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冰雪撬动“热”经济

2024-03-16周幼平

中国新时代 2024年3期
关键词:滑雪哈尔滨冰雪

周幼平

全国多地正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整合文体商旅融合发展资源,持续丰富冰雪文旅产品种类,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体验冰雪带来的乐趣,促进释放冰雪经济新动能。冰天雪地的“冷资源”已经成为红红火火的“热经济”。

春踏赏青之旅,夏至花海漫步,秋看百果成熟,冬赴冰雪之约。

2024年伊始,冰雪经济如同一声春雷,打响了新年经济增长的第一枪。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冰雪游”成为假日出游热门主题,“南方小土豆”“小砂糖橘”“南泥北运”“冻梨摆盘”“尔滨”等话题频上热搜,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冰玩雪,在冰天雪地里感受独特的冬日魅力。在冰雪消费的带动下,相关住宿、旅游等业态也在冬日里持续迸发出“热”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于2024年1月5日发布的《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32元的1.39倍。在政策红利、需求释放和产品创新等因素激励下,全国冰雪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大幅度反弹,预计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实现25%~30%的增长率、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全国多地正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整合文体商旅融合发展资源,持续丰富冰雪文旅产品种类,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体验冰雪带来的乐趣,促进释放冰雪经济新动能。冰天雪地的“冷资源”已经成为红红火火的“热经济”。

冰雪经济升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冰雪经济蕴含蓬勃生机,能够释放消费新动能。

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找准突破口,统筹资源、多措并举,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才能把握机遇,切实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冰雪大世界到中央大街,从锅包肉到铁锅炖,哈尔滨成为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凭借冰雪游“赢麻了”。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着大量关于哈尔滨冰雪游的内容,不仅有排队打卡的冰雪大世界,还有市井气洋溢的红砖街早市,行李箱摞成小山的洗浴中心,排号起码1小时的铁锅炖……

中国旅游研究院1月5日发布的“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哈尔滨位列榜首。2024年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来自广东的车女士体验了哈尔滨冰雪游。“我们一家人在哈尔滨玩了三天两夜,体验感特别好。”哈尔滨的冰雪氛围十分浓厚,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中央大街等景点让车女士一家人流连忘返。车女士说:“哈尔滨在节假日期间,物价控制得也很好,除了酒店有所涨价之外,餐厅、打车这些价格都不高。为了方便游人出行,哈尔滨地铁的一些线路还限时免费。”车女士表示,下一个冬天,她和家人依然打算去哈尔滨旅游,再次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这个元旦假期,“冰雪游”成为热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国内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 216%,冰雪运动、冰雪景观以及冰雪主题的文旅活动是 2024 年冰雪旅游的主要玩法。

新雪季刚开始,北京雪友吕志瑶就已经做好了滑雪计划,“元旦假期去河北崇礼的雪场开板,然后去吉林长白山的滑雪场滑几天,接下来有时间再去趟新疆”。

位于河北崇礼的云顶滑雪公园日均客流量超3000人次,较上个雪季增长近1倍;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这个雪季开板以来,已累计吸引游客超 20 万人次;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日均游客量约5500人次,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国内各大雪场热度不断攀升。飞猪发布的《2024 元旦假期出游快报》显示,元旦假期的冰雪游预订量同比增长 126%,哈尔滨、长春、白山、乌鲁木齐、张家口等是冰雪游热门目的地。元旦假期全国热门室外滑雪场热度同比增长超1倍,长白山、松花湖、亚布力、崇礼、北大壶是热门滑雪目的地。

在北方火热的同时,南方滑雪市场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以浙江为例,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以来,浙江“滑雪”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39%,其中“安吉滑雪”搜索量环比增长63%,“室内滑雪”搜索量环比增长42%,前三位搜索城市分别是杭州、湖州和绍兴。南方的游客还可以选择家门口的室内滑雪场。美团数据显示,华东、华南地区的室内滑雪、冰雪乐园等冰雪游产品均呈现出了更高热度;2023年11月,广东“室内滑雪”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达295%。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广州热雪奇迹这个冬季吸引了不少南方游客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以来跨境出行便利度持续提升,出境冰雪游也受到游客关注。

“随着中俄两国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恢复,包含摩尔曼斯克极光、驯鹿拉雪橇、雪地摩托等特色冰雪体验的俄罗斯冬季游产品备受欢迎。”景域集团工作人员王华北说。

除了滑雪运动,冰上项目、雾凇、雪山、冰雕、温泉等休闲观光主题也是冰雪游的热门选择。

“冰雪+”促消费效应显现

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升温,消费需求日趋多元,为冰雪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冰雪经济影响下,相关住宿、交通、餐饮等领域也迎來消费增长。

“今年的预订情况远超预期!没想到这么快房间都订满了!”于振龙负责管理的民宿“春雪居山庄”位于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门口,已开业近10年。他介绍:“我们家民宿面向旅客提供18间房,元旦假期的房间在2023年12月初已经预订满了。”

除了酒店住宿,围绕滑雪运动而产生的租车、定制课程、旅拍及向导产品的订购也十分火热。

“大交通+落地租车”逐步成为滑雪异地游用户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初,冬季热门旅游目的地新疆、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的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00%。

即使没有看过冰雪,看一天不够,看一种形态不够,但看两天,看三种,也会疲劳,如何让冰雪体验更丰富更多层次?在黑龙江和吉林,有主题乐园式的冰雪大世界、冰雪天地,有主打观赏的雪乡、雾凇,有主打运动的亚布力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长白山,有主打传统体验的查干湖冬捕、镜泊湖冬捕。但他们均不是单一的体验,而是随着冰雪业态不断发展成熟,呈现出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体验。

吉林前郭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宣传中心主任单君国介绍,每天前来观赏冬捕的游客有一两万人。为了让查干湖“好吃又好玩”,查干湖会展中心更以“冰鱼雪洞奇缘之旅”为主题,打造“腾鱼市集”和室外“冰鱼雪洞”两大主题板块,游客可身着蒙古族服饰拍照,或体验雪洞冰钓、雪洞射箭、雪洞滑梯等项目。

南方一些省份也正着力挖掘特色冰雪资源,推动一批高质量室内冰雪运动场馆加快落成,聚焦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举办文旅体融合活动,让冰雪运动也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热时尚”。

在重庆市城口县与陕西省安康市交界处的正阳草甸,一场“渝陕之巅冰雪季”活动正在进行中。活动运营方安康秦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介绍说:“大巴山冬季冰雪资源丰富,且地处南方,户外温度适中,游客冰雪运动体验更舒适。”

此外,重庆市南川区特别推出金佛山滑雪泡温泉线路,冰雪运动与当地康养产业有效衔接;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大草原将举行雪地火锅宴、冰雕展等冰雪旅游活动,借此撬动当地冰雪经济……

“着眼做大冰雪经济的文章,重庆聚焦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充分利用温泉、麻辣特色美食等资源,打造‘冰雪+温泉‘冰雪+美食等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冰与火双重体验中,感受重庆冬季旅游魅力。”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秦定波说。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分析,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消费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由此带动了“冰雪消费”的繁荣。“随着气温降低,人们在冰雪运动相关装备、火锅、热饮、保暖类衣物用品等消费领域的需求增加,此时商家适时地针对这些消费领域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带动业绩增长,同时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消费需求成长空间非常大。尤其是不少地区推动相关产业与冰雪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如冰雪结合体育赛事、旅游、文化民俗、科技制造、健康养老等,释放出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服务保障提升冰雪消费质量

冰雪游火爆,除了优质的资源禀赋外,更离不开优质的生态、高效的管理和细致的服务。有的地方从改善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方面着力,构建冬季旅游产业体系;有的地方升级运力和安全防护设施,做好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游客安全;有的地方发放冰雪消费券,优化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流程,适当延长场地运营时间,提升游玩体验。

今冬,哈尔滨冰雪游火热,冰天雪地中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高人气的背后不仅需要独特冰雪旅游产品的支撑,更反映了当地精细化服务的温度。

哈尔滨为了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全城开启“宠粉”模式,千方百计满足“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的各种需求。把交响音乐会搬进了商场,在中央大街地下通道铺上了防滑地毯,搭建防寒保暖的“土豆大棚”,甚至有网友称,在哈尔滨吃到了甜豆腐脑。“游客在评论区评论什么不满意,他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表示,“有游客说在索菲亚教堂旅拍的时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一个人工月亮;有游客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小暖房子;游客想吃冻梨,但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来自广西的11个“小砂糖橘”更是引发网友“追更”。这群小朋友北上研学,受到“尔滨”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凤凰飞天秀”表演,沈阳将两台“金凤凰”造型的无人机借给哈尔滨,不仅给哈尔滨“上新活儿”,也加强了兄弟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按照哈尔滨市有关发展规划,这里将打造冰雪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同时着力提升旅游行业的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赋能水平,推进各类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认为,一个城市能做到“不欺客宰客”“不歧视外地人”已经很不容易,如果还能让每一位来客都感到“被重视”,那简直是一个“高出天际”的标准。哈尔滨让自己成为“游客友好型”城市,意味着城市精神的重启,也是一次市民自我提升的洗礼。

今年新雪季“开板”前,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升级了雪场内运力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万龙滑雪场活动宣传部运营总监刘宇介绍说:“我们对索道、安全护网、运行设备进行了保养和检修,并对员工进行了消防救护等相关培训。雪场换上更简洁明了的指示牌并优化储物流程,全力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度假环境。”

为保障冰雪旅游季期间交通,重庆市武隆区多部门联动,做好应急预案,组建了30多人的道路除雪队伍。在游客上山高峰期,当地还将调动车辆从停车场转运游客,防止交通拥堵。

为应对旺季,雪乡与牡丹江市文旅局、海林市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召开旅游经营业主大会,签订“自律承诺书”,细化景区“失信人员”管理措施;制作投放 1200 余个投诉电话公示牌,畅通投诉渠道;继续实行先行赔付机制,确保涉及景区投诉第一时间调解处置。

寒假和春节期间,各地还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力度促进冰雪消费,挖掘冰雪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3年12月,实现国内跨区域雪场联滑通滑的“京张通滑卡”首次亮相。滑雪爱好者凭借一张雪卡,就可以通滑万龙、云顶、太舞、怀北、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京张两地的 11 家大型雪场。吉林省面向游客发放总额 3000 万元的冰雪消费券,并专门设立冰雪交通补贴,推出赏雾凇、戏冰雪、泡温泉、品民俗等多种旅游产品,拉动新雪季冰雪消费,助力当地冰雪旅游的开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近年各地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冰雪旅游供给新格局,创造了一批更有活力和时尚感的旅游空间和消费场景。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培育经营主体和产业生态,未来要培育一批有创新力、文化创造力,有实力和专业化的生产、运营、服务主体。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完备的冰雪产业链,是冰雪旅游、冰雪運动、冰雪文化等赖以发展的基础。不过,从全产业链来看,中国冰雪产业链相当薄弱,即使是黑龙江、吉林,也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当越来越多地方找准发展冰雪经济的发力点,越来越多人亲近冰雪、感受冰雪、参与冰雪休闲旅游,“冷资源”一定能生成“热经济”,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滑雪哈尔滨冰雪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