源存在于养殖场内。支原体基本上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较强抵抗力,常温环境中2d 会缺少致病力,4℃的环境中有7d 左右活性。支原体也有可能表现出水平传播病症,以呼吸道的形式,借助口鼻和飞沫排到环境中,对附近的饲料、水资源等产生污染,增加鸡群有支原体病症概率。
2 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因
鸡出现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受到自身影响和养殖管理影响。前者是鸡个体的呼吸体系包含肺部、器官以及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存在一定防御能力。可是鸡的气囊结构相对特别,归属开放性结构范畴,如果无法保障圈舍的通风条件优越,会破坏鸡个体的上呼吸道黏膜,此时病原微生物会对现有的黏膜防线产生伤害,给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出现提供可能。后者是饲养管理中,鸡群所处的环境比较拥挤,增加细菌滋生概率,或者一些鸡群已经患病。此时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菌大范围传播,养殖户尚未充分关注,也没有结合现有的规定开展通风管理,造成病原体大范围滋生,降低鸡群抵抗力水平,使得患病鸡面临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威胁。疾病防控不到位,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一些养殖户缺少对鸡进行疫苗注射的意识,尚未安排好疫苗接种时间。按照之前的养殖经验开展养殖工作,很容易造成事与愿违,不能及时对鸡群进行接种干预,擅自增加抗生素使用,不但会无法取得治疗效果,还会造成病情加重,降低患病鸡生存概率。
3 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治疗案例
2023 年4 月6 日,某养殖场中有100 只鸡出现不良症状,鸡场环境卫生较差,排污设备没有完善,鸡粪与泥土搅和在一起发出恶臭气味。通过问诊,临床症状检查和解剖病理变化情况,诊断为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养殖户随即和兽医联系寻求帮助,兽医采取如下治疗方法:20%酒石酸泰乐菌素(500mg)以及地克珠利(1mg、0.5%)混合起来,和1L 水共同提供给患病鸡,持续使用药物5d。统计患病鸡治疗情况,发现23 只鸡的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和食欲等均恢复正常化,60 只鸡症状有一定改善,然而依旧伴随食欲降低和精神沉郁等现象,有17 只鸡没有出现症状改善的现象,甚至有7 只鸡死亡,由此100 只鸡中有83 只鸡均得到有效治疗,占比为83.0%。在此阶段对患病鸡的症状进行积分统计,更为全面地评估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治疗成效,治疗之后,患病鸡羽毛光泽程度低、食欲量少、精神萎靡、打喷嚏、呼吸受阻、鼻腔眼眶有渗出物等评分均低于治疗之前。具体而言,治疗之前患病鸡羽毛光泽程度低的症状评分均值(26.32±0.42)分、食欲量少的症状评分均值(23.05±0.72)分、精神萎靡的症状评分均值(24.18±3.62)分、打喷嚏的症状评分均值(22.50±2.76)分、呼吸受阻的症状评分均值(21.08±4.19)分、鼻腔眼眶有渗出物的症状评分均值(20.66±1.34)分,治疗之后患病鸡羽毛光泽程度低的症状评分均值(12.63±2.40)分、食欲量少的症状评分均值(10.28±1.66)分、精神萎靡的症状评分均值(11.35±2.06)分、打喷嚏的症状评分均值(14.18±2.75)分、呼吸受阻的症状评分均值(13.06±1.22)分、鼻腔眼眶有渗出物的症状评分均值(10.29±4.63)分,即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维护养殖户综合效益。
4 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思路
4.1 强调饲养管理
养殖户应该在建设养鸡场时加以合理规划,全方位对养鸡场与生活范围进行隔离,同时在养鸡场建立消毒室,对每一个进出的车辆以及人员都要被充分消毒之后可以入场,以免车辆或者人员把病菌带入养殖场中。养殖者关注对圈舍粪便和饮水用具等清洁,清洁结束加以消毒,使得养殖场有良好通风环境。对鸡舍、舍内饲料桶、水槽等饲养设备和用具、鸡的活动场所等用0.1%过氧乙酸进行带鸡消毒,每天1 次,连用7d。同时注意栏舍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创造良好地饲养环境。要想控制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养殖户要增加隔离区设定,特别是禽流感高发阶段进行预防,对圈舍的通风环境、光照情况进行了解,增加消毒范围,避免有鸡群发病问题。因为禽类可能表现出一定应激反应,养殖户要利用科学方式避免应激因素出现在鸡群身上,不要随意对圈舍的采光度和阳光照射时长进行调节,而是基于鸡群的生长情况,规范化调整圈舍温度以及湿度。增加排风扇,打开窗户,促进鸡群内空气有效流通,及时改善圈舍的环境,对圈舍内潜在的有害气体加以完全排除,降低鸡群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概率。
4.2 加大免疫接种力度
养殖户实施疫苗注射,应具体化了解疫苗基本信息,包含疫苗类型和生产批号。基于说明书标注的稀释比例全面处理疫苗,结合接种要点开展作业。以更好地提高免疫成效为目的,明确母源抗体临界值,设定针对性免疫接种任务,具体应用中要以饮水方式、皮下注射方式进行免疫接种。新城疫苗采取滴鼻、点眼模式,一日龄的雏鸡在进行接种时按照颈部皮下注射的模式进行,促进鸡群的生长状态维持健康水平。亚型禽流感归属高发病症范围,因此禽流感出现之前要开展二联油苗,或者选取禽流感单苗,接种后降低鸡群有疫病的可能性。过程性管理疫苗操作,给予鸡群养殖出现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历史信息和养殖管理环境加以全面掌握,以此为前提设定规范化流程。饮水法的应用,最好不要使用金属容器,雏鸡消化水平、免疫水平都有待发育,因此应关注水质量检测。或者减少喂养成本,提供烧开水,在水中引进脱脂奶粉,确保雏鸡拥有足够微量元素提高生长速度,保障雏鸡的抵抗力水平真正得以提升。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要贯彻预防、治理结合原则,以药物干预的模式使得鸡群整体抵抗力提高,围绕流行特征挑选对应方案,比如借助罗红霉素或者泰乐菌素等药物彰显良好干预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成效。
4.3 规范进行药物使用
鸡群出现球虫病,应考虑治疗中耐药性的处理,一旦有鸡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要落实综合性干预模式,一方面关注药物驱虫性能发挥,另一方面关注抗病毒干预。养殖户和兽医都应该形成规范化使用药物的意识,研究患病鸡生存情况和病症特征,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和方案。鸡群发病的3d 内,借助抗生素治疗,患病鸡会表现出采食量降低、呼吸受阻,此时要实施隔离诊治,对酒石酸泰乐菌素(500mg、20%)以及地克珠利(1mg、0.5%)混合起来,和1L 水共同提供给患病鸡,持续使用药物5d。采食量逐步增加的患病鸡,养殖户要补充维生素K 以及维生素A,促进患病鸡提升免疫水平。且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A 和亚硒酸350mg,持续干预5d,加快患病鸡身体恢复。鸡群出现病症的第5 天,若想要避免有耐药性,应利用中药方剂充分干预,以苏叶、荆芥和香附均为30g 调配药物制作为粉剂,和水完全混合,持续干预5d 取得理想化成效。
4.4 相关注意事项
鸡生存中,抗球虫药在应用较长时间后便会产生耐药性,干扰到治疗有效性,患病鸡也会面临血便问题,减少饲料转化指数,不利于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治疗阶段,要想控制球虫耐药性生成,养殖户应基于抗球虫药特征和作用,间隔半年的时间对药物加以更换,避免长期应用相同类型药物降低治疗效果。磺胺类一些药物能够对球虫病治疗产生一定缓解作用,然而治疗时要考虑产蛋性能规范化使用。免疫接种阶段,能够对鸡群起到超过70%的免疫保护效果,规避鸡群出现支原体病,能够应用的疫苗有支原体活疫苗,在鸡2 周龄要补充滴眼免疫,鸡15 周龄时开展免疫补充,通过滴嘴免疫或者饮水免疫,全面降低球虫病出现率。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长时间会影响鸡群的肝肾功能,所以适当配合中药制剂促进患病鸡恢复健康。
4.5 健全防疫卫生管理机制
养殖户在进行鸡群养殖阶段,要及时对防疫卫生管理机制进行健全,综合鸡群养殖情况和养殖户的饲养条件,适当安装网络系统。增加一定鸡群疾病防控资金投入,对陈旧性的检疫设备加以更换,利用高科技设备增强鸡群疾病检疫成效。同时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预防,要关注养殖工作者的自主管理,避免其自身携带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相关病毒,降低鸡群生存率。检疫单位要实施培训指导,形成预防疾病的意识,完善实际的消毒责任制,对消毒细节完全落实,一旦有鸡群患有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病症,也可以按照标准规定科学化处理。另外养殖户应安排专业工作者加强鸡群喂养饲料和喂养方案的管理,对这些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指导,做好日常物品管理项目,严格化统计饲料质量和疫苗注射情况,使得鸡群养殖工作可以不断创新,提高养殖效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鸡养殖中支原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出现率较高,很有可能引出鸡群有精神萎靡、贫血以及腹泻等表现,降低鸡群生存有效性。养殖户要及时干预和治疗,管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蔓延。全方位重视鸡群的疾病控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调整患病鸡不良症状,加快患病鸡恢复健康速度,降低养殖经济损失,为鸡养殖的长久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