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社交媒体与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再探
——基于政治学领域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分析

2024-03-19■高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政治学影响力学术期刊

■高 源 夏 瑛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510275

近年来,为了推动国内期刊创新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1]与《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等文件予以政策指导。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期刊要适应数字时代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等新型传播手段,从而提高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在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伴随着数字融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应用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微信公众号作为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虽然受到短视频、播客等多样态融媒体平台的挑战,但是仍然凭借阅读方便、互动性强等优势保持着较高的用户数量。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特征[3-4]、传播效果[5-6]和改进对策[7-8]成为编辑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虽然期刊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提升促进了知识在互联网的传播[9],但对于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是否会影响其学术影响力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影响力指标强调学术期刊发布的内容对社交媒体用户产生的影响,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往往使用文献计量指标来量化和评价。两者在概念、要素、测量方式以及对象人群等方面迥然相异,将期刊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提高单方面默认为其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的讨论具有片面性。

国内外编辑和学者尝试探索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评价指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但研究结果很难达成一致,主要有以下特点:(1)认为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指标与其学术影响力存在相关性。有学者通过分析科技管理类期刊,发现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数量、阅读量等社交媒体指标与期刊影响力具有相关关系[10];还有学者通过调查跨学科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应用情况,发现基于期刊的社交媒体指标可以预测期刊的影响因子[11]。(2)认为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评价指标与其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存疑。程海燕等[12]以医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发现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其学术影响力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还有学者发现由于期刊样本单一、样本量不够充分,以社交媒体替代计量指标预测期刊影响力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仍然存疑[13]。(3)以单篇论文的社交媒体指标和学术影响力指标为切入点,推断出学术期刊或不同学术领域研究具有相同特征。有学者发现论文的社交媒体曝光度与传统引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还有学者关注社交媒体如何扩大论文学术影响力[15]。然而,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并非单篇论文引用指标的简单加总,而且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千差万别,简单的推论科学性不足。(4)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期刊。大部分研究以自然科学领域期刊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情况的讨论较少,较少分析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交媒体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涌现出丰厚的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政治学作为一门深受时代发展影响的学科[16],与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实践关联紧密,也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亟需分析政治学学术期刊,观察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

综上,为了进一步明确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评价指标与传统的学术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政治学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政治学类期刊及其微信公众号。样本选取2022年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观测时间窗口覆盖样本期刊微信公众号开通至2023年4月30日。重点检索并收集以下3类数据。

(1)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数据集A),包括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基本信息和推文信息数据。第一步使用微信内置的搜索引擎检索期刊标题,确定CSSCI收录的29种政治学类期刊已经创建并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第二步搜索并爬取期刊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推送的全部文章标题、内容、发布时间、阅读量、在看量、点赞量、回复量,以及公众号基本信息与开通时间等数据。

(2)政治学期刊微信传播指数(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WCI)数据(数据集B)。WCI由清博智能数据平台发布。清博智能数据平台是第三方新媒体大数据评估和研究平台,具有数据量大、稳定且支持动态更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17]。在2023年4月30日收集WCI,在29种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中,剔除暂停更新或无WCI的4个公众号,共收集到25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WCI和预估粉丝量数据。

WCI(V14.2)纳入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WCI 值越大,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越强。由于部分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并未设置头条,在使用WCI之余,配合使用微信公众号推文的二级指标篇均阅读量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3)政治学期刊的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综合影响因子(数据集C)。作为期刊传统文献计量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因子能够显示期刊在特定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水平。由于研究重点关注学术期刊在本领域的影响力,使用更专注于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在中国知网上收集政治学期刊2008—2021年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加总后除以收集年份,获得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以最大限度呈现期刊发展的趋势。

1.2 分析方法

以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测量指标,以期刊微信公众号直观可见的推文量、阅读量、点赞量、在看量以及WCI和预估粉丝量为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的测量指标。根据数据集A,还计算了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篇均阅读量、篇均点赞量以及篇均在看量,用以观察数据总体分布情况。根据数据集B,使用清博智能数据平台的粉丝预估功能推算出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作为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的参考。

运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和相关数据分析,用以检验统计学差异。首先使用Shapiro-Wilk检验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发现:年均综合影响因子、WCI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因此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其余数据呈偏态分布,均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政治学期刊于2014 年开始开通微信公众号。至2023 年4 月30 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39种)中,共有29 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开通率为74.3%。近10年来共推文近15000次,总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总点赞量超过5万次,总在看量超过8万次,且数据均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各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及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情况见表1。

表1 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及期刊微信公众号主要指标

图1 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相关指标分布(2014—2023年)

由表1可知,大部分政治学期刊比较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和运营,优势较为突出。部分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布局早且快,具有相对清晰的平台功能和用户定位,能定期持续更新。较早开通微信公众号且推文量较多的期刊有《西亚非洲》《当代世界》《现代国际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推文篇均阅读量较高的期刊有《现代国际关系》《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从推送频次来看,总推文量较多的期刊往往也具有较高的推送频次,如《西亚非洲》《当代世界》《现代国际关系》,这些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较高,可持续提升关注度。

在内容方面,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主要涉及本刊刊载的学术论文和期刊目次,以及与期刊发展相关的政策、通知、会议等。期刊在进行主题策划时聚焦学术内容,并紧扣重要事件的重要时间点开展“热点”宣传,或传播国内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过,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还有待加工完善。目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大多直接转发论文原文,未能适应受众碎片化的移动终端阅读习惯。

在形式方面,《公共行政评论》《理论学刊》《国际安全研究》《欧洲研究》等期刊在推送优秀论文时,不仅提供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附上了原文链接以方便读者查看,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运营思路。不过更多期刊仍然在推送时直接转发原文内容,未能以更加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重点摘录,也未能在为读者提供研究启发等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思路与传统纸质期刊运营思路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容易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体验,进而导致关注度下降。因此,期刊微信公众号在文章推送形式上还有待创新。

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来看,25个可查询数据的期刊微信公众号的WCI总体表现较好,WCI超过300 的微信公众号比例接近90%,大部分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比较受用户关注。《现代国际关系》《日本学刊》部分推文的阅读量超过或接近60000次,《当代世界》《东南亚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部分推文的阅读量超过10000次。上述推文往往也拥有较高的点赞和在看量。不过,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号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内容并不是旨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原创学术论文,而是期刊的通知、声明、会议报告、书籍推荐、新闻以及时事评论等,期刊还需探索利用原创学术论文吸引用户关注的方式。

2.2 相关性分析

2.2.1 政治学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WCI的相关性

为了更好地揭示政治学期刊在学术影响力和社交媒体影响力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分析能够直接代表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社交媒体影响力的综合影响因子和WCI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期刊的这两类数值都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测对象为25个可查询到WCI的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结果见表2。

表2 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WCI相关性(N=25)

在此次相关性检验中,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的WCI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8,P值为0.367(>0.05),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政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与期刊微信公众号的WCI 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较为微弱。表1 中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也能够解释这种情况。比如,只有少数期刊同时在传统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和WCI方面拥有较好的表现,如《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大部分期刊即使获得较高的WCI,也不一定在传统影响力指标评价方面获得认可。比如,WCI较高的《理论学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的综合影响因子没有位居前列。

2.2.2 政治学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单项指标的相关性

(1)微信公众号直观评价指标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政治学期刊文献计量评价指标与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合表1数据,继续观察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总推文量、总阅读量、总点赞量、总在看量以及开通时间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关关系,见表3。由于微信公众号指标均未满足正态分布,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直观指标相关性(N=29)

对比分析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直观影响力指标与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发现,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总推文量、总阅读量、总点赞量、总在看量以及开通时间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负数,且P值均>0.05。这说明不仅WCI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微弱,上述直观显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单项指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也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的间接测算指标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政治学期刊传统评价指标与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表1数据计算出29个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的篇均阅读量、篇均点赞量以及篇均在看量,并观察这些间接测算指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关关系,见表4。由于指标数据未满足正态分布,仍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政治学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与微信公众号间接测算指标相关性(N=29)

对比分析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间接测算指标与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发现,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篇均阅读量、篇均点赞量以及篇均在看量指标与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值均<0.05,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篇均阅读量、点赞量和在看量数值越高,期刊学术影响力水平可能越低。

2.3 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政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为自变量,以期刊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为因变量,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见表5。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数量使用清博智能数据平台提供的预估粉丝量表示,观测对象为25个有WCI的微信公众号。

表5 期刊微信公众号预估粉丝量与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治学期刊的年均综合影响因子与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预估粉丝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即,当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增加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预估粉丝量显著上升(P<0.05)。这说明即使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政治学期刊订阅人数也会受到期刊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影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越高,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到的关注度越高。同时,还检验了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对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量的影响,结果未能通过回归检验,说明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量并不受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绝对影响。此外,进行相反方向的相关性估计,即探索当粉丝量上升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能否提升,结果没有通过回归检验。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政治学期刊比较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和运营,但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一定影响期刊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甚至自身学术影响力不高的期刊可能在微信公众号的单篇推文影响力方面表现更优。此外,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在线用户关注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期刊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影响。尝试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原因分析。

3.1 期刊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对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并不显著

已有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成熟账户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往往也很高[18]。然而,本研究没有在国内政治学期刊及其社交媒体账号中发现类似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期刊微信公众号的WCI和直观单项影响力指标对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的作用均不显著。

期刊微信公众号指标的提升与期刊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增长之间缺乏相关性,可能源于这两类指标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维度。用于测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计量指标与期刊表现有关,而用于测度期刊社交媒体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标则与微信用户参与度有关,政治学期刊在传统文献计量领域和社交媒体领域的受众群体异质性较强。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具有较高的社交媒体关注度,而不是学术关注度。学术期刊向社交媒体靠近,越来越多的受众在社交媒体上阅读和分享社会科学论文,这启动了学术论文获取方式和途径的变革,就像数字终端改变了人们在报纸上获得新闻的习惯一样。不过,这种变革能否促进社交媒体用户关注并吸收期刊宣传推广的信息和知识?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社交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营也不至于给期刊带来文献计量指标方面的劣势。那些创建和认真经营微信公众号的期刊在传统文献计量指标方面的表现不会劣于那些还没有创建和经营微信公众号的期刊。

3.2 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单篇推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呈负相关

分析结果显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呈明显负相关。计算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篇均阅读量、点赞量以及在看量数据发现,3类数据离散度较高,且不同期刊推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差异较大。

基于上述3类数据绘制箱线图(图2),直观呈现数据偏斜和离散情况。由于点赞量、在看量与阅读量的极值相差较大,为实现视图统一,对箱线图纵坐标数值取对数。由图2可知,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篇均阅读量主要集中在200~1000次,中位数为453,达到2000次以上阅读量的推文数量极少。最高阅读量达到6万次,单篇推文影响力差距很大。点赞量和在看量达到100次以上的推文数量分别为21篇和14篇,占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总数的0.14%和0.09%。两类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仅为2和1,在超过75%的期刊微信公众号中,推文篇均点赞量和在看量低于5次。去除3类数据的极值后发现,大部分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和在看量远远低于3类数据的均值,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尚有提升空间。而且,深入观察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发现,阅读量较高的期刊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往往并非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而是时事分析、通知、新闻等非学术内容。可能的解释为,渴望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水平的期刊有更大的动机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提升单篇推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以期被更多的在线用户“看见”并“关注”。这种发展动机促使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顺应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从而更容易获得较优的数据,但这可能会减弱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内容与期刊传播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图2 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篇均阅读量、点赞量和在看量数据箱线图(N=14631)

3.3 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有助于期刊在社交媒体上吸引更多关注

期刊年均综合影响因子和期刊微信公众号预估粉丝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在微信公众号上拥有大量粉丝的学术期刊往往具有较高的年均综合影响因子。这个发现也印证了部分相关研究的观点,即期刊在社交媒体上的在线订阅用户数量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19],高质量的研究往往会受到更多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20]。

这一特征进一步说明了线上社交媒体知识传播与线下知识传播紧密关联。社交媒体用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同一个专业方向的若干种期刊,因此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订阅专业中最权威的期刊账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上不占优势的期刊失去了在社交媒体上发展的机会。社交媒体需要异质内容,专注自身特色的学术期刊依然有机会吸引更广泛的用户关注,并从在线分享中获益良多[21]。

此外,有学者认为较高的推文频次可能是提高用户关注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别对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标与推文频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均未通过检验,这进一步说明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与期刊自身的社交媒体行为的关联并不明显。那些在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上有较大优势的期刊在微信公众号中的推文频次往往较低,而那些频繁推送内容的期刊微信公众号也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对此,已有研究给出了解释,认为推文量与传播影响力并不直接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过于频繁的文章推送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22],通过筛选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可保持稳定的用户数量[23]。

4 结论

当前,学界对于学术期刊社交媒体评价指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政治学期刊整体上比较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和运营,但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水平不一定会影响期刊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甚至,学术影响力水平不高的期刊在微信公众号的单篇推文影响力方面表现较优。此外,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在线用户关注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期刊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影响,那些权威期刊往往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吸引更多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总之,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其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自身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些研究发现反映了一种趋势——在传统文献计量评价中表现较优的期刊更有能力分配资源以创建和维护社交媒体账号,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社交媒体用户。而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本身又能够增加期刊的可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期刊论文的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形成良性循环。这一发现提醒期刊运营者理性分析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来管理社交媒体行为,从而更好地助力期刊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交媒体评价指标已经进入期刊评价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至少目前来看,社交媒体评价指标无论在质量还是稳定性上都存在进步空间。本研究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技术可行性的限制,也存在一定局限。首先,考虑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在社交媒体运营策略上的异质性,只分析了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的社交媒体指标和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更广泛的期刊展开分析。其次,由于期刊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等数据未开放,使用的期刊微信公众号粉丝量是基于WCI算法估计的,未来研究可尝试获取更为精准的统计数据。再次,由于社交媒体点赞、转发等信息交互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学术期刊的社交媒体评价指标可能受到其他复杂因素的干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排除如社交媒体“机器人”账户等因素的影响[24],以提高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研究只评估了短期影响,得出的相关性结果解释性有限。因此,为增加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期刊还需要探索更有意义和有针对性的社交媒体运营策略,充分挖掘社交媒体作为传播新方法的潜力。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交媒体使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各指标相关关系会被不断重估。

猜你喜欢

政治学影响力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天才影响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