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何以水韵

2024-03-18胡阿祥许宵雪

莫愁·时代人物 2024年3期
关键词:南京江苏文化

胡阿祥 许宵雪

温润美好的江苏文化,既是一道流动的盛宴,又是一幅灵动的诗情画意。

2023年冬季,江苏文旅以“水韵江苏”这别具一格的名称“出圈”。作为一个可以坐船周游全域的省份,用水韵来形容最为写实、最為传神。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水”不仅是江苏的自然符号,也是江苏的人文写照。“水韵江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结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这个名称既反映了江苏的水资源优势,也彰显了其在文化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胡阿祥用一句话概括了江苏的特点——“水做的江苏,水做的江苏人”。

以下内容根据胡阿祥口述整理——

依水而生,伴水而兴

地理上的江苏,长江、淮河东西串联,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洪泽湖、太湖上下相望,黄海东面环抱。江河湖海集于一身,全国以江苏最为典型,水域面积超过1.72万平方公里,占比近17%,也是全国之最。

按照一般的说法,江苏分为五个文化区,即金陵文化区、吴文化区、维扬文化区、楚汉文化区、海洋文化区——南京与镇江的金陵文化,龙蟠虎踞、南北贯通,洋溢着浓厚的进取精神,受长江影响深远,辖内横贯东西的长江成就了金陵文化这一特色,可以说,南京与镇江是中国南方的北方,也是中国北方的南方;苏、锡、常三地融合的吴文化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富于创新,其与长江、太湖以及运河的关系密不可分;扬州、泰州一带的维扬文化受到运河、盐商的影响,清新优雅,豪迈俊秀;历史上,黄河七百年“夺淮入海”,加之南北走向的运河,给徐州、淮安、宿迁的楚汉文化区带来了浓厚的中原色彩,气势恢宏,崇文尚武,以英雄主义为主流;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面朝大海,活力四射,充满开放意识……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是水滋养出来的,大江大河大海大湖丰富了江苏文化,文化也给这些江河湖海注入灵魂。江苏人依水而生,江苏城依水而兴,江苏发展依水得势,江苏文化依水扬名。“水”既是江苏“形而下”的“器”,也是江苏“形而上”的“道”。

从文学作品中,我们能更生动地体会到江苏大地上融合各异的文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吴文化中独一份的情味隽永;“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瘦西湖的水,带着清新优雅的味道,地处江北的扬州,在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句里却成了江南,在这里,文化的力量超越了地理的障碍;“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中的水是海洋,使得海洋文化区带有鲜明的开放兼容性……文学作品映射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江苏文化,而创造与承载这些文化的江苏人,历览古今,都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和静水流深的仁厚情怀。

秦淮河是小家,扬子江是大家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的南京离不开长江的守护、秦淮河的滋养。

在分裂时代,长江之于南京,就像长城之于中原地区——长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时代,建都南京的王朝最后也是最为倚重的防线。长城守护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长江护佑着华夏之都南京。在统一时代,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南京作为一扇江苏乃至华夏文明走向海洋的窗口,离不开长江的助益。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天堑变通途,跨江两岸的南京又逐步成为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地。今天的南京,拥江发展,以江为轴,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城。

秦淮河是长江支流。这条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的河流为南京城提供了基础的物资保障,对扩大南京的经济腹地有重要的价值。在秦淮河的长久滋养下,“秦淮”似乎成了南京文化的又一个别称,让人联想到才子佳人、玉楼瑶殿、水榭酒家。秦淮河是南京文化的集中呈现,是一条流动着的文化遗产线。

扬子江畔的南京是包容南北、兼收并蓄的“大家”,秦淮河孕育下的南京主城则是氤氲着水气的江南“小家”,这两种不同的气质成就了南京的一体两面,既有江南秀丽的特质,又有江北的磅礴之势,使得南京文化魅力无穷。

妙契众口的淮扬菜

在江苏大地上,长江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这一“黄金十字”滋养了江苏千年的丰饶物产和深厚文脉。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起到了沟通江南经济重地与华北政治中心的作用,弥补了内地农耕社会地域空间里自然河流多为东西流向的不足,密切联系了相关地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江苏境内,运河对城市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两座城市应是扬州和淮安。有趣的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正发源于这两地。有人说,好像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淮扬菜,究其原因,是其有着妙契众口、雅俗共赏的特点。运河之路上,来来往往都是商人、船夫等各类人群,菜的适口性应当比较广泛,南方人吃得顺口,北方人也能习惯。而作为文人菜系,淮扬菜选料严谨、做工精细、清鲜平和,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厨师们注重将水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但淮扬菜能传至四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运河的交通。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江苏来说,长江所承担的文明使命、运河所承担的政治使命,很值得江苏人引以为傲。从“水”字中,我们得以窥见江苏文化的温润美好,这样的江苏文化,既是一道流动的文化盛宴,又是一幅灵动的诗情画意。

猫猫狗狗也会做梦、失眠

人类在睡觉时会做梦,但科学家们想知道相同的事情是否也会发生在动物身上。一些研究表明,在睡眠方面,动物与人类幼崽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会在睡梦中尿床、“说梦话”,甚至还会进行有节奏的头部运动。

美国《睡眠与健康》杂志网站报道称,有经验的兽医均证实,动物睡觉时会四肢晃动、面部肌肉抽动和发声,这表明动物实际上在做梦。动物研究人员指出,白天行为对动物做梦的影响与对人类的影响相似。非人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点是存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观察表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是大脑高度活跃。视觉活动、运动活动和代谢活动在这一时期都会增加,例如狗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经常吠叫或抽动腿。

有趣的是,海豚睡觉时只有一半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即所谓的“半脑睡眠”,而另一半处于警觉状态。“半脑睡眠”或为人类大脑研究提供新线索,未来,这类大脑模型可能被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空气污染或致患乳腺癌概率增45%

英国科学家针对27项研究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分析,揭示了空气污染与癌症之间令人担忧的联系。分析报告称,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人们患乳腺癌的概率会增加45%,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会增加20%~28%。

报告指出,与未接触空气污染的人相比,暴露于空气污染中的人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80%,死于各种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了22%。空气污染与吸烟、肥胖和酒精一样,都是重要的致癌风险因素。特别令人担忧的是颗粒物PM2.5,这种微小的污染物来自废气、制造业、烹饪、香烟和电子烟。它们会进入肺部,然后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PM2.5会导致炎症和氧化应激,这两者都是已知的致癌危险因素。与接触PM2.5有关的其他癌症还包括胃、肺、膀胱、肠、卵巢和子宫癌。电子烟也不安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会将PM2.5直接输送到肺部。

我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

近年来,我国加强湿地保护,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余个。全国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达5635万公顷。我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58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未来,我国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

自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護法治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布八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加强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初步建成湿地感知系统。

小行星表面第一次探测到水分子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现已退役的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提供的数据,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在两颗小行星的表面探测到水分子。这一发现为揭示太阳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线索。

研究团队利用SOFIA收集的数据研究了四颗富含硅酸盐的小行星。SOFIA上的“暗天体红外相机”提供的观测结果显示,其中两颗小行星Iris和Massalia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表明其表面存在水分子。虽然科学家此前已在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上探测到水分子的存在,但此次是首次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

研究人员表示,小行星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科学家对水在小行星上如何分布尤其感兴趣,因为这可以揭示水是如何输送到地球的。SOFIA对月球的观测显示,1立方米土壤内可能蕴藏着12盎司水,这些土壤遍及月球表面。研究表明,Iris和Massalia上水的丰度与月球上的相似,这些水也可能与月球表面的矿物结合,或附着在硅酸盐中。

Sora火了,通用人工智能要来了?

Sora的横空出世,给AI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这个由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只需要一段提示文本,就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和特定动作类型且主题和背景基本准确的高清视频,并且提示文本越充分、细节越精确,生成的视频就越真实,但Sora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从目前Sora生成的视频来看,它在处理某些细节时可能会出错,例如混淆物体的左右方向。同时,它也无法完全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或在长时间跨度内保持故事线的高度一致连贯。

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Sora将率先在短视频、广告、互动娱乐、影视制作和媒体等传媒领域得到应用。Sora的诸多能力,可以辅助这些领域的工作者更高效地进行视频创作,加快生产速度,提高产出数量。这将助力相关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论文通讯作者、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博士亚历山大·比克指出,这一成果的研究资源从规模到多样性前所未有,其中77%的参与者很少出现在其他生物医学研究论文内,46%的参与者来自代表性不足的民族和少数民族。这项研究将为精准医疗开辟新前景。

全球表面升温或已超1.5℃

《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可能已经超过1.5℃,在这一个十年结束时可能超过2℃。这一预测基于加勒比海硬海绵骨骼保存的300年海洋温度记录。

通过海洋观察温度的数据有限,但科学家可以通过“代用记录”实现。其中一种代用对象是硬海绵,这是一个长寿物种,其碳酸钙骨架记录了化学物质变化,是海洋温度的天然档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团队此次用加勒比海东部收集的硬海绵标本(这一地点温度的自然变化小于别处),探索海洋混合层在过去300年的温度。使用最新气温记录,团队估计1.5℃的变暖水平可能已经达到,平均地表变暖1.7℃可能发生在2018~2022年间。

编辑 林洋

猜你喜欢

南京江苏文化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谁远谁近?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