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的正常与异常
2024-03-18朱志华
朱志华
心率指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心脏如同“水泵”,每跳动一次,便会把血液“泵”给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什么样的心率是正常的?心率发生异常时应该怎么办呢?
正常的心率范围
健康成年人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为60~100次,但性别、生理状况、所处环境不同,心率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1.不同性别、年龄的心率略有差别
通常情况下,健康成年男性的心率比女性稍慢一些,老年人的心率一般比青壮年人慢一些。儿童的新陈代谢快,迷走神经发育不充分,所以心率比成年人要快——3岁以下儿童的心率通常为每分钟100次左右。运动员的心率通常比较低,可低至每分钟60次左右。运动员或长时间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的人群,血液流速和血液循环较快,心肌承受的血液压力有所增加,心血管韧性更强。
2.心率偶尔变化是正常现象
人在安静状态时,心率较慢;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发烧时,饮用含咖啡因较多的咖啡、浓茶、功能性饮料后,心率较快。因情绪、食物、运动导致的心率加快,一般是暂时性的,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只要心率不超出正常范围,稍微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代表患病,也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心率异常的表现和原因
1.心率异常的表现
(1)心动过速
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婴幼儿超过150次属于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心慌、胸闷、气短、出汗、头昏、眼花、乏力等不适症状,并可诱发心律失常或心绞痛。
(2)心动过缓
心跳过缓患者的心率为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可能突然发生心率下降,并伴随头晕眼花、胸闷气短、昏厥等症状。
(3)心房颤动(房颤)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取代规律有序的心房电活动,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很快的心跳。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胸闷、心悸、乏力等,严重者会在发作时晕倒。
2.心率异常的主要原因
(1)运动或饮食等因素
运动过度、情绪激动,大量饮酒、服用高浓度咖啡或茶等,易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能导致生理性心率异常,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2)部分药物和特定疾病
如果罹患某些疾病或服用特定药物,可能导致心率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比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烧等疾病或症状可能导致心率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压增高、抑郁症等疾病可能导致心律过低;冠心病、心肌病等原发性血管病、大量饮酒、情绪太过激动可能引发房颤,进而引发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使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血压升高。
一般由药物引起的心率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心率可以恢复正常。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心率异常,患者应及时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心率的测量方法
进行心率测量前,应保证自己心情平静,测量前至少半小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不要洗澡、吃饭,不饮用含大量咖啡因的茶水或咖啡。測量者可在测量前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调整心跳水平。
1.自测脉搏
心率最简单的测量方式是数脉搏,您可以自测,也可以由家人帮助测量。具体方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轻按在桡动脉处,按压力度以能清楚测得脉搏为宜,测得30秒或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即可。
2.心脏听诊
患者就诊时,医生一般会使用听诊器测心率。
3.心电图
如果患者的心跳过快或过缓,且有胸闷、胸痛、气短、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医生会安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能够反映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电活动,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等问题。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则能够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心电活动,并借助计算机分析处理,可“捕捉”到短暂出现的异常问题,弥补常规心电图的缺陷。
4.智能手表
目前有不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具有心率监测功能。这类设备一般采用光电投射测量法或心电信号测量法,实时监测心率。但是,由于不同品牌、类型的设备有差异,人们佩戴手环的位置、松紧度也不一样,可能导致测得的数据不是很准确。因此,利用智能设备测量的心率数据可以作为日常参考,但不能成为诊断依据。
“窦性心律”是什么意思?
不少人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时,看到心电图检查单上出现的“窦性心律”会产生疑问。比如,什么是窦性心律?这是不是说明我的心脏不正常?事实上,心脏正常的跳动节律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它可以自动、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形成正常的心跳和心律,被称为“窦性心律”。如果心脏工作正常,跳动次数和节律都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结果便是“窦性心律”。
呵护心脏的实用生活建议
1.科学饮食
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盐分、糖分和脂肪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疾病发生风险。戒烟戒酒,控制浓茶、咖啡的摄入量,以免给心脏造成过大负担。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健康者应坚持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3.睡眠充足
熬夜会破坏心脏的昼夜节律,增加心肌负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成年人应每天至少保证7个小时的夜间睡眠,中午可午睡30分钟左右,作为补充。
4.心境平和
长期处于高压、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令血压升高、心率变快,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可尝试通过散步、瑜伽等运动舒缓心情。遇到问题时可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沟通,寻求正面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