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卫生纸简史

2024-03-18孙越

看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真理报消息报琳娜

孙越

我在上世纪90 年代去苏联,住在莫斯科中学教师马琳娜家。她第一天带我参观她家时,我注意到卫生间水箱盖上立着一卷卷筒式卫生纸。

马琳娜老师对我说:“卫生纸,保证满足你的使用。”我谢过她,内心颇为感动,因为我知道,卫生纸在俄罗斯几十年都是个大问题。

19 世纪末的俄罗斯帝国时代,偌大的国家上千万人口,仅有彼得格勒省一家卫生纸厂,年产量仅为12 万包,根本无法满足百姓之需。20 世纪20 年代,苏联成立之后,卫生纸问题并未解决,人们如厕先是用布片和棉花代替卫生纸,再后来,家家户户便开始将《真理报》和《消息报》废物利用。

1937 年,苏联政府决定普及卫生纸,但工厂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只得从英国进口。1939 年,苏联开始生产衛生纸,但产品质量差,百姓也没有如厕用卫生纸的习惯,所以购买者寥寥无几,生产和普及卫生纸的计划泡了汤。

苏联人如厕用报纸的习惯,一直延续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1956 年,苏联政府决定由立陶宛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工厂生产卫生纸。

根据苏共中央指示,卫生纸生产出来后,成为苏共高干的专属特供产品,普通人没资格使用。除特供外,苏共中央还将卫生纸配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涉外酒店,意在向全世界证明苏联卫生纸可以自给自足。

到了60 年代,苏联卫生纸逐渐普及到民间,但供不应求,因为那时苏联城市化改造速度远超农村,大量农村劳动力拥入城市,消费者数量激增,卫生纸极其短缺。

苏联政府无奈,又开始向英国求购卫生纸,以缓解国内矛盾。但英国卫生纸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进口数量有限,并不能解决苏联人的实际需求。1969年秋,苏联从英国进口两台造纸机,在列宁格勒州生产出颜色灰暗、纸张坚硬的卷筒卫生纸—它虽然质量差,但比用《真理报》或《消息报》等替代品强多了。可是,由于苏联卫生纸长期匮乏,百姓已经习惯使用《真理报》或《消息报》如厕,即便卫生纸生产出来了,购买者也寥寥无几。政府宣传部门又赶紧开动宣传机器,通过院线和报刊大力推广卫生纸。最后,苏联百姓终于尝到了使用卫生纸的好处,商场货架上的卫生纸一扫而光。

80 年代,苏联人口增至2.6 亿,而全国卷筒卫生纸的年产量仅为6700 万只,就是说差不多有2亿人上厕所没纸用。全国陷入如厕纸荒后,官方力保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供应,其他城市实施限购。比如1975 年,苏联乌拉尔地区居民便凭票买卷筒卫生纸,每家每月凭票到指定商店购买—一张卷筒卫生纸票限购5 份,指定的商店不是老有货,但卷筒卫生纸票却过期作废。

80 年代中期,苏联卷筒卫生纸价格飙升,单件价格堪比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甚至还更贵。苏联百姓囊中羞涩,只得又恢复使用《真理报》或《消息报》上厕所。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苏联经济凋敝,就连莫斯科的商店也见不到卷筒卫生纸的影子,因为它已成为莫斯科黑市的抢手货。在这种情况下,房东马琳娜老师竟然能保证我使用卫生纸,真是一诺重如山啊!

猜你喜欢

真理报消息报琳娜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2019年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对河
总理为正面报道 “收买”报纸
俄《共青团真理报》代表团拜访CIPRA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1917年3月《真理报》所持立场问题
艾琳娜和她的狼伙伴
《真理报》编辑部1913年的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