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千里江山图》为何受青睐

2024-03-20熊捷

人民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画卷江山创作

熊捷

900多年前,年轻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用当时先进的颜料技术,绘制了经久不褪色的千里青绿。900多年后,我们以当代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让这幅绝美名画“活”了起来。从策划到设计再到音视频的呈现,以技术赋能,我们完成了一次跨越时代的对话,描绘出了一幅传统与现代呼应、科技与艺术交融、人文与自然美美与共的新时代壮美画卷。

以技术支撑思想情感表达

《新千里江山图》的“新”字体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是《新千里江山图》炽热的时代精神内核。阐释“江山”,关键在“人”。于是,以三维技术置于青绿山水之间,时代典型英模人物、乡村振兴巨变、上天入地壮举、大国工程伟业一一入画。这幅《新千里江山图》里,还原了每个中国人在这十年间共同的记忆和生活,承载了每个中国人拼搏的样子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全片没有使用一句旁白和文字注解,因为我们相信图像和声音本身的力量,相信以技术为支撑的视听艺术,能够让思想与情感抵达观众的内心,引发强大的共鸣。我记得在视频播出后,有一位网友在评论中写道:“当年的王希孟在画画时肯定想不到,他的画有一天会这样呈现,还能加入如此丰富的元素和内容,让人惊叹。”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王希孟想不到的一切变为现实。在“思想+故事+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里,如果说“思想”是引领创作的笔,“故事”是铺陈创作的墨,“艺术”是丰富创作的色彩,那么“技术”就是承载创作的纸,为前三者的呈现提供了更多表达的可能性和创新的驱动力。

《新千里江山图》

《新千里江山图》拍摄现场

《新千里江山图》采用技术融合手段制作

《新千里江山图》推出多个地方篇

《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融合時代,优质内容离不开好的创意,而好的创意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创作的路径往往是当我们有了好点子,体察到观众的需求期待,就去寻找合适的技术形式,为装满“内容”的脑子装上技术思维的“代码”,以技术思维不断丰富内容生产理念和表达方式,打破创意壁垒和思维界限。在新形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家感悟和理解新闻宣传主旨,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主流声音才能更感人、更动人、更吸引人,更深入人心。

以技术实现极致观赏体验

一位00后朋友在看完《新千里江山图》谈感想的时候说道:“觉得浑身上下每一个器官都打开了,让人起鸡皮疙瘩,有种强烈的包裹感。”“包裹感”这个词让我印象深刻。原来沉浸感、代入感和互动性已不能满足需要,“Z世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纵观近年来的爆款产品,很多都是基于数字化、新技术、新形式的“出圈”尝试。《新千里江山图》能够让网友眼前一亮,正是在于追求极致,且实现了极致效果。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一直秉持着极致精神,极致化的画面、极致化的配乐、极致化的歌舞演绎、极致化的特效设计,迅速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其实在创作期间,我们一直都面临着制作时间和技术难度造成的不确定性,在此之前我们甚至没有任何的创意参考案例,能做成什么样,能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谁也不知道,但是为了实现极致的视觉体验,我们还是决定将当下先进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视频中。

在场景构建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增加图的立体质感,将原作的青绿配色风格和山水画的构图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复现;在舞蹈拍摄部分,我们采用了电影级别的实景拍摄与后期CG合成技术,将“只此青绿”的动人舞姿真正搬进了画中;在人物制作部分,我们搜集了大量相关人物不同角度、衣着、动作和表情的高清照片,通过照片复原技术,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还原,惟妙惟肖,增加网友的沉浸式体验。

事实证明,当我们勇敢拥抱新技术时,新技术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新千里江山图》全程以第一视角入画,网友仿佛坐上了一台穿越时光机,跟随着代入感极强的镜头一起穿过山川峡谷,飞越港珠澳大桥,掠过塞罕坝林海,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生灵,在田野、丛林、雪山、湖泊、城市等多个场景中感受中国这十年,在复兴号、大飞机、中国天眼、白鹤滩水电站、航天工程等大国重器的视觉冲击中铭记中国这十年。不少网友在看完后都直呼“过瘾”。

数字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前段时间有一个话题被网友热烈讨论:如果让你回到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WiFi、没有美颜的童年,你愿意吗?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无论如何也回不到那个年代了。未来已来,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互联网,技术演进的速度越来越快,生产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当信息突破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的2D呈现方式,实现更具有包裹感和现场感的3D呈现,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挑战、拥抱技术。以多形态、多样化、更优质、更精准的新闻宣传升级受众体验,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赢得注意力和集体认同。“新媒体”的“新”,是机遇、是挑战,是永远在路上。

以技术推动主流价值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新媒体时代,创意并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也不是单向度的播出即传播,而是要让大家“坐得下来”“看得进去”“记在心里”,甚至成为二次传播的“自来水”。

《新千里江山图》的“出圈”,不仅是以经典再创经典的重要尝试,更是打造新时代文化IP的创作和传播理念实践。在“新千里江山图”的IP框架下,不仅有大家所熟知的三维动画视频,还有国风手绘长卷、系列移动直播、线下互动展播、系列文创产品。2023年,“新千里江山图”的画卷更是铺展到全国各地,先后推出江苏篇、陕西篇、四川篇、浙江篇、广西篇、福建篇,跟随画卷展开的是更多与技术相融合的崭新尝试。

在江苏南京玄武湖畔,我们搭建了“新千里江山图”主题互动场馆,以数字展览的方式把画卷搬到了线下,实现了真正的“人在画中游”;在陕西西安的古城墙上,“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灯光秀将新时代风貌投映在古老文明之上,这一刻古今对话,岁月见证,带给现场无数游客、市民震撼体验;在四川成都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我们采用先进的红外感应3D扫描技术和全度影像三维成像技术,1:1还原了网红熊猫花花和饲养员谭爷爷,视频发布当天,话题“#熊猫花花带你看四川#”持续霸榜热搜第一;近70场“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直播,带大家从三维走到实景观赏;数十个城市上千块地标大屏几万小时的循环播放,实现了从小屏到大屏的多屏联动。如果说古画《千里江山图》是平面的二维艺术想象,那么《新千里江山图》在技术赋能之下,传达给受众的则是一幅富含中华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风骨的大型影视音“立体画卷”。

在互联网时代,多种新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带来的不仅是内容创作的变革,也是传播方式的变革,从平台传播到渠道传播再到场景传播,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矩阵和品牌IP。去年,当《新千里江山图》地方篇在各地火热推进的时候,网友用了一个在当下比IP更时髦的词汇来形容我们,说感觉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新千里江山图”宇宙。“宇宙”这个概念在年轻人的理解里,已不仅仅是对于内容的持续关注,还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的构建和认同。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要以全媒体思维为引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主流价值传播作出贡献。

起笔九百年前,行笔时代新篇。去年7月,《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以我们这代人的方式,记录下了属于新时代的奋斗图景。当代人可以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想象千年前山河无垠的波澜壮阔,那么千年后的人们也可能从这幅新的立体画卷里感受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民江山。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传承者,新创意和新技术为新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在《新千里江山圖》视频的最后,画卷并未结束,而是向着远方不断延伸。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对于媒体融合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坚持“思想+故事+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把产品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以技术创新塑造主流价值,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同频共振,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努力描绘更精彩的新时代画卷。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画卷江山创作
中国画卷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