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研究

2024-03-18王姗珊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技能院校

王姗珊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033)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肯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属于重要的人才职业培养素质之一,目前在培养高职技能人才时并未在职业技能培养中全面融合职业精神培养,应提升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培养任务,却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难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随之出现了大量掌握专业技能却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高职学生,难以提升其综合素质[2]。为促进职业精神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全面渗透,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例,首先探讨了职业精神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融合现状,并阐述了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融合途径,从而培养出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1 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成因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发现在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关键词研究中,检索到239条和2 489条结果。然而,在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两个关键词结合的检索中,却仅有229条相关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对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关注仍相对较少[3]。鉴于此,本文旨在聚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的研究,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从而更全面地培养出适应现代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4]。

1.1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内涵及需求

职业技能的内涵是从业人员在个人岗位以及职业劳动方面需要具备的业务素质,主要是职业能力、职业技术以及职业知识等。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技能培养具体来说是指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能力[5]。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其能鲜明地表达职业根本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精神要求,其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从“懂技术、会操作、能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升级为“技术过硬、吃苦耐劳,创新合作,爱岗奉献”的兼具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6]。

1.2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现状

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占据主导地位,而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相对弱化,这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1.2.1 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

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从事的行业岗位缺乏清晰的认知,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缺乏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消极、倦怠、热情不足等问题,机械式地学习职业技能,无法主动体会职业精神,难以实现融合育人的效果。

1.2.2 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将实训条件作为建设重点,通过各类岗课赛证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在该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将其归结为学生自身品性的发展或依赖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共识,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纳入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7]。

1.2.3 融合培养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需要将职业精神时刻融入技术技能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实感受岗位职责内容。然而,目前多数院校将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主要阵地,采用讲授法作为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这种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接触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难以感受到职业活动和职业过程,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兴趣,无法有效地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学习中。

1.2.4 教师融合育人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并未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提供完善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职责界定。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则负责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种泾渭分明的育人分工难以优化融合培养质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但很少有专任教师具备独立而完备的课程思政能力,这是影响融合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现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挑战和问题。在制定改革策略和提出培养路径时,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职业精神融入高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具竞争力、适应性强且具备创新精神的毕业生,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面对未知挑战。这种融合有助于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其在职场中更具优势。

2.1 有利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操守、责任心、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职业环境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品质。在当今高度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中,高职院校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职业能力培养。全面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在于,学生除了具备特定专业领域的技能外,还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多样化挑战。

一方面,沟通能力在全面职业能力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建立积极的职业人际关系。这不仅在团队合作中至关重要,也是在日常工作中展现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团队协作是现代职业环境中的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通过在团队中的合作经验,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分享资源,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协作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领导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另一个全面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在职场上,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解决,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职业挑战;最后,创新思维是全面职业能力培养的精髓。在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味着激发学生对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敏感性,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和团队带来新的价值。

2.2 有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将职业精神融入到职业技能培养中,充分发挥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对高职学生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成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与过去只注重操作技能的模式不同,融合职业精神的培养方法将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在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有所涵养。通过强调职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将更深刻地理解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进修的习惯。这将使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具备主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此外,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全面考虑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充足,通过投入更多资源,确保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质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通过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浓厚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成就,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生产、服务等岗位不仅对从业者提出了具备职业技能的要求,而且更重视其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想要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不仅应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还应当保证自身的长久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要求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目标。

3.1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工作要点,改变以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想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职业精神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细化的匠心、匠德和匠艺等工匠精神内涵。以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精心设计以职业技能为重点、职业精神为基础的人才培育目标和人才培养内容。

3.2 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活动

学校应当全面配合企业,吸取企业优势,全面融合人文和专业这两大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展全过程教学。尤其应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关注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借助企业的力量,重点渗透职业精神,建立相关培育基地、培养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案。发挥校园文化在校企融合中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作用。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开展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有关的职业精神内容,采用无形的职业精神渗透模式。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活动中,尤其应训练和引导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以真实的企业要求约束自身行为,从而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3.3 发挥人文素质课的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应全面发挥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提升作用。公共基础课是有效融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阵地,在选择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采用与学生专业需求相符的设置策略,全面凸显职业精神的优势,在专业技能培养内容中全面渗透与职业精神相关的要素。

其次,应改善职业发展课和就业指导课。高职院校应在整个职业教学中贯穿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并设计与各专业特征相符的就业指导课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此外,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就业指导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按照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深度。

再次,高职院校应提升课程设置力度。在设置具体课程时,高职院校应以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素质为目标,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全面渗透职业精神,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教育。同时,在构建相关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应全面凸显学生及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优势,构建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自身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保证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发展的均衡性。

3.4 重视建设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提高人文师资力量,优化师资团队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等,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培养内部师资队伍职业精神的同时,引进企业实践丰富的技能人才,提升师资培养体系的深度和宽度,从而扩充人文师资队伍的数量,提升其学历和学位等,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人文培训和人文进修活动,或为教师提供企业顶岗锻炼的机会。学校可以将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和提升对象,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此外,还应制定有助于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的激励方案政策,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各类研究成果,从而在职业技能培养中有效融合职业精神。

3.5 重点建设校园文化

习近平主席认为以全面加强对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视度,积极落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用科学价值观引领自身未来的发展,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用校园舆论环境直接影响学生,采用科学、有趣、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对各项校园活动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和校园抖音等平台的作用,做好宣传工作,采用校园文化教育学生,并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可以真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刻入心里,从而形成爱岗敬业、大胆创新和刻苦专研等职业精神和科学、正确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3.6 打造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想要有效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应基于多元协同原则,打造相关评价主体,改变以往单一、重技能、轻人文的评价机制,有机结合人文基础类和专业类、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评价模式,也可以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开展综合评价。从各层面完善传统的评价指标,打造以人文素质、学科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指标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采用个性评价法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此外,还应当有机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提升过程管理力度,及时干预纠正出现的问题。打造并全面落实科学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4 结语

高职院校必须全面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工作。然而,职业精神在高职职业技能培养中的渗透存在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单一的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道德意识的问题,就职业精神融入高职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开展融合培养工作、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想要将职业精神融入到职业技能培养中,就应当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重点打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重视建设师资队伍;打造科学的评价体系等,从而培养出更高质量的高职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