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策略探讨
2024-03-20朱立功
朱立功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安阳 456400
生猪作为养殖业的支柱型产业,对推动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每年春秋换季时,生猪呼吸道疾病患病、发病概率大大提升,如果在养殖管理中存在消毒免疫不到位、饲养不科学、饲养密度大、防护不到位,则可能会大规模暴发生猪呼吸道疾病,这对于生猪而言极为不利,有可能导致其生长缓慢甚至是死亡。目前,统计到的生猪呼吸类疾病有很多种,包括猪流感、猪气喘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等,不同的生猪呼吸道疾病其防治方法也存在差异,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保障生猪养殖综合效益。
1 猪流感及其防治措施
在生猪养殖领域中,作为常见的一种生猪呼吸道疾病就是猪流感。猪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所有年龄段、品种的生猪均有可能感染猪流感。猪流感传染性强、死亡率较低。主要在初春、晚秋季节容易感染,由于该季节昼夜温差大,而气温变化是造成患有猪流感的主要因素。
1.1 临床表现
猪流感的主要特征为:体温快速上升,同时伴有急促的呼吸模式,口呼吸方式变成了腹部式呼吸,而且还有一些病猪会出现小便减少的情况等。
1.2 防治方法
猪流感可以连续2 次注射猪流感佐剂灭活疫苗,疫苗在8 个月内有效。日常管理中应做好通风、保温、消毒等工作,定期清洗食盆、水盆,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干燥,避免粪尿存积。也可以采用药物防治方法,如沙星类、淋巴韦林等药物,添加到水中或饲料中拌服。针对已经患有猪流感的病猪,应将病猪集中隔离观察,使用头咆噻呋肌肉注射,用量为5mg/kg,每日注射一次,连续用药4d。如果病猪有咳嗽症状,还需要配合使用咳喘一号肌肉注射,用量为2mL/kg,每日注射2 次,连续用药4d。此外,还可以使用替米考星皮下注射,用量为15mg/kg,每日1 次,连续用药4d,并配合冰蟾熊胆吉荣注射,用量为0.1mL/kg,当日注射1 次后,隔1 日再注射1 次[1]。
2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导致猪患有气喘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如猪舍密度大、通风差、湿度大、温度低、饲料配比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降低猪的抵抗力,从而引发猪气喘病。猪气喘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死亡率并不高,但会影响生猪的生产性能,延迟生猪出栏时间。
2.1 临床症状
患有气喘病的病猪最明显的表现为气喘、咳嗽,根据发病速度可以将该病症分为急性病、慢性病两种。急性气喘病主要发生在怀孕的母猪以及幼猪身上,患病猪可能出现口舌张开、用腹部呼吸的情况。慢性气喘病发生在有病史的猪上,类似为急性症状,但整体病情更轻,也极少会有死亡情况。
2.2 防治方法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尽可能不引入外地猪,如必须要引入则应做好隔离措施,且不少于2 个月,同时消毒管理也需要重视起来。保证生猪养殖各个阶段营养搭配,保持饲料新鲜、避免发霉腐败变质。根据气候情况保持猪舍环境温度稳定,严控饲养密度,每个猪舍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且定期更换消毒药物。患病猪可以使用泰乐菌素肌肉注射,用量12mg/kg,每日注射2 次,连续注射4d,同时配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用量为0.12g/kg,每日注射2 次,连续用药4d。妊娠期母猪可以在饲料中拌土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服用,所产的仔猪都需要单独来喂养,不能做为种猪使用,有条件的需要尽快做好仔猪的断奶工作,减少仔猪与母猪在一起的时间[2]。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作为一种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病毒性传染病,患病猪群会出现呼吸道系统症状以及繁殖障碍,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等特点,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繁殖传播等形式大面积传染,所有阶段、所有品种猪都可能患有该病症,特别是妊娠期母猪和仔猪患病率最高。
3.1 临床症状
母猪患有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公猪也会出现不吃东西,精液质量下降等情况。幼猪可见体温上升,同时还会出现一些明显症状,如急促式呼吸、眼球突出等。有的甚至还会出现全身身体发紫的情况,且体重不断下降。育肥猪患有该疾病,会出现结膜潮红、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患有该疾病的病猪,其单核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数量下降,因此其免疫力也会明显降低,继而引发其他的疾病。
3.2 防治方法
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种猪可以接种灭活疫苗,育肥猪接种弱毒苗。其中,弱毒苗免疫时间在4 个月以上,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2 次疫苗,第1 次免疫在配种前2 个月,间隔1 个月之后进行第2 次接种。仔猪第1 次接种在母原抗体消失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第2 次接种疫苗。灭活疫苗注射更加安全,但免疫效果比弱毒苗弱一些,基础免疫2 次,每隔21d 注射一次,注射量为4mL/头,之后每隔5 个月注射1 次,注射量相同。疫苗注射时间应根据猪群情况而定,如果猪舍中存在患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则应在免疫前进行一次全方位消毒,每天消毒1 次,连续消毒5d,在饲料中加入复方磺胺嘧啶、金霉素、阿莫西林,用量分别为400、400、200mol/L,连续投喂5d,可以降低猪体内的病毒含量,之后再注射疫苗。日常管理中调整好猪饲料,提升饲料中的5%~10%矿物质含量以及维生素含量,其中,生物素提升50%、维生素E 提升100%,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3]。
已经受到该病威胁的猪舍,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治疗。母猪在产前1 周、产后1周,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土霉素,用量分别为100、300mg/kg,产后注射阿莫西林。仔猪在断奶后的4 周,使用支原净、土霉素拌饲料投喂,用量分别为50、150mg/kg,向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用量为500mg/L。母猪分娩前20 天,给母猪投喂阿司匹林,用量为8g/头,每天1 次,连续投喂13d,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流产概率。最根本的方法是发现患病后封锁猪舍,对死胎、死猪进行无公害处理,如焚烧等,扑杀病猪,切断传播途径。
4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一种热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病。在每年的春季、夏季是该病暴发期,流行呈发散式方式。
4.1 临床症状
4.1.1 败血症型
败血症型链球菌病感染后,病猪很快就会死亡,且死亡率相当高,发病到死亡最多24h,而且体温可快速上升到41℃。还会出现很多明显的症状,如急促式呼吸、不吃东西等。随着症状加重,可见病猪耳、四肢等有斑块出现,呈红紫色。
4.1.2 脑膜炎型
这种类型主要在哺乳和保育期猪常见,症状和水肿病非常相似。一开始病猪会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而且不吃饲料,见口、鼻处有黏液出现,还可能会产生与神经症状相似的症状,如出现空嚼和原地转圈的情况。患病之后,还会卧倒不起,直至死亡。
4.1.3 关节炎型
患有该病症的病猪会出现关节炎症状,体温升高、关节肿胀、无法正常运动。仔猪患病后体型消瘦。
4.1.4 化脓性淋巴结炎
患有该病症的猪淋巴位置变硬、呼吸困难、采食困难、颈部以上淋巴时有出现。该病症死亡率较低,通常不会出现死亡情况。
4.2 防治方法
仔猪出生后1 周接种链球菌多价疫苗,接种量为2 ~3mL/头。如果猪舍已经暴发了猪链球菌病,则在发病5 ~7d 内紧急注射疫苗,提升预防效果。生猪在收购、屠宰前后均要进行检疫,确保出舍、出场的猪及其产品不携带病毒,以防向外扩散。屠宰前免疫如果发现了病猪,需立即将其隔离治疗,如果病症严重直接扑杀、无公害处理。屠宰后检疫发现猪链球菌病需立即进行无公害处理,且严禁外售,处理后对猪舍、猪场、屠宰场全方位消毒。
若发现病猪,第一要做的事就是隔离消毒。使用0.3%过氧乙酸、3%苛性钠溶液对猪舍、用具消毒,清理猪舍内的粪污等垃圾,通过发酵的方式消毒。在治疗方面,脓肿部位需将其切开,挤出内部的脓液,使用5%碘酊消毒,之后使用药物治疗。将4g 维生素C 和500 万U 青霉素G 钾混合注入,每天注射2 次,连续用药4d。也可以使用头孢氨芐肌肉注射,用量为15mg/kg,每天注射2 次,连续用药4d。向饲料中加入0.1%比例的复方新诺明,连续投喂5d。在治疗期间,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需定期更换[4]。
5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也称为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这同样是一种传染病,接触传染性高,特点为地方性流行。一般来说,病毒只会导致猪群受到感染,而对其它动物没有影响。无论是哪个品种,又无论是成猪或幼猪,都可能感染上该疾病,特别是妊娠期母猪和1 月龄内的仔猪。蓝耳病毒也被称为莱利斯塔病毒,直径在50nm 左右,表面有5nm 突起。核衣壳呈现20 面体对称,直径范围在25 ~30nm 之间。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分子量约1.5×106。组长约15kb,含有5 端非编码区、10 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病毒结构蛋白。该病毒对外抵抗力较差,包括温度和pH 值,在酸性pH5 以下和碱性pH7 以上,其感染力可降低95%以上。在低于4℃环境下可存活1 个月,37℃温度下存活18h,56℃环境下存活时间不超过15min,在干燥的环境下该病毒也会失活[5]。
5.1 临床表现
蓝耳病潜伏期较长、时间范围广,潜伏期在3 ~37d 之间。具体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其中:①急性的母猪会变得不想吃东西,而且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发热的情况。妊娠后期死胎(35%)和流产(50%)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新生的幼猪则会出现运动不协调,以及呼吸困难、轻度瘫痪,产后7d 死亡率可达40%以上。1 月龄仔猪患病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体温高达40℃以上、腹泻、眼部红肿,断奶前死亡率可达80%以上,断奶后日增重下降50%以上;②慢性型的则会在一些规模养殖场中暴发,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了,而且母猪的繁殖能力变低,由于群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则易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如链球菌病、支原体感染等。
5.2 防治方法
猪蓝耳病最有效地防治方法就是将病猪彻底清除,对整个猪舍全方位消毒,切断蓝耳病毒传播途径。清除已经感染的断奶猪,保障育成猪舍无蓝耳病毒感染,断奶猪通常不与感染蓝耳病毒育成猪共用通风系统就不会感染。针对已经出现较轻病症且有隔离条件,当猪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时,可以肌肉注射20mL/头的维生素B1以及1mg/kg 的甲氧氯普胺,每日1 次。在猪体温上升时,可以注射30%的安乃近注射液,用量为30mL/头,每日2 次,或者注射25mL/头的地塞米松、400 万U/头的青霉素、2g/头链霉素。母猪生产后无乳汁,可以注射185 万U/ 头的洁霉素,每日1 次,或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量为100mL/头[6]。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生猪呼吸道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必须要对猪呼吸道疾病有明确的认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判断病猪患病的类型,并对症下药,更好更快地完成疾病治疗。同时,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控制饲养密度、科学搭配饲料、定期免疫等,这样才能够避免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