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林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15董园园李新宇
董园园,李 伟,孔 超,李新宇
(1.常州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1;2.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农村工作局,江苏 常州 213022)
常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比较适宜林果生长。近两年全市果树总面积稳定在0.8 万hm2以上,总产量约13 万t,总产值约12 亿元。其中大宗水果(桃、梨、葡萄)种植面积约0.67 万hm2,总产量约11万t,产值约9 亿元。林果已成为常州地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是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1]。
林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种植模式下挖坑栽种、开沟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除草套袋、采摘运输等环节大多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2-3]。近年来,随着劳动力老龄化、人手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研发和示范引进适用的果园机械[4],在关键环节实现“机器换人”的基础上推进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助力常州市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1 常州果园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常州市果园面积构成
据统计年鉴数据,常州市2022 年果园面积0.82万hm2,其中桃园面积0.33 万hm2,占40.01%,葡萄面积0.24 万hm2,占29.1%,梨园面积0.11 万hm2,占13.8%,其他水果合计占17.0%(图1)。从机械化生产角度来看,桃园和梨园的生产模式差别不大,这两种果园种植面积占全市果园面积的53.9%。
图1 2022 年常州市果园面积构成
1.2 常州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对比
常州市2022 年林果机械化水平为6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5%,但与常州地区其他类型农业相比还处于明显劣势。如图2 所示,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最高,达97.30%,其次为农产品初加工、畜牧、渔业,这三种类型机械化水平均已超过70%。林果机械化水平为62.56%,仅高于设施农业(54.98%),是制约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考核指标提升的关键因素。
图2 2022 年常州市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对比
1.3 常州市2022 年林果全程机械化水平构成
林果全程机械化水平统计标准依据《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5 部分:果、茶、桑》(NY/T 2852—2015)进行。评价指标包含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六大环节,每个环节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15、0.15、0.20、0.20、0.20、0.10。从图3 可以看出,林果六大环节机械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植保93.2%、田间转运87.6%、修剪81.0%、中耕64.6%、施肥53.9%、采收5.9%。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2.6%。植保、田间转运及修剪3 个环节由于对果园宜机化条件要求不高、适用机型多等因素保持了较高的机械化水平,而中耕、施肥2 个环节对果园宜机化条件要求高,适用机具推广量不大,因而机械化水平显著降低。另外采收环节暂时仅有少量辅助机具,如可升降作业平台,真正采摘果实还是需要人工作业。
图3 2022 年常州市林果作物不同环节机械化水平
图4 2019-2022 年常州市林果作物机械化水平
1.4 常州市2019—2022 年林果机械化水平变化趋势
2019 年江苏省将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正式纳入农机化考核范围,2019—2022 年,常州市林果机械化水平不断上升,4 年来从52.3%提升到62.6%,提高了10 个百分点。
1.5 常州市林果机械化水平区间对比
从图5 可以看出,常州市各个板块间林果机械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天宁、钟楼、经开3 个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均在70%以上,这是由于这3个区林果种植总面积小,种类少,且主要是大户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推广有先天优势,而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四个林果主产区因种植总面积大、种类繁多、零散种植面积占比高,使得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较为困难,其中以金坛区机械化水平最低,仅为52.0%。
图5 2022 年常州市不同地区林果作物机械化水平对比
2 林果全程机械化生产问题分析
2.1 宜机化条件先天不足
常州市果园大多是多年的老果园,果农分散栽培、分户管理、生产规模小、种植模式多样,宜机化基础条件较差。据统计,全市3.33 hm2以上规模化种植的果园面积不到全市总面积的1/3。以常州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桃树为例,建园时因未考虑机械化作业,田间大多采用明沟明渠排水,株行距窄,主杆矮化,株型以自然开心形为主,田头未预留农机通道。非宜机化的果园机械难以下田,而宜机化改造平均每667 m2超过2 万元的成本投入又太高,果农一方面因经济压力大无力改造,另一方面因土地即将到期对果园的升级望而却步。
2.2 经济适用农机装备不足
果园中耕除草、植保、施肥、修剪、运输环节农机装备市场上均可购买到,但因果园机械需求量小,机具价格也相对较高,尤其是进口质量好作业效率高的机具,比如园艺拖拉机在15 万元左右,乘坐式割草机在6 万元以上,遥控式植保机在5 万元以上,面积为3.33 hm2的果园,针对主要环节配备满足作业需求的机械需要花费30 万元以上。目前常州市果园购置机械仅为自用,不存在社会化服务,果农购机成本偏高,影响购机意愿。而低价机具配置普遍不高,如微耕机、割灌机、履带式植保机等,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容易损坏、维修困难。另外还有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环节无机可用。
2.3 机艺融合技术规范不足
相比粮食作物,果园机械化起步晚,在田间宜机化改造、关键环节适宜机具筛选、机械化作业效果对比等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试验示范,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的深入调查研究不够,机艺融合的技术模式、作业规范、质量标准缺失。
2.4 农机化专业人才不足
一方面农机推广专业力量薄弱。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行政化现象严重,全市农机专业出身的在岗人员较少,推广体系人员知识储备跟不上新装备、新技术的发展需求,难以胜任技术指导任务。另一方面农机使用专业人才匮乏。果园人工老龄化的现象普遍,果农面对现代化的农机装备难以掌控,不会农机的简单保养维修。
3 常州市“十四五”林果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措施
3.1 加快引导果茶生产基地“宜机化”改造
自2022 年始,市级各类农业扶持项目,特别是涉及果茶类示范基地标准园建设,须将“宜机化”改造作为市级农业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原则上果园“宜机化”面积不低于3.33 hm2;实现全面“宜机化”改造的项目优先扶持。力争至2025 年全市果园类示范基地“宜机化”改造面积占比超过40%。
3.2 补足薄弱环节生产农机装备
对照果园机械化水平指标,对标找差列出各个环节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新增数量,并制订年度发展目标。积极利用江苏省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资金、常州市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奖补资金,对目前果园生产环节技术比较成熟、达到面上推广普及的机械装备,采取以奖代补、累加补贴等方式加大推广力度,补足全程机械化装备短板。
3.3 抓好全程机械化林果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等,根据“四分研究”成果,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统分结合等推广形式,集中资金打造市、区两级林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明确农机部门及种植业处等相关行业处室的职责。农机部门牵头做好林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顶层政策设计、统筹协调,种植业处和推广单位分别围绕全市林果生产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生产需求及建设情况,开展“四分研究”,明确主推装备和技术。至2025 年集中打造林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0 个以上。
3.4 抓好果园生产、农机推广、技能操作3 支队伍建设
结合市百名精英人才培养等省市项目,强化基层农业农机管理、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农业农机管理、推广应用和生产经营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不断提高农业农机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依托省特色农业机械化专家指导组、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资源,以及市乡人才培养,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注重对农业生产和机械操作使用人员的学历提升和能力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确保安全使用好农业机械,最大限度发挥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
3.5 探索建立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模式
细化《常州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及监测办法》中先进技术装备内容,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列入市“双百”(百家示范农庭农场、百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主体考核监测内容。有重点地从市级“双百”示范主体中培育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开展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示范社社会化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