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20钱敏

人民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精隐形冠军

钱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中小企业具有强大活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献计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由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领衔的团队推出力作《“隐形冠军”长成之路》。

何谓“隐形冠军”企业?这一概念由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首先提出,是指在全球特定细分市场上拥有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根据他2019年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一书中所作统计,我国拥有“隐形冠军”企业68家,位居全球第八。

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截至2023年3月,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如何从“专精特新”成长为“隐形冠军”?《“隐形冠军”长成之路》一书梳理国内外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有益参考。围绕该书及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问题,本刊记者对鲁政委进行了专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记者:请问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鲁政委: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换挡为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也将由房地产、旧基建等领域,逐步转移到高新技术创新突破和新基建等领域。在新发展时期,我国小微企业不仅承担了吸纳就业、开展创新、推动增长、贡献税收等职责,更是引领、支持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8年8月20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我国中小微企业所具有的“五六七八”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突破,而从境内外经验来看,科技突破的主要源动力就来自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其机制更活、激励更到位、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更快。在美国,一项美国小企业局的研究,对2002—2006年间专利授权数量超过15个的1293家企业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结果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其人均专利产出数量反而越高。在日本,2016—2020年间,中小企业外观专利申请件数占全部企业的比例由37%升至41%,科技含量更高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件数占比则由48%升至52%。回看我国,从专利申请的数量来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外观设计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方面,申请数量均较为稳定,中小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近年来还稳中有升。

记者:您和团队创作的新书《“隐形冠军”长成之路》为何高度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鲁政委:2011年,我国工信部提出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要求,并于2018年明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具体定义,开始实行名单制认定和专项扶持。我们发现,我国的“专精特新”与海外的“隐形冠军”概念有颇多异曲同工之处。

而从境外的经验来看,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刷之下,在深耕细分领域、在全球特定细分市场享有优势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虽然这些企业绝对规模未必大,但其在全球特定细分市场上占有率很高。在入世20多年之后,我国的产业链已深度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我国很多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生而具有全球视野”,不仅能服务好国内市场,还天然具备征战全球的能力。为此,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它们未必知名,却是最有活力的群体。

成为“隐形冠军”,需要一场“华丽的突围”

记者: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华丽转身,需要跨越哪些障碍?

鲁政委:要实现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华丽转身,未来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持续开展技术研发,使自身技术水平达到并维持在世界先进水平。在境外,无论是德国、奥地利还是瑞士的“隐形冠军”企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研发投入大、研发人员占比高的显著特点。虽然“隐形冠军”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为了确保其在特定细分领域的持续性优势,它们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挖深“护城河”。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有更好地分担研发成本的优势。

二是探索拓展全球渠道,扩大细分市场的海外占有率。根据我们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潜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目前的海外营收在所有营收中占比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我国幅员辽阔、市场广大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未来“双循环”發展格局的构建,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将迎来广阔的海外市场。

三是深耕细分专门市场,并以此为切入点稳步探索,沿产业链拓展业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不具有大型企业强劲的财务资源,若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只能选择单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当“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之后,若其有向显性的跨国大型企业发展的愿望,则可以选择熟悉的业务,逐步沿产业链稳步审慎拓展业务。

四是避免过急过快扩张,以股权和长期债权性融资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相较于债权型融资渠道,股权型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缓解企业的短期财务压力,从而使企业能够专注于长期发展目标。而相较于短期债权性融资,长期债权性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再融资成本,减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此前,我国曾经出现过部分中小企业过分增高企业杠杆,通过举债快速扩张规模,最后由于财务压力走向破产的案例。

五是稳定公司管理架构,减少内部摩擦成本,并稳定员工队伍形成凝聚力。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隐形冠军”公司管理架构相对稳定、员工凝聚力强、离职率低,甚至不少“隐形冠军”还存在以家族或地区社群为基础和依托的情况。依托家族或地区社群,结合现代化管理体系,西欧德语区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完善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使得员工将公司作为长期稳定发展的“港湾”,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可多点发力

记者: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有哪些支持政策?在您看来,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

鲁政委: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科创支持政策来看,主要聚焦于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奖补。方式包括直接奖补、科技创新券、财政贴息和租金补贴等。二是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允许企业加计研发费用来降低企业所得税,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针对中小企业,我国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三是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例如,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科创重点领域企业。又如,创新科创企业融资模式,包括贴息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拓展抵质押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

而從未来发展看,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

第一,政府订单支持。科技项目一般体量较大、要求较高,中小企业往往无法参与其中。政策可以持续发力,减少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阻碍,甚至主动提供订单倾斜。一方面,可以学习美国RIF计划,定期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招标清单,促进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与政府技术需求对接;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联合体、“中小企业+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大企业”等,共同参与政府项目招标。

第二,中小企业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科技研发能力较之大型企业,仍存在较多不足。除了资金、订单的支持外,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也可以极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首先,可以学习美国的“导师—门徒”计划,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结对子,通过经验传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其次,可以学习德国的EXIST潜力计划,为中小企业创始人提供交流、咨询、培训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创意交流;再次,可以学习美国的《拜杜法案》、日本的CIP计划,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享研究资源,分享研究成果,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

第三,海外市场开拓。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若能够更快更好地对接国际资源,无疑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但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撑其出海。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德国的海外中小企业办事处模式或者鼓励行业协会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在重点国家和地区为中小企业出海合作提供一定年限、一定规模的海外资金、场地和资源支持。

全球化新格局下,中小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在全球化新格局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应对?

鲁政委:全球化进程自2008年后进入了平台期,其原因既有金融危机等事件性冲击,也有全球化遇到了自身的瓶颈和局限性所致。在实践中,全球化与区域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对互相关联的概念,但是两者的关系却并不一定是正向关联的。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化陷入停滞的背景下,区域化仍有所推进,世界经济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在全球化陷入相对停滞,而区域化成为未来国际交往和贸易更为显著特点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将面临新的挑战,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挑战包括:第一,由于在部分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将侵蚀地区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第二,地区性中小企业将面临境外企业更先进的技术、管理能力等所带来的更高生产率挑战。

然而,随着全球化向区域化演进,在“多极”环境之下,产业链、全球价值链等将面临重构,也给全球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第一,对于此前在全球分工中被替代或弱化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在区域产业链的重构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应该抓紧做好“专精特新”发展,从而在重构的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对于已经抢占全球市场成为“隐形冠军”的企业而言,区域化和多极化的趋势意味着其目标市场需要相应进行迁移,一方面其应关注新市场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导区域性技术规则的制定。

具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首先是进口替代。由于全球和区域产业链重构,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对此前我国部分进口产品进行替代。其次是出口替代。随着我国所加入的区域贸易协定逐步增多,我国在区域内构建起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中小企业也可以向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增加出口,逐步替代此前来自区域外经济体的出口份额。

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多系统、全方位发力

记者:“隐形冠军”长成之路上,融资难、融资贵是绕不开的话题。请问如何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鲁政委: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有很多,若要从根本上全面缓解,需要多系统、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从融资的渠道看,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融资的渠道更为有限。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可以通过IPO、公开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公开募集股权形式或债权形式的资金,然而这些融资方式对企业整体资质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公开募集资金的要求,自然也无法通过这些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从获取银行信贷融资方面看,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相比提供贷款的银行,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等情况。在获取贷款时,企业的所有者往往也有动机隐瞒一些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地向银行披露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公开渠道了解到中小企业值得信赖的相关信息,甚至无法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出于审慎经营考虑,商业银行自然难以向这类企业提供足够的、利率具有吸引力的贷款。

二是代理人问题。代理人问题在多种金融活动中普遍存在,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企业主取得贷款后,有可能选择风险更高的项目进行投资,而这种倾向往往更容易出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之中。这是因为,小企业中企业所有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边界更模糊,越小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更突出。受制于对代理人问题的忧虑,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过程中也会慎之又慎,同时相应地提高融资成本,以对冲潜在的风险。

而从解决方式来看,目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着力拓展政府担保与保险运用范围,做好风险分担与信用增进。发挥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探索中小微企业增信新渠道。用好保险机构融资保险与增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与应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缺乏问题。

第二,探索金融科技运用,增加授信基础,促进更好普惠服务中小微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替代数据的运用,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能力、贷款定价水平和服务能力。除了传统的财务数据,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引入和运用大量非金融类替代数据,综合研判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从而补足缺乏信贷历史、财务数据企业的授信基础。例如,不少银行开拓了“技术流”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进行评价,判断该企业是否能进行信贷投放,以及可以对该企业进行信贷投放的规模。

同样重要的是,要激活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微企业的投资。

猜你喜欢

专精隐形冠军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抢跑“抢”来的冠军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0感无暇” 隐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