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念四维多向”模式,开辟学科育人新路径
2024-03-19赖海燕莫璇
赖海燕 莫璇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以下简称“宝中初中部”)积累了39载的深厚底蕴,根植于学校辉煌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实践经验,关注当前教育中“教”与“育”脱节、教育理念滞后、评价方式单一、校本课程与实践教育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强化等诸多痛点,发扬特有的“宝中精神”和优良的教师文化传统,探索出“一念四维多向”的特色育人模式。学校坚持“育人至上,教师第一”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培养及家校协同育人四大板块出发,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立体化地提升育人效能,矢志培养符合时代标准,具有健全人格和扎实核心素养的现代公民。
“一核双翼”课程体系
隨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学校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了“一核双翼”课程体系。其中,“一核”强调课程的核心是学科育人,“双翼”分别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科育人指的是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科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学科态度的综合体现),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培养其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传递的核心观念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如学校以14个科组为基本单位,分析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结合各科组教学特色,将学科素养进行校本化表达,并以课题、主题教研等形式开展研究,通过国家课程及校本课程实现综合育人。
“1+5”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是学校存续发展的基石,宝中初中部在持续的实践与探索中,提炼出提升教学质量的“1+5”教学管理模式。“1”代表着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5”涵盖了支撑教学质量提升五个关键要素——
目标引领。提升教学质量始于明确的目标规划。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涵盖全年教学,涉及各年级、班级的多层次目标体系,确保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具体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每一名学生的学业进步。
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包含了四大支柱:追踪学生进步情况、定期举行教学质量分析会、执行严格的“奖教评优”制度、保证充足的经费支持。具体表现为监测新生入学时开展各项数据评估,进行周期性测评并与初始数据对比;定期召开各级别的教学质量研讨会,关注临界生、重点关注生群体,同时举办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学校设立多种奖项,激励全体教职工争优创先;另拨专款用于奖励优秀科组和个人的培训进修。
教学研究。学校的教学研究可细分为集体备课、精准施策和学情研究三大部分。集体备课贯穿整个学年,学校通过定期的科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以及针对毕业年级的特别集训,凝聚教师智慧,精心打磨教学内容。精准施策是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学情研究着重分析学生的既有知识基础、兴趣特长、学习方式及思维瓶颈,辅以定期举行的“班科联席会议”,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探讨并优化教学方案。
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核心要素,它涉及学习目的教育、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改进、良好氛围营造以及学习小组建设五大举措。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其将个人追求升华为对国家和未来的责任;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课堂听讲、作业订正、朗读等提出规范要求;传授学科特色学习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布置教室、展示典型等,并在班级内建立个性化小组学习制度,细化小组分工、评价规则等操作流程。
常规管理。此项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六环节管理两部分。前者指的是学校通过主题研讨、科组长随堂听课等途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及时整改管理漏洞;后者则关注从课前准备、教案编写、课后反思、课间辅导、作业批改到考试评价这六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以精细化管理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手促长”教师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四个抓手”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重视主题教研,紧密联系教师日常教学,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提升教研效率。学校参照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三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及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了主题教研的运作框架。以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提前规划、积极实施学期或学年教研主题。
其次,注重课题研究,将其作为教研活动的延伸。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学校积极推动各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严格管理立项审查、开题论证、中期监督及结题验收等环节。同时,全力协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再次,构建和维护教师发展共同体,营造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社群环境。通过与高校合作、备课组研讨、“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运作及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互鉴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团队负责人引领团队成员向更高层次发展,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
最后,利用专业技能大赛,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如举办教学设计比赛、教学技能评比、说课展示、微课制作、优秀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和共享成果的机会。
“三线协同”共育模式
宝中初中部通过实施“三线协同”的共育模式,致力于构筑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一是彰显个性的师生共育。学校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承担着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责任,应通过心理测评、综合评估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质。
二是深度合作的家校共育。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并与家长委员会紧密协作。双方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组织主题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专家讲座等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三是资源联动的社会共育。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类积极正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探访宝安区福利院、走进特殊教育机构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播撒善良的种子,增强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成为驱动学生前行的内在力量。
宝中初中部通过创新采用“一念四维多向”管理模式,成功破解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了“教”与“育”的紧密结合,并有力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在学校“一核双翼”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急避险”校本课程在2002年应运而生,填补了当时国家课程体系在生存教育方面的空白,荣获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1+5”教学管理模式和“四手促长”教师培养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年轻教师队伍迅速提升了专业能力,摘得多项相关的教学成果奖。学校培养了一批市、区级名师及兼职教研员,体现出强大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实力。“三线协同”共育模式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有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表现亮眼,尤其是在健美操、文学、科技等领域夺得多项顶级奖项。此外,学生学业成绩亦保持在全市领先地位,各学科获评A+等级的比例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