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2024-03-18牟墩进张怡文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1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舍病猪

牟墩进,张怡文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 276821)

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感染率高,且致死率可达100%。仔猪接种疫苗后仍可发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群发的流行形势,做好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1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因

1.1 发育不完善

新生仔猪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弱,无法彻底消化吸收高蛋白、高脂肪的饲料,从而导致仔猪出现营养性腹泻。

1.2 病原体感染

仔猪腹泻通常与流行性病原体感染有关。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行性腹泻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由于仔猪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病原体以后会导致其消化系统障碍,进而出现腹泻症状[1]。

1.3 母乳质量差

猪属于一胎多生动物,对于生产次数有较多的母猪而言,由于其自身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较低,因而导致乳汁中蛋白含量偏低,酸性偏高,母乳质量不合格。另外,当母猪体况过肥后也会导致母乳质量偏低,因为机体内的脂肪会进入到乳汁中,导致母乳脂肪含量偏高,引发仔猪腹泻。因此,母猪分娩前后应多关注其体况及饲料供应,从而有效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2 流行特点

三日龄以内的哺乳期仔猪在患病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致死率高达100%。病猪和携带病原体的仔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可通过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该病呈现地方性流行特点,部分养殖场还具有周期性发病特点。

3 仔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症状

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初期腹泻症状不明显,但病猪体温升高至40 ℃。随着病情发展,病猪精神逐渐萎靡,采食量减弱,机体消瘦,站立不稳,同时伴随严重的腹泻症状,粪便多呈灰黄色且含有大量的组织碎片和纤维性渗出物,腥臭明显。病情末期病猪排血性水痢。部分患病仔猪在采食母乳后出现明显的呕吐现象。日龄越低的仔猪腹泻症状越严重。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周期短。7日龄以内的仔猪通常在腹泻2~4 d 后出现死亡。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尸体解剖可发现,病猪仅有消化系统出现病理变化。病猪胃底溃疡,胃内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乳凝块。肠道扩张,内部含有大量气体,肠壁变薄,表面明亮,肠管内有大量的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大肠、盲肠黏膜水肿、出血、坏死,黏膜表面含有大量胶状黏液,部分病死猪大肠内有红色液体。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饲养人员应充分了解病猪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至40 ℃,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随着病情发展,病猪出现腹泻症状,排灰色粪便。年龄越小的仔猪腹泻症状越严重。7日龄以内的病仔猪通常在腹泻2~4 d 后出现脱水死亡现象。部分病猪还表现出呕吐症状。仔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因此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 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胶体金检测等。

病毒分离诊断方法要求高,不适用于快速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粪便中的流行性腹泻病毒。目前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首要检测方法为PCR 检测。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特异性高。胶体金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强。

6 中西医治疗

6.1 中药治疗

中兽医认为仔猪腹泻多因脾虚、脾胃失调、湿气旺盛导致。病变主要发于脾胃与大肠。因此,中药治疗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原则为补气健脾、益肺调和、利湿止泻。兽医可将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各30 g,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45 g,扁豆60 g 研磨成粉,用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猪灌服,1 剂/d,连续灌服3 d[2]。该配方中的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具有补气健脾功效;扁豆、薏苡仁具有良好的止泻健脾功效。该中药配方可有效缓解因脾胃虚弱、湿气过剩导致的腹泻、机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6.2 西药治疗

1)穴位注射。后海穴是仔猪机体督脉上第1 个穴位,同时也是任脉、督脉、冲脉的交合穴。因此,向患病仔猪后海穴注射药物治疗可将针、血、药有机结合,作用于病猪神经、体液等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穴位注射治疗法见效快、疗效持久等特点。养殖人员可在患病仔猪后海穴内注射25 mg 头孢噻呋钠、100 mg 链霉素、3 mL黄芪多糖注射液的混合药液。2 次/d,连续注射3~5 d。穴位注射治疗方法既能发挥针刺作用,同时又有药液压迫穴位,实现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同时,药物本身还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治疗方法还可延长针感,进一步发挥药效。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用药量少,药效持久,治疗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2)补液治疗。由于严重脱水是仔猪流行性腹泻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因此在病程后期,输液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病症作用。根据患病植株临床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补液方法:①静脉注射补液:兽医可通过对病仔猪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液治疗。2次/d,连续注射3~5 d[3];②腹腔注射补液:对于严重脱水的病仔猪可进行腹腔注射补液治疗。兽医可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阿托品0.5 mg、黄芪多糖注射液20 mL、10%维生素C 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混合。养殖人员可先将仔猪倒立保定,随后使用碘附对倒数第二对乳头周边皮肤进行消毒。使用拇指按压注射部位,最后用注射器垂直插入腹腔,回抽,观察注射器内是否回流血液或水样物质。若出现回流,则禁止注射,若不出现回流,可正常注射。对于可注射的患病仔猪,1 次/d,连续注射2~3 d。

3)饲料、饮水治疗。养殖人员可在患病仔猪饲料中添加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等药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小苏打粉等,连续服用5~7 d,可起到良好的缓解呕吐、腹泻等作用。通常,病猪在用药3 d 后精神逐渐恢复,7 d 后食欲增强。

6.3 中西医结合

对于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单用西药效果不理想,且治疗成本较高。若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重在调理,通常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治疗成本,实现早日痊愈的目标。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对于病毒性腹泻,兽医可使用中药白头翁散和西药乳酸环丙沙星搭配治疗仔猪腹泻,早晚各喂1 剂、连喂3~5 d。

7 疾病防控

7.1 紧急处理

养殖场内一旦出现仔猪流行性腹泻,除对病猪及所在猪群进行隔离处理外,还应严格封锁养殖场。对于病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应立即淘汰,死猪尸体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病猪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药物治疗,从而缓解病情,预防继发感染。

7.2 强化饲养管理

养殖场内饲养人员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疫制度实行饲养管理。饲养人员在进入猪舍内必须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养殖工具、物品进出猪舍前后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期更换门口消毒水;转舍前应对圈舍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冲洗消毒。对于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也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另外,饲养人员禁止随意进出养殖场。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做好日常猪舍内的清洁工作,每日清理猪舍内粪便等污染物,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等进行清洗。严格控制猪舍内温湿度变化。同时定时检修猪舍内用具,及时修理故障,实现不同区域的精准化调控。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产房的保温和清洁工作,尤其在冬季和春夏交接季节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对母猪和哺乳期仔猪影响严重。产房内温度应维持在25 ℃左右,同时保持干燥的环境。为了降低仔猪应激,养殖人员还应保证生产管理适当,避免仔猪在断奶、分群等过程中出现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入侵感染。

7.3 免疫接种

对分娩前母猪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通常可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母猪注射疫苗后,新生仔猪可通过采食出入获得母源抗体,从而有效预防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7.4 提高饲喂水平

重视仔猪机体营养供应,保证各类营养素供应充足,搭配合理。母猪分娩前后营养物质的摄入可直接影响乳汁质量[4]。另外,母猪分娩前应严格控制体重,圈舍环境等,避免影响母猪健康水平。分期检查饲料质量,同时根据采食量,调整饲料投喂量,避免饲料出现发霉、浪费现象。定期检查饲料传输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导致饲料变质。强化新生仔猪护理工作。新生仔猪。抵抗力主要来源于初乳中含有的母源抗体,因此养殖人员必须保证仔猪在出生后尽快吃到初乳,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母乳是哺乳期仔猪的主要营养来源。为了保证仔猪生长发育良好,养殖人员应做好仔猪采食母乳的辅助工作,尤其强化对体弱仔猪的采食管理。除此之外,对于仔猪还可适当补充柠檬酸等有机酸,从而改善肠道环境。或补充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帮助调理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发育,减少腹泻的发生。

8 小结

综上所述,仔猪流行性腹泻严重影响其存活率,导致养殖场经济效益显著降低。因此,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做好环境温湿度、卫生管理工作,保证营养供应。对于发病的仔猪应立即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避免疾病的流行,从而降低养殖损失。■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舍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