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春活动看海淀:海淀DNA里的文化基因

2024-03-15汪卷

中关村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淀圆明园新春

汪卷

海淀的DNA写在高等学府中充满朝气的脸上,写在西二旗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里,也写在“他”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砖瓦中。

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程。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同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为中国2024年度申报的唯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据了解,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中国年已经慢慢发展成了“世界年”。

虽然春节年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体现,但精神内核都趋于一致:传递了家庭团聚的价值观念和对和谐家庭关系的追求;传达了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饱含着爱国爱家,祈求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以及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憧憬和梦想。

甲辰龙年的春节是个8天的“加长版”。据我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多个省市春节假期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根据“三川汇文化产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部分省市春节假期旅游收入情况比较下来,北京在春节期间虽然是座人口输出的大城市,但春节期间仍以286.5亿元的旅游收入稳居前十名。

海淀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集中承载区,文化底蕴丰厚、文旅资源丰富、文化人才密集、文化科技融合特征鲜明,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是首都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核心区。那么,在春节这个全体中国人庆祝新年的社会实践中,海淀的新春文化活动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供我们有所参考。

到园林,便知文化春色如许

据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2月17日),全区14家开放的等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38.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78%,实现营业收入3681.93万元,同比增长83.6%。接待人数前五位的是位于海淀的“五大园子”——颐和园、圆明园、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国家植物园(北园)。

其中,圆明园在春节期间亮出大招,不仅推出了2024年“圆明园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更是在圆明园南门亮相了一座威武雄壮的大型机甲艺术装置——“长城龙”。“长城龙”总长近20米,重约10吨,将中华民族两个深具文化符号意义和民族象征性的图腾:“长城”与“龙”融于一体。

在2024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化身海淀的首席推荐官,亲自向全国观众推介了新春期间的两大“海淀顶流”——圆明园机甲“长城龙”与十二兽首文创盲盒。

为了“长城龙”与“圆明园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圆明园管委会更是多次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围绕活动进行探讨,对方案不断细化、调整,最终将之完美呈现在游客面前。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可以看到广大网友对于机甲“长城龙”的赞叹:上大分、太超前、威武雄壮……新春“海淀顶流”名副其实。

除了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海淀的其他公园也在新春活动中纷纷亮出“绝活儿”。其中,颐和园两梅展吸引了众多游客感受春的气息,玉渊潭公园的“冬鸟迎春”生态科普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紫竹院公园组织了游园送“福”活动、投壶、制作非遗礼物等传统民俗圈粉不少,国家植物园两梅展、兰花展让游客尽情品味梅兰文化……

向美行,艺术引领新风潮

甲辰龙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李白亮相西安分会场,与观众齐颂《将进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很多外地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个新春,李白在海淀,也很忙。

在海淀的地标建筑中华世纪坛的数字艺术展厅里,主题为“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展出。展览以李白及其诗词为核心,运用新媒体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探索李白诗作的大千世界,多维度展现李白生命历程的不同特点,将思想、艺术、科技相融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国际化审美、多样化形式、独特性IP的沉浸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体验空间。

以李白为主题的数字展,当然会吸引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们前来打卡,而这款用艺术的方式打开的“李白”,带给人们的是一个更立体化的顶流诗人,一个更具艺术美感的盛唐。

除了数字李白,一众版画龙、游园古画、书法吉语也在海淀的几处公共空间惊艳亮相。圆明园春泽斋、展诗应律、小南园,以及凤凰岭庙会上,以“龙年春节·海淀特色”为主题的海淀文化微展览,虽规模不大,但以其充满趣味又富有文化的内容,笔精墨妙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形成了一处处小而美的新春“艺”角。

春節期间,海淀的剧场、影院、书店持续开放,其中国图艺术中心、未来剧院、海淀剧院等19家文化演出空间提供了音乐会、舞台剧、脱口秀等各类演出212场。海淀图书馆、海淀文化馆、海淀美术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也纷纷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他的最新文章中说,“美”已经成为旅游市场新需求和新质生产力的新要素。“随艺而动、逐美而行”将是各地旅游形象建构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的新潮流。艺术培育春节旅游新需求,“逐美而行”引领旅游过年新风尚。

消费暖,细嗅文化烟火味

春节期间,海淀区各商圈呈现出“好看、好玩儿、好吃、好逛”的场景。华熙LIVE、金源新燕莎MALL、城乡购物中心、清河万象汇等多家商场举办的一系列商超年货购物活动,五棵松冰上中心、金源冠军冰场等6家室内冰场和华熙HI—ICE冰雪乐园持续开放,为市民、游客提供假日旅游的冰上体验。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壹号灯光秀炫亮展示,通过楼体展示界面的光影动画展示,打造丰富多彩、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

春节前夕,位于五棵松万达广场的“方所”正式开业,作为北京首店,这家方所拥有2500平米的占地空间。开业期间,方所将主题定位为“知北游”。“知北游”出自《庄子·外篇》,既是中国哲人对于“人生天地间”的终极思考,也是字面意思上知识人在北京的游历。方所的负责人特意提到,“海淀是科技大区、文化大区,我们在这家店的图书类型选择方面是以艺术设计、外文书、人文社科等为主,整体的图书品种在3万多种,大小图书加起来有8万多册。”

也许正如方所在自己的新春寄语上所说,它将成为海淀一处“让人可以躲避严寒、坐下来静静阅读的地方,但我们希望的不止于此。”

海淀向来鼓励、支持在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建设特色书店,促进阅读与旅游、阅读与科技、阅读与商业等的深度融合。2023年的海淀阅读季,海淀区委宣传部更是以“海淀就是一部书,海淀请你来读书”为口号,展现出海淀在文化上的厚重包容、海纳百川。此次北京的首家方所书店在春节前夕落户海淀五棵松,也说明了市场对于海淀在文化消费方面实力的认可。

从公园景区、商圈园区,再到演出场所、社区空间,可以看出,文化是写在海淀DNA里的基因密码。海淀的甲辰龙年新春文化活动,从设计到呈现再到市民反响,都整体表现出了对高品质文化的追求。

唐克扬老师曾在书中提到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观点:作为社会实体的城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折光,与此同时,作为众多有形建筑物的构成体,城市又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因此,城市既是集体的“产品”,又是为集体而创作的“作品”。

所以看向这个星球上的万千城市,并不是拥有“古老”本身,就能自动构成“經典”。“他”发展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共同构成了“他”的独特记忆。

向勇教授在他的新书《向美而行》里,也提到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的观点。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务之间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作用的结果。向勇教授提出,北京需要通过融入这种双向互动的城市认知,来对城市意象进行设计,进一步更为有效地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而向勇教授也同时提出,“怀旧”和“消费”构成了北京城市文化叙事中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索——城市意象已经与消费社会融为一体,并成为这个消费社会的助推器。

海淀是文化的海淀,是科技的海淀,更是“人”的海淀。海淀的DNA写在高等学府中充满朝气的脸上,写在西二旗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里,也写在“他”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砖瓦中。

甲辰龙年,祝愿海淀与每一位“他”的建设者,前路浩荡,万事可待。

猜你喜欢

海淀圆明园新春
梦回圆明园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独占新春第一芳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新春路上不轻松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