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战略新兴产业蓝图,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2024-03-15聂蕊
聂蕊
北京市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自主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生态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刚刚过去的2023年,许多颠覆人类想象的AI神器走进公众视野:输入文字自动生成视频,涂抹图片可自动转成视频;用一个软件,视频可自动翻译转换成你想要的语言;输入关键字词自动生成你想要的音乐……以ChatGPT、GPT—4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强大的内容生成及多轮对话能力,引发了人工智能重大变革。
人工智能,这个过去只在想象和电影里展现的概念,如今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智能医疗到智能客服,人工智能不断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可能性。
美国的前沿技术看硅谷,中国的前沿科技看中关村。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北京市持续扩大已有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关村科学城频频大动作。北京市海淀区更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培育更多优势产业集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加快推动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北京汇集了国内最多的人工智能顶尖院校,拥有国内最丰富的顶尖人才资源,近年来,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出一批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头羊,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达2170亿元,核心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環节,正在快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目前,北京市已出台多项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举措。2023年5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进行了整体系统布局。同一时期,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产业伙伴计划》,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理性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北京市成立了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级人工智能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协调解决推进本市人工智能产业良性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审议市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政策和重大专项工作部署。为加速人工智能落地应用,2023年6月举办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应用案例发布会,发布首批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进一步拓展大模型行业应用广度深度。
根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阶段的新要求,为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市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设立4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更好发挥政府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为100亿元。其中,引导基金出资不超过30亿元。基金可分两期实施,首期目标规模40亿元。基金将围绕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人工智能芯片、训练数据及相关软件等底层技术领域,大模型算法创新、可信AI等关键领域,以及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开发和垂直行业创新应用等相关领域。
发挥头雁效应打造创新高地
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意识到AI的潜力,加大了投入和研发,试图将其落地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为深入贯彻国家、北京市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关村科学城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头雁效应,面向全球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海淀区政府出台了《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依据该方案,到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对标国际水平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具体目标为: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技术成果,部分技术和应用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建设一批产业平台,构建大模型开源开放完整技术栈,全栈国产化能力基本形成,评估、测试等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打造云超智一体化算力布局和京津冀算力枢纽,实现全市领先、辐射全国。三是培育一批创新企业,打造涵盖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企业梯队,形成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300亿元,集聚大模型企业、机构超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60家,新培育独角兽企业5—10家。四是推出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需求等领域,形成一批标杆应用场景,持续牵引技术升级迭代,赋能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五是升级一批产业空间,打造高品质产业集聚区。六是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团队,培育一批交叉融合型人才,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打造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海淀区是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围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下半年以来,海淀区出台大模型十条措施、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算力补贴专项。正在抓紧研究数据补贴、场景专项、揭榜挂帅等新政策,启动建设7个标杆场景。
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聚集区
为更好支撑大模型产业发展,海淀区将全力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以东至学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万泉河路、北至清华西路—清华东路,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核心区。
在核心区内,海淀区将首批重点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等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进一步集中创新资源和产业共性服务,提升产业创新效能,已入驻智谱、深言、面壁等51家人工智能企业。
2023年11月16日,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授牌仪式在东升大厦举行,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园区主体由四部分构成:东升大厦、智造大街、智源大厦和优盛大厦,共计11栋楼,产业空间面积达14万平方米。园区未来工作的重点将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服务的完善,以及设备设施的配套工作上,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智慧化水平,让园区有能力更加快捷、高效、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为进一步集聚创新主体,向高创新集聚、高产业能级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保障。
不久,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这也是首个被授牌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园区包含中关村国际创新大厦和未来科技大厦,园区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科技大厦于2022年10月刚刚完成更新改造,这座位于海淀中关村核心区的大厦已聚集了众多人工智能机构与企业,正源源不断迸发新生能量。目前,园区内已经吸引了30余家前沿科技企业入驻,其中以北京通用智能研究院、小冰科技、小鹏汽车、赛目科技等大模型代表企业9家。
2024年,海淀区将服务建设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构建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体系,高标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同时,全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高点,培育更多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