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内部控制对策
2024-03-18崔学英阿克苏市第一幼儿园
崔学英 阿克苏市第一幼儿园
引言
财务风险识别与内部控制,均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财务风险识别,可及时找出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而通过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则能够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使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财务风险识别,积极研究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对策,夯实自身发展基础。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对于财务风险而言,其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财务活动开展中,其未来获得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未来结果预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较大;三是未来产生的结果,可能与预期编制预算、收益效果发生偏离。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当单位发生财务风险时,会导致单位财务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取得,从而使单位无法履行各种社会职能,无法很好地实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目标。
(二)财务风险的特点
第一,可变性。这种特点表示的是,在时空因素的影响下财务风险的风险性质会发生变化。因为单位各项财务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变化,因此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第二,不确定性。未来财务活动中,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损失程度、发生范围、发生概率等,所以财务风险因素把控难度较大。第三,客观性。财务风险属于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
二、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一)通过模型识别财务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识别模型而言,应以各项财务资料数据为依据,将各项理论作为基础,如财会理论、管理理论、金融理论等,借助数据模型所形成的标准系统[1]。将风险识别模型应用于单位财务控制环节,可获得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较为常见的模型为:第一,单变量预警模型。对于这种模型而言,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单位财务发展趋势、财务比率数值进行收集、分析,对单位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单变量预警模型在单项财务风险管理中较为适用,对于综合性较强的财务风险管理无法适用,无法实现对风险的客观、全面识别。第二,多变量风险识别模型。对于这种模型而言,具体是选取工作中的财务比率指标,通过加权汇总的措施,进行多元线性函数公式的构建,同时科学计算,对单位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出准确预测,同时结合财务情况,科学设置警戒线。与单变量预警模型相比,多变量风险识别模式具有更好的风险识别效果,应用更加广泛,包含固定资产周转率、资金流动率、资产负债率等。单位工作人员应结合国家政策提出财务工作指导意见,得到单位风险预警模型,这种模型预判性更强,可获得良好的预警效果。第三,非统计型识别模型。不同于以上两种模型,非统计型识别模型属于一种定量识别模型,这种模型的基础为常规的统计模型,在对人体神经网络系统模拟后,设计出的预警模型。该模式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重复训练进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使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警能力。非统计型识别模型的有效应用下,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单位运行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防控方案。以上风险识别模型各具优缺点,不管选择哪一种模型,工作人员均要根据单位发展情况做到合理选择。并且,在具体应用环节,单位人员应充分借助以往经验,充分发挥出风险评估模型的作用。
(二)通过财务报表及指标识别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若想有效提升财务风险识别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应在财务报表与指标的应用下,进行风险问题的准确识别。第一,识别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风险。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单位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单位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做出准确评估及判断。在风险识别环节,需要提升报表风险识别力度,同时有效分析各种报表中的风险,包括利润报表、财务统计报表、现金流量报表等,对单位不同阶段财务信息进行了解,及时找出财务风险隐患。第二,进行财务指标风险的准确识别。通常情况下,财务指标会在财务数据上进行体现,与单位内外部核心数据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有效评估财务指标,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单位经营情况与发展趋势进行全面了解。为使财务风险识别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精确计算,同时利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措施,科学开展相关工作,进行财务指标识别系统的合理构建。第三,开展情景分析识别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中,应进行单位财务情景创建,选择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图表分析方法、曲线分析方法等,对单位财务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模拟,同时根据风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财务风险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风险发生情况,科学制定有效的内控方案,有效控制单位财务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对策
(一)强化人员思想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若想高效开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第一,不仅要有严谨的思维逻辑,还应获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2]。在全员参与下,实现全员建设,以此为基础,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在各项工作环节落实财务风险内部控工作,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单位上级需要选择潜移默化的措施,向所有人员灌输财务风险内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张贴相关海报,也可张贴相应标语等,有效调动各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内控手册编写、共同探讨学习下,营造出良好的内控学习氛围。第二,开展培训活动。单位各部门轮流培训,不应将内控工作简单划定为财务工作,需要使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单位领导应将任务细化,使所有人员均能了解自身职责,真正参与到财务风险内控中。第三,激励学习。针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应鼓励其分享内控管理经验,发挥出示范、榜样作用,在正向影响下,带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财务及内控学习氛围。
(二)合理设置财务岗位
财务风险内控工作中,为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防止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情况,应注重财务管理岗位的科学设置。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时,应注重以下工作。第一,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财务管理业务情况,进行财务管理岗位人员的科学设置,实现人员与业务的良好匹配,防止发生人员缺失、岗位空设等不良情况。并且,还应根据单位财务管理业务调整,进行实时匹配。第二,单位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时,需要注重权责分析,明确岗位人员权利与职责,重点把控不相容职务及岗位,防止出现一人多岗情况,还要避免岗位相互关联。第三,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时,还应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判断,不仅要使其了解自身权责利,还应保证各项财务管理业务的规范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基于财务风险内控角度,单位应持续优化相关制度,在完善的制度支持下,规范人员工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从整体上防范财务风险。第一,基于内部控制制度视角下,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属于财务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若想科学构建内控机制,需要完善单位财务制度,在实际内容上,不仅包含财务内控制度,还应包含内部审计制度等,向单位各部门发放制度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还应保证各部门间的良好配合,实现内部制衡。财务部门下的内部控制部门,所有工作人员均应根据相关职责制定要求,保证自身工作职责的良好落实,对于单位财务经济活动,应注重风险管理与风险识别,提升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效果。
(四)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单位开展财务风险内控工作时,需要科学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第一,单位需要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当前单位运转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准确识别,科学构建风险评估体系,重点分析现存问题,获得有效解决风险问题的方案。第二,开展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工作时,需要具有持续性及动态性特征[3]。针对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实时监控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当发现财务风险时,需要实施动态化追踪管理,及时向相关部门告知发现的风险,准确反映相关数据信息,确保各部门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应对财务风险。此外,单位在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中,应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种技术应用下,对市场数据,单位发展数据等进行全面采集,将此作为基础,进行财务风险问题的总结与分析,从而形成全面的数据信息资料库,在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下,促进内控部门科学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降低财务风险的不良影响。
(五)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预警机制尤为重要。一些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构建、轻管理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忽视预警机制的情况[4]。所以需要对预警机制中的内容进行细化,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第一,科学构建预警机制中的风险指标评价机制。通常情况下,单位内部管理中易发生财务风险,通过风险识别模式中的变量因素及财务管理、审批机制,进行单位财务预算、现金流动状态、成本控制等内容的分析,从而对单位财务风险层级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第二,预警机制中的动态化管理,需要确保其处于实时运行状态,针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追踪体系,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风险动态状况,确保各部门能够结合变化趋势,科学实施风险防范。第三,单位应积极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互联网环境下,单位应做到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各种数据信息的全面采集,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实现财务风险信息的自动生成,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促进财务风险与控制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并且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高效使用下,能够对单位财务管理在新时期下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了解,有助于单位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风险预防工作。
(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养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会受到财务管理人员素养水平的直接影响,并且人员能力水平也是财务管理体制是否能够良好运行的关键,因此单位若想高效开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需要重点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养。第一,通过构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有助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实施,因此单位在标准财务管理队伍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使其能够学习到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拥有更强的业务能力[5]。财务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应遵循择优录取原则,首选拥有更强专业能力的人员负责重要的工作。第二,从整体上提升专业水平。现阶段,单位财务管理队伍中,还存在一些财务人员在能力上未能达到实际要求的情况,单位应对其进行测试,了解这些人员的薄弱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并且,还应使财务人员学习更多先进财务知识与财务管理技巧,更好地开展自身工作。第三,注重法律意识培养。单位应注重财务人员法律意识培养,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法治教育讲座的方式,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约束自己,提升财务工作合法性与合规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注重财务风险识别,并科学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问题降至最低,实现稳定发展目标。实践过程中,单位应强化人员思想意识、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养,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保证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为单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