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
2024-03-15宋庆雨王喆刘振宇朱世壮刘长玥王萌萌杨佃会
宋庆雨,王喆,刘振宇,朱世壮,刘长玥,王萌萌,杨佃会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科,山东 济南 250014)
耳尖放血疗法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1-2],即用特定工具快速点刺患者耳尖处,并于穴位周围轻轻挤压,使其出血,因其侵入性的特点被列为中医护理技术的三级技术[3-4]。该疗法临床治疗病种范围广、起效快,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势[5]。耳尖放血的相关研究日渐宽广,但尚没有关于耳尖放血疗法适宜病症的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文献,对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进行归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耳尖放血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耳尖放血”“耳尖AND放血”;英文检索关键词为:“Blood letting attip of ear”“Bloodletting AND Tipofear”。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干预措施,以耳尖放血为主要治疗方法,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疾病;(2)类型为临床试验或临床报道,且样本量n≥10;(3)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会议摘要、经验个案、动物实验及综述类文献;(2)重复发表、数据不完整以及无法获得全文;(3)病名描述不清,所指疾病不明;(4)内容有错误。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确定最终纳入文献,筛选后交叉核对。若存在分歧,则由第三方介入讨论并协议。用Excel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内容纳入疾病名称、不良反应。
1.4 病名归类标准 主要以西医病名统计,对使用中医病名的文献,根据原文将其归纳至相对应的西医疾病类别。西医病名依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2020版)[6];中医病名依照《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7];疾病分类依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2020版)[8]。
1.5 适宜病症筛选标准 基于文献计量法研究耳尖放血疗法适宜病症,以临床报道文献数量为评价依据,根据病谱实际数据拟定评价标准,总结适宜病症[9]。频次高低可直观反映耳尖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情况,旨在说明耳尖放血疗法对优势病种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10]。(1)一级适宜病症为文献量占2.5%以上;(2)二级适宜病症为文献量占2%~2.5%;(3)三级适宜病症为文献量的1.5%~1.9%;(4)四级适宜病症为文献量的1%~1.4%。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 共检索文献2654篇,经过NoteExpress及手工查重,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581篇文献。
2.2 耳尖放血病谱分析 耳尖放血疗法共涉及五官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11个临床分科,包含66种病症。排第一位的疾病为高血压,其次为睑腺炎;同时,科属排第一位的是五官科,其次心血管内科,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中耳尖放血适宜病症情况(n=581)
2.3 耳尖放血治疗病症发文量和疾病种类分析 耳尖放血在五官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发表文献较多,占总发文量的83.13%。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疾病种类较多,占总病种数的60.61%,见表2。
表2 耳尖放血治疗病症发文量和疾病种类[N=581,n(%)]
2.4 耳尖放血疗法的适宜病症分析 共发现20种适宜病症,其中一级适宜病症8个、二级适宜病症2个、三级病症3个、四级适宜病症7个,见表3。
表3 耳尖放血疗法适宜病症分析
2.5 安全性分析 未记录安全性分析的有384篇,占75.74%;行安全性分析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9篇,占19.53%;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4篇,占4.73%。
3 讨论
3.1 耳穴放血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 耳尖放血病谱是指以此疗法治疗后可达到痊愈、症状缓解,或改善生活质量的疾病范畴,病谱可客观反映临床耳尖放血防治病症的现状,筛选优势病症与应用领域,利于科学防治疾病,推动该疗法临床应用与推广[9,11]。耳尖放血疗法病谱纳入66种病症,科室分布较为广泛,但结合病谱及适宜病症的结果显示,耳尖放血疗法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研究显示:中医护理技术呈多样化发展,如亳针[12]集中分布在神经内科、骨伤科及消化内科等科室;而艾灸[13]主要分布在骨伤科、消化内科及妇产科等科室,各有特色。五官科与皮肤科疾病多为实性病症,其病因病机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如《灵枢》[14]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又如《外科启玄》[15]中提到:“疮虽生于肌肤之外,而其根本原于脏腑之内。”耳尖放血是中医外治法的分支,《灵枢》[14]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同时刺出恶血,达到祛瘀通络、调节脏腑效果。其余科室涉及疾病种类较少,这要求中医护理技术积极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以拓宽耳穴放血的应用。
3.2 耳尖放血临床研究聚焦于高血压、睑腺炎、痤疮等 一级适宜病症是临床应用耳尖放血最多的病症,包括高血压、睑腺炎、痤疮、发热、结膜炎、头痛、失眠与扁桃体炎。《灵枢》[14]载:“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尖放血有调脏腑、通经络与平阴阳之功。现代研究[16]表明,耳尖放血可调控血液中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扩血管、降血压的功效。耳尖放血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不仅即时与远期疗效好,在高血压危象治疗上也疗效显著[17]。睑腺炎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蕴结胞睑所致,治疗宜泻热解毒。《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18]载:“耳尖,……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耳穴治百病》[19]云:“本穴性质属阴,长于清凉消急,故有清热泻火……护正之功。”于耳尖部放血可使热随血泄,毒随血透。此外研究[20]发现,在100 μL以内,耳尖放血量越多,改善疼痛越好,疗效更优。《外科正宗》[21]中论述痤疮病机:“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治疗都应遵循“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原则,《素问》[22]载:“凡治病者必先去其血……然后泻有余”,同时《耳穴辨治纲要》[23]载:“耳尖……偏于凉”,耳尖放血可通过刺激穴位与放血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免疫力、起到泻热排脓的疗效[24]。
3.3 耳尖放血的降压与泻热抗炎功效是研究重点 对一级适宜病症进行中医证型统计,发现阳亢型、风热型、肺热型及肝火型是主要证型;同时,未辨证分型的文献,如:(1)睑腺炎、扁桃体炎与结膜炎均为炎症疾病,可归中医实热证范畴;(2)头痛在临床证型中以阳亢型为主。可以看出耳尖放血降压与泻热抗炎功用是当前研究热点,被临床广泛运用。然而,这种优势的单一性会束缚此疗法的自身发展,会逐步演变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造成耳尖放血疗法适宜病症的萎缩。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甚至临床施术者对耳尖放血疗法的优势不知晓,另一方面缺乏普及也会阻碍耳尖放血优势病症的推广。对此,现阶段高效快捷的方式是开展耳尖放血适宜病症的诊疗培训,尤其应在综合性医院、卫生院及服务中心积极开展。
3.4 耳尖放血安全性高 耳尖放血临床应用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耳廓红肿血肿、疼痛及晕针出现的频率较高,建议临床施术前护理人员积极对患者预防宣教,打消患者紧张情绪,避免患者过饥、过劳,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耳尖放血疗法。同时,未进行安全性分析的研究占比高达75.74%,提示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及安全报道,为耳尖放血疗法的临床安全性提供更多证据。
4 小结
本研究对耳尖放血疗法进行病谱与适宜病症归纳。推动耳尖放血疗法发展需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做到安全合理使用耳尖放血;同时,加强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丰富耳尖放血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尚存在不足:本研究只选用可直观反映耳尖放血疗法临床应用的文献计量学评价体系,其中有关临床适宜病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检验与优化。此外,后续研究可加入效能等级病谱与循证等级病谱进行比较,更好地反映耳尖放血疗法临床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