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分析
2024-03-20杨明忠
杨明忠
舟曲县峰迭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746301
目前,政府等单位已经高度关注畜牧行业的发展以及建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生猪模式,为畜牧行业的建设提供支持。养殖户与兽医应分析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选取专业化知识规避疾病产生,尽可能提升养殖效益水平。生猪养殖常见疾病,有猪瘟、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等,兽医要全面剖析科学的疾病诊断方法,保障疾病防治的实效性,创设养殖行业发展的广泛空间,具体如下。
1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对于猪瘟,其有广泛流行的特点,由于流行毒株有一定的基因变异现象,不会在年龄和生存环境等条件变化下降低出现率,为此此种疾病在每一个区域的生猪养殖中都有可能产生。猪瘟大多数在圈舍中发病,不涉及显著季节性特点,在生猪多发患病阶段,以仔猪或者幼猪为主,更多是断奶仔猪或者刚刚被生产的仔猪。猪瘟的所致因素相对多一些,有免疫力不佳、饲养环境差或者病毒感染,养殖户若没有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处理,便会产生持续化感染的问题,甚至母猪将病毒传染给胎儿,造成妊娠流产或者产弱仔的结果。
1.1 病症类型与诊断
①最急性:患病猪体温异常增加,持续不退,食欲降低、不爱运动、饮水欲望降低、眼结膜有发红现象、四肢伴随一定出血问题,在解剖或者实验室诊断的情况下确诊[1];②急性:起始患病猪的体温达到42℃,大多数患病猪会在4d 内体温指数最高,伴随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发病时有便秘或者腹泻的问题,因此要动态剖析猪群生存情况。急性猪瘟病程在14d 内,存在较高病死率;③亚急性:病程相对长一些,患病猪皮肤较多部位都会有出血的情况,且存在发烧趋势,一些生猪也会出现乏力与站立困难的问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容易病死;④非典型:出现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更多以处于妊娠期母猪或者刚刚出生的仔猪为主。具体诊断中,兽医应实施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解剖病理情况,急性猪瘟有一定败血症现象、慢性猪瘟在大肠上有病变,尤其是回盲肠口周围产生溃疡、皮肤出血。猪瘟并没有受到年龄、体重或者季节等因素影响,且个体发病会使得病菌流行在整个养殖场中。
1.2 防治策略
目前没有特殊办法治疗猪瘟,然而可以制定预防的有效方案。在预防上,应给养殖户强调强化管理的重要性,按照规范化的养殖模式,消毒圈舍和附近环境。由于病毒基本上不会在高温环境下繁殖,因此可以对圈舍进行太阳光照射,及时消毒和改善圈舍空气。并且针对处于孕期母猪,其圈舍温度应为18 ~22℃之间、对应湿度应为65%~70%之间,由此避免生猪患病。养殖户要定期清扫,清理圈舍中杂物。在进出管理上,不要有非饲养工作者进出圈舍的情况,对进出饲养工作者的衣服也需要消毒,避免病毒传播。饮食管理存在合理性,管理好饲料的质量,不要用餐厨垃圾喂养生猪;新品种的引进,应提高质量,尽量不要在疫情区域中选取生猪,降低生猪含有病毒的概率。健康生猪的购买上,相关人员应进行观察,开展针对性防控作业[2]。隔离观察生猪,在不出现异常问题的前提下采取混养模式,注射对应疫苗,起到预防猪瘟的作用;实施自繁自养的形式,保持圈舍卫生,设定消毒池,科学化管理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引进生猪之前要全面处理污染物,完成消毒工作针对性引进。一旦有病死生猪,应实施无害化操作,利用深埋或者焚烧等方法,降低病菌传播概率,为其它健康生猪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
2 猪口蹄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生猪养殖中,口蹄疫疾病属于接触性病症,造成患病个体有口部病变、蹄部病变,降低采食量,影响生产能力,不利于生猪健康生长。此种疾病还是人畜共患疾病,兽医要深入分析诊断方法和防治思路,给生猪创造优质生存环境。
2.1 症状与诊断
患病猪蹄部产生水疱状病变,个体有惊厥的现象或者互相撕咬的现象,副趾与蹄中沟部都有病变趋势,起始期伴随体温增加现象,温度可达42℃,精神萎靡,食欲降低,在病情发展下,患病猪的肢体有强烈疼痛感,伴随行走困难。一些生猪口鼻有水疱病变,2d 内这些部位可能有溃烂的情况,接下来流出黄色液体。母猪的乳头部位有病变趋势,患病生猪伴随口部流涎。处于哺乳时期的仔猪有急性肠胃炎并发症,甚至肢体麻痹,仔猪死亡率更高[3]。以肉眼的形式观察患病猪症状,从病情入手重点研究口部是否出现水疱、蹄部是否出现水疱,综合诊断患病猪所患的病症。相关人员要得到标准化的口蹄疫样本,在多个部位均得到水疱皮质组织,利用青霉素混合冷藏,凸显临床诊断的精准性。并且获取检验样本过程,研究多头生猪的皮质组织情况,保障样本检验足够全面和规范。另外还可以解剖患病猪的心脏外包膜,可见出血点,处于妊娠阶段母猪患病后引出死胎现象或者流产现象,由此要实施针对性防治。
2.2 防治策略
生猪的口蹄疫病治疗,到现在为止没有科学的办法,因此应分析如何进行疾病预防。第一,优化饲养管理。预防口蹄疫病过程中应开展相应饲养工作,工作者不要在多个圈舍中互相引种,严格禁止有疫情区域引种的现象,也不要在附近畜禽交易场所中采购畜牧产品。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强调饲料保存管理的干燥性,避免有变质饲料,提升饲料品质。引进的种猪,要开展隔离饲养,工作者设定隔离的时间为一个月,养殖过程中要对圈舍进行消毒,特别是处理饲养用具和墙壁,借助氢氧化钠溶液(3%)完全消毒。此种疾病以空气或者饲料以及接触的途径传播,病原要入侵生猪个体的黏膜组织或者消化道,及时驱除龋齿类动物,关注患病生猪病情的后期,水疱内会伴随病原,对其全方位稀释也会有致病的可能,因此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降低再次感染概率。另外增加消毒次数,围绕生猪饲养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消毒操作,使得生猪生存的环境足够优越;第二,接种与捕杀患病猪。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控制口蹄疫病出现,在养殖区域中要关注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每年都要对生猪加以一次或者两次接种,以秋季为主。若有大面积感染的现象,要采取捕杀的方式,相关单位判断疫情区域开展封锁,控制疫情传播。捕杀的患病猪,要对其加以无公害化处理,或者在尸体上引进氢氧化钠加以深埋。
3 猪大肠杆菌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大肠杆菌疾病,由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所致,存在鞭毛,适宜生存的条件是温度37℃,pH 为7.3,给予外界环境产生的抵御能力不佳,尤其是强光照射很有可能灭活,利用氯化类消毒剂便可以对病菌进行消灭。通常而言,大肠杆菌会在动物体内有病变的可能,引出胃肠道感染,增加关节炎以及败血感染概率,需要兽医广泛研究。
3.1 临床诊断
第一种是水肿病,集中出现在仔猪断乳之后的14d 之内,属于大肠杆菌所致的肠毒血病,在生猪的胃壁或者其他部位中伴随水肿问题。此病会威胁生猪生命,要结合日龄和病例变化深入诊断,或者患病生猪肠道中物质加以血清诊断;第二种是黄痢,受到溶血性大肠杆菌影响,对应潜伏期大约是12h,仔猪表现出腹泻现象,且呈现黄色稀便,在短期内死亡。诊断中要关注7d 内的患病生猪肠道特点和粪便特点,分离对应杆菌并能够诊断[4];第三种是白痢,出现在10 ~30 日龄的仔猪身上,也是消化道病症,存在较高发病率,通过药物充分治疗。患病生猪有急促腹泻现象、黏性糊状粪便现象或者身体消瘦现象,利用病理观察分离对应杆菌。
3.2 防治策略
治疗中,需要关注生猪个体的胃肠道黏膜保护、止痛止泻,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黄痢患病猪、白痢患病猪。若病情比较严重,应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的阿莫西林药物与恩诺沙星药物1kg,持续治疗患病猪5d。或者增加恩诺沙星(1mL、5%)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治疗一次,持续治疗3d。在生猪患有水肿病的情况下,利用消炎药物以及解毒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可以在颈部两侧进行药物注射,有30mg 的恩诺沙星、40mg 的盐酸异丙嗪,体温逐步降低要利用利尿素口服的形式干预。在患病猪有卧床不起的症状时,选取葡萄糖(500mL、10%)、磺胺嘧啶(5mL、20%)静脉注射干预,每日治疗一次,在注射过程中保持缓慢,避免由于注射快影响生猪个体的心脏健康。另外给患病猪补液,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促进其体液保持平衡化,增加维生素或者营养物质提升生猪抵抗力水平。在预防中,依旧是对圈舍进行优质的卫生管理,对圈舍进行清扫以及消毒,接生过程选取高锰酸钾(0.1%)干预母猪乳头,使得仔猪进食的初乳足够卫生。在仔猪断乳结束,利用药物充分预防,断乳14d 内适当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不要添加大量抗应激药物,让仔猪的抵抗力水平加强。免疫工作的开展,生产之前一个月要实施免疫接种,使得母猪个体有免疫能力,对仔猪提供一定抗体保护,仔猪2 周龄时及时进行灭活疫苗的接种。
4 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防治
不相同的生猪个体,都给予流感病毒生成易感性反应,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包含已经发病的患病猪以及携带病菌的生猪,表现出季节流行性,更多出现在天气骤然变化的季节。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潜伏期在7d 左右,患病生猪与携带病毒的生猪中有病毒存在,尤其是气管或者鼻腔以及非淋巴结构中。以呼吸道传播或者接触传播是重点途径,病毒入侵生猪呼吸道之后破坏其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引出细胞变性或者脱落。气管内的渗出液,伴随感染性病毒,造成支气管感染,引发对应炎症。
4.1 症状与诊断
生猪有流行性感冒,发病后3d 内表现为咳嗽或者呼吸难度大的问题、体温异常增加、精神萎靡,经常卧底不起。患病猪群发病比较急促,传播速度快,触诊患病猪肌肉有僵硬问题、膈肌有痉挛问题。合并继发性感染时,患病猪的死亡率较高,处于妊娠时期母猪有流产的可能、产仔减少的可能。患病猪的诊断,要借助实验室研究,对病变组织加以冰冻化切片制作,配合免疫荧光法充分染色,在诊断时应格外区分流行性感冒和弓形体病。
4.2 防治策略
治疗生猪流行性感冒,西药方式的应用是选取盐酸吗啉胍注射液20mg/kg,每日采取肌肉注射的形式,连续治疗2d。要想起到解热镇痛作用,选取安乃近注射液30mg/kg,以肌肉注射的形式治疗,持续治疗2d。避免有继发性感染的问题,使用青霉素钠4 万IU/kg,或配合链霉素20mg/kg肌肉注射,每日治疗2 次,持续治疗2d。中药方式的应用,5mL 板蓝根注射液,对患病猪肌肉注射,每日治疗2 次,持续治疗3d[5]。配合30g 石膏、10g 桔梗、15g 甘草、10g 麻黄、15g 薄荷以及15g 杏仁等,用水充分煎煮,每日一剂量,持续应用三剂量。还可以选取12g 桔梗、6g 甘草、12g 菊花、15g 芦根、12g 银花、15g 生薏仁、15g大青叶以及10g 北杏仁,用水煎煮对患病猪服用。实际的预防中,严格消毒圈舍,间隔3d 便要开展一次消毒,选取火碱(2%),借助氯制剂或者过氧乙酸等,落实“全进全出”的原则,提高圈舍消毒成效。及时开展饲料、饮水等生猪生存接触物品的检疫,降低生猪出现流行性感冒概率。易感期使用消毒灵,与150g 水溶性阿莫西林粉,增加在500kg 饲料内,持续治疗7d,通过灭活疫苗持续接种2 次,产生为期8 个月的免疫反应。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给人们生活带来可靠性、安全性肉类食物,应全面开展生猪养殖的疾病防治,使得生猪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若有生猪患病现象,患病猪体现出食欲降低、精神萎靡和行动受限等症状,降低猪生存质量。兽医应分析常见疾病类型的诊断方式,加大力度普及常见疾病的防治策略,总结与归纳防治经验,从根源上加强生猪疾病的防治效果。整合检疫流程,带动畜牧养殖的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