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中有效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18陈振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小学25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组长成员科学

陈振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小学 2554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融合了生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意识较弱,以至于难以准确挖掘各种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力量,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科学划分小组,合理分配组员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为学生创设集体合作氛围。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信息,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优化配置。划分合作小组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能力均衡原则,即每个小组中,基础薄弱学生与优秀学生比例应当保持均衡。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交流,来获取学生个人信息,进而为小组划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第二,合理分配组员数量。一般情况下,能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合作关系的最佳小组成员数量为6~10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总数来确定合作小组划分数量。如果小组成员过少,则很难激发学生讨论兴致;如果小组成员过多,讨论阶段便很容易出现“一锅粥”的情况。

以“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知识点为例。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事先将学生划分为4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以10人为宜。然后,为各小组设计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即小石块、泡沫块、塑料块放入水中后,哪个物体会浮起来,哪个物体会沉下去,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各小组接收到学习任务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快速进入讨论状态,在讨论期间,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小组长负责对大家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第一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认为小石块会沉入水中,泡沫块与塑料块会浮在水面,这种沉与浮的现象主要与物体的体积大小、自身的重量以及物体形状存在密切联系。为验证这一讨论结果,由小组长亲自演示小石块、泡沫块、塑料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实验演示结果表明,该小组得到的结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这种小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合作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凝聚合力,使个人潜质得到充分展现,在合作讨论环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可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成员所分享的观点、见解及个人想法需要经过筛选与汇总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保留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这对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第三,合作讨论的过程也是对科学知识凝练与归纳的过程,一个人对科学问题的认知力、理解力与探究力是有限的,小组合作讨论正是集众人之力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问题的有效方式。

二、布置合作项目,激发合作意识

为改善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为各小组精心设计一个合作探究项目。然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学生明确了自身职责后,应当充分发挥个人潜质,来助力本小组圆满完成合作探究项目。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合作项目时,应当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一些科学实验项目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未知风险多,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独立完成,进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基于这方面考虑,在选择合作项目前,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排除了风险因素后,再确定项目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也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以“磁铁的磁性”为例。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自行探究磁铁具有磁性的科学结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以小组为单位,专门设计一个合作实验项目。让各小组以合作探究方式来验证这一结论。例如,设计“听指挥的小鸭子”的实验项目,为帮助各小组更好完成这一实验项目,在实验开始前,督促各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以第一小组为例,该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如下:两名学生负责准备实验器材与道具,两名学生负责指挥玩具小鸭子的实验步骤,两名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而其余学生则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分工明确以后,小组成员各就各位进入实验状态。在实验中,学生在小鸭子底座中放入一根条形磁铁,并利用另一根条件磁铁作为指挥棒,当小鸭子处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时,学生可以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原理,来指挥小鸭子完成前进与后退的动作指令。实验结束后,小组长负责整理实验记录,并将最后结论分享给大家。

通过设计合作项目,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度大幅升高,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小组分工明确,整个项目完成过程将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应当事先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案,并将合作实验项目纳入教学计划,这对合作能力培养将大有帮助。首先,当合作项目内容确定后,各小组便有了共同目标。这一目标将成为激发学生斗志的强大动力。这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并且可以根据此前分工,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这种齐心协力向着同一目标努力的氛围,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合作项目是通过小组成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预期目标。如果在项目进行中,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操作不同步、分工不明确,则会影响项目完成进度。因此,各小组在明确合作项目的性质后,小组成员之间将形成一个默契配合的局面。这时,项目的完成也会更加轻松。

三、自行设计任务,发挥团队合力

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神奇的科学现象往往需要实验才能得到确切验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实验任务也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来探究神奇的科学现象。这种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考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力量,让学生自行完成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操作任务。这样,既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也能够使学生清醒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凸显项目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应当扮演辅助指导角色,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需要和所讲授的内容建立起密切联系。在实验项目确定以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共同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

以“测量水的温度”为例。为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把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操作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个测量水温的小实验。例如,第一小组首先确定了被测对象,即常温自来水、冰水、开水以及温水。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温度计、盛水器皿等工具材料。接下来,整个实验过程由四名学生来完成:学生甲专门测量常温自来水的温度,学生乙专门测量冰水的温度,学生丙专门测量开水的温度,学生丁专门测量温水的温度。当学生完成测量任务后,小组长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同小组成员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任务。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常温自来水的平均温度为20.1℃,冰水的平均温度为2.3℃,开水的平均温度为99.2℃,温水的平均温度为32.6℃。为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组长可以将本小组测量结果与其他小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每一种水的温度差达到1℃以上,则需要重新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比如,第二小组测量冰水的平均温度为1.2℃,这与2.3℃的测量结果相差了1.1℃。这时,第一小组成员应当对冰水的温度重新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仍为2.3℃,则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查找产生较大温度差的原因。这种科学求真的态度对优秀科学品质形成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自行设计实验任务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小组合作机会。各小组只有凝心聚力,将个人潜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设计出完整的科学实验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设计、亲自实践、亲自操作的机会,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件工作:第一,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协商,一旦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对实验步骤产生质疑,应当在小组长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中讨论。如果小组成员在有限时间内无法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可以将这一问题直接反馈给科学教师,以及时消除内心的疑惑与不解。第二,当实验项目主题确定后,小组成员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集体商议。如果同意的人数超过反对的人数,则视为设计的实验项目有效,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如果反对票数较高,则需要结合本节课所讲述内容,重新确定实验主题,优化和改进实验内容。第三,在实验结果验证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当出谋划策,表达自己看法与见解,以确保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如果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则由小组长或者教师对成员间争论的问题做出客观、公正评判,进而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更为默契、紧密。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不仅对形成优秀科学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斗志、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科学教师应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小组长成员科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分餐小组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