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奔赴”

2024-03-19郭云奎

教育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思政

郭云奎

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只依靠思政课堂,还必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高中地理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地理课堂渗透思政教育是充分挖掘和发挥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需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例如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求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升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人口意识等。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思政教育素材,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增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思政教育。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其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使其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的魅力;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地理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現象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利用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地理知识,领会地理之美。

组织实践活动,渗透思政教育。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工作、生态保护等实践活动,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加人口国情调查、人口迁移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可以布置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关的作业,让其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堂渗透思政教育是二者之间美好的“双向奔赴”。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笔者建议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方案;第二,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和反思;第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思政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