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潮涌奋楫先
2024-03-17王明辉刘芬曾玺凡
王明辉 刘芬 曾玺凡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一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年,湖南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思政教育一体化探索,创建思政“湖湘特色”
2023 年5 月24 日,“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正式启动;2023年5 月30 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青年学子倾力打造的属于青年自己的“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第一堂课《奋斗》上线;2023 年10 月14 日,岳麓书院大思政课堂正式开讲,创新再现“朱张会讲”盛况……
近年来,湖南结合红色基因和湖湘文化,精心创建“我是接班人”“我的韶山行”“岳麓书院”“奋斗青春号”等具有湖湘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创新路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德育为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在韶山镇泰小学,孩子们人手一本按年级编排的《我是主席小同乡》。从低年级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到中年级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再到高年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习内容循序渐进,思想引导水到渠成。学校同主题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德育案例,并荣获湖南省首届思政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
“我的韶山行”研学大课堂加快建设思政“大平台”“大师资”,打造思政“金课”,典型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自正式启动以来,来自三湘四水的9 万余名小、初、高中师生纷纷来到伟人故里开展实地研学和“大思政课”专题学习。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形成了学生主动追看网络“大思政课”的新现象,单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 万,总学习人次超过17 亿。
“岳麓书院”融合大课堂挖掘湖湘文化与“两个结合”的内在关联,通过每日一批学生研学、每月一次专家会讲、每年一次领导授课,打造思想与文化相融合的“大思政课”。
“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每月推出一堂关于青春和奋斗的故事大课,并发动学生围绕大课进行自主创作、分享、交流,引发全省学生热议,近3 个月的参与人次已超过2 亿。
义务教育提质重磅文件出台,吹响发展“集结号”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立场、根本目标和基本方略。人民对教育的期待在于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23 年1 月11 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20 条硬核举措,力争实现“到2030 年,全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85%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认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迈入全国前列”的目标。这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之后,全国首个就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发布的省级重磅文件,标志着湖南吹响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集结号”。
2023 年4 月23 日,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号召各地认真学习借鉴阅读教育“双峰经验”,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走深走实,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双峰县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难、教师专业成长难、课堂教学提质难等县域教育发展难题,以阅读教育为突破口,14 年如一日扎实推进,播下了全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政府治理教育的宗旨。“双减”政策实施两年来,全省7903 家校外培訓机构全面纳入监管,我省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比例、订单总量和成交额等多个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信息技术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赋能等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收费标准降幅超过30%,“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解决好“上学难”之后,“上好学”则是人民对教育的更高期待。2023 年,湖南中小学新生入学“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整省推进,群众少跑路甚至“零跑路”,入选湖南省首届服务企业群众十大典型案例。2023 年长沙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用3 到5 年时间,树立以“民生保障有力、支撑贡献有为、结构协调有序,学生健康成才、教师幸福成功、家校社携手成就”为主要特征的“品质教育”新品牌。
“徐特立项目”建设启动,打造县中发展“新标杆”
2023 年9 月13 日,全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推进会在常德召开。在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常德高度重视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与发展,大力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高考成绩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呈现出“百花齐放、优质发展、整体均衡”的发展格局。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城市“虹吸效应”等因素影响,常德的高中教育曾面临“塌陷”的风险。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常德高中教育在全省中游徘徊。
为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向县城聚集,常德全市累计投入近30 亿元,高标准迁建5 所县一中,高质量整合9 所农村高中;十多年来,全市坚持公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严肃查处违规招生行为,较好地控制学校“掐尖”冲动和学生“择校”倾向,为常德高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
不仅如此,在常德,市直高中和县域高中共同发展,省示范性高中和其他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和谐发展,每一所高中都有其特色,构成了整体向上、全面发展、风格鲜明的生动画面。
“常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从20 年前的先行先试,到20 年后形成大面积高质量的‘常德现象,为湖南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提供了宝贵启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表示。
“常德经验”为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市县样本”,“徐特立项目”建设是继“芙蓉学校”之后,我省用心用情打造的又一教育“新标杆”,两者将带动和促进全省县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2023 年1 月14 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省长毛伟明作2023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启动建设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这是我省首次将普通高中纳入省重点项目的支持范围,被列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
2023 年12 月8 日,随着祁东县育贤中学特立教学楼、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特立体艺馆等7 所“徐特立项目”正式开工,全省100 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建设。
作为2023 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支持100 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计划投资总额35.73 亿元,新增公办学位60480 个,以打造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百所中职学校达标,继续擦亮“楚怡”品牌
2021 年,教育部和省政府联合发文,实施“楚怡行动计划”。两年来,讲好楚怡故事,弘扬楚怡精神,更好地推动了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省14 所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学校之一,浏阳市职業中专于2023 年秋季学期主体搬入新校区,师生们漫步在宽敞整洁的文化长廊,奔跑在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抑或坐进窗明几净的教室,吹着空调送出的习习凉风,欢声笑语响彻校园。
崭新的校门、楚怡文化广场、田径场、篮球场,新配套的电力增容设施……校长易贵辉介绍,学校还以此次项目建设为契机,筹措资金700 多万元,添置3个计算机实训机房,新增计算机180台。同时新建了网络搭建与应用实训室,购买了一系列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实训设备,提升学校的实训条件。
2023 年以来,湖南持续推进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工作,推动新增100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职业教育“楚怡”品牌不断擦亮。随着工程机械、有色矿业、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湖南龙头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湖南职业院校也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扬帆出海”。
作为擦亮“楚怡”品牌的重要活动之一,“楚怡读书行动”于2023 年初启动,各职业院校将阅读教育作为抓实抓活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校园内建设阅读长廊、班级里开设最密图书角,每人阅读一本好书、每日一堂沉浸式阅读课、每月制作一张“阅读小报”、每月一次读书分享会……走进娄底楚怡职业技术学院,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每一个角落。
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职教师生真正了解到了“楚怡”职教传统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让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技能改变人生”的魅力,更是要自觉践行“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湖湘大地上,“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正激励着一批批职教学子成长成才。
“深入开展职业院校楚怡行动,归根到底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湖南‘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策部署。”夏智伦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湖南职业教育战线要用好用活“楚怡读书行动”这一契机,不断扩大“楚怡”读书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全力答好湖南发展之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湖南教育系统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