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学习自主感,从何时开始都有意义

2024-03-19范琪路海东

教育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自主性动机学习者

范琪 路海东

被驯服的“小绵羊”

学习自主感,是指对学习的自我决定感,即自己能够对于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在哪学做出决定,而不是完全听命于教师或家长。孩子的自主动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内部动机与认同调节、整合调节两类外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源于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需要,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愉悦感,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享受;认同调节指他们开始认同某项活动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整合调节指他们在充分认同该活动价值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我的习惯性部分。

研究表明,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对自主的需要,这种需要会伴随人的一生,每个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属于自主动机。但一些调查发现,孩子上学以后的学习动机很快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学习的好奇心逐渐下降。孩子的好奇心去哪儿了?我认为,部分教师与家长所给予的注入式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出于对孩子学习成绩、排名的过分关注,部分教师与家长为让孩子快速而高效地吸收系统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运用考试、排名、奖励、惩罚等外部手段控制孩子的学习活动;部分教师将孩子的大脑视为“知识的容器”,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缺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教学活动变得单调、刻板。

在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PISA测试中,我国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这与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但我们需要注意,注入式教育对内在动机具有侵蚀作用,容易让孩子将学习目标逐渐异化为对高分的片面追求,也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那些仅为高分而学的孩子往往容易丧失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变成被驯服的“小绵羊”。

提供“支架式”支持

培养学习自主性的主要方式是为孩子提供自主支持。自主支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系统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和环境,鼓励并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以及负责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旨在帮助他们从依赖外部指导转向由内部动机驱动,发展出持久的学习策略和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其核心在于将孩子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赋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并强化其责任感,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般而言,孩子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自主感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多由环境因素造成。小学阶段,由于没有过多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关注程度较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等方面也会留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因此,小学生学习的自主需要会得到较多满足。中学阶段,由于有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因而中学生的自主需要满足感较低。大学阶段,学习环境更加宽松、开放,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大学生的自主感满足程度最高。

按照个体的发展规律来看,低龄孩子受家长“摆布”比较多,升至中学后,由于进入青春期等缘故,他们往往会与家长及教师产生更多冲突。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父亲带着正读高三的儿子小轩(化名)咨询厌学问题,父亲描述儿子“不喜欢学习”“不愿意写作业”“学习动机有问题”,表现为在距离高考仅剩半年的节骨眼上“不愿意去上学了”,而且一请假就是连续半个多月。听完这位父亲的“控诉”,我接着与小轩开始了单独交流,没聊一会儿,我发现孩子的想法与他父亲的描述截然相反。他告诉我,父亲把北大设为他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从小学開始每天都要检查他的各项作业是否已经认真完成,要求他每天不可以关房门、不允许看手机,不时还抽查他在家的学习状态。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最近不去学校其实是对父亲过于严苛的管教做出的反抗。因为在他看来,未来的院校目标应该由自己设定,且自己具备自我调节学习任务的能力,比如对于较为擅长的学科,虽然老师留了很多作业,但没有必要全部完成,而是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学习任务上。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自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需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诚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持续得益于家长对他们的外在支持,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初高中过渡阶段,或是高中升入大学的关键时期,这种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与教师提供的外在支持力度应逐渐降低。换言之,家长与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一种“支架式”支持,即在孩子学习能力较弱时给予必要帮助,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进步;当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时,适当撤离外在支持,给其自由发展的空间。一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学习者会主动学习,为自己设置目标,准确地自我监控并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如何做好渐进式撤离

我还曾接待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名叫辰辰(化名)的小学生从小不擅长写作,他的母亲始终为孩子代笔,每当老师下发练笔作业,母亲就在电脑上敲好电子版,再让孩子工整地誊抄在作文纸上,直到辰辰升至六年级,练笔作业越来越多,她实在无暇代替孩子完成,才决定让辰辰自己动笔。毫无疑问,辰辰的作文成绩瞬间下滑了不少,而她一时难以接受。

孩子某项能力或技能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家长及教师为孩子撤离支持的过程应当是渐进的,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I do,即教育者来做。以教师与父母为主导,注重传授孩子如何去做的方法,孩子在这个阶段更多地是接受指导。

第二阶段:We do,即教育者带领学习者一起做。将学习的部分责任转移至孩子的肩上,给予其更为细致的指导。

第三阶段:You do,即让学习者合作来做,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第四阶段:Yourself,即学习者自己做。让每个孩子在锻炼中增强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在辰辰的案例中,母亲想要改变从前过度插手孩子完成练笔作业的做法无可非议,但她撤离外在支持的做法直接从第一阶段跨越到第四阶段,以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便面临挑战。更好的做法可以是给孩子提供范文、与其共同梳理写作思路、为其设定阶梯式目标,等等,以给予其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目前,学界对培养孩子学习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早期经验和早期学习对个体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也宜从小抓起。不过,人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即便错过了所谓的培养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从何时开始也都有意义。

猜你喜欢

自主性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