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av L导联T 波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4-03-13刘亚玲高丽娟吴莹
刘亚玲,高丽娟,吴莹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且危重,心绞痛、胸痛、胸闷等是其典型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等,患者预后较差,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1-2]。冠脉造影能够直观、动态的观察病变程度及部位,是临床诊断ACS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创伤性,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心电图是ACS必查项目,其中av L导联T波改变可良好的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表示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3-4]。本研究选择2021年2月至12月于宜春市中医院就诊的ACS患者100例,分析ACS患者体表心电图av L 导联T 波改变与预后的关系,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9月于宜春市中医院就诊的ACS 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ACS;(2)病历资料完整;(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肝肾等球管严重障碍者;(2)限制型、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3)永久心房颤动;(4)凝血功能异常者;(5)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6)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记录所有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性别、吸烟史等资料;(2)采集入组对象空腹肘静脉血5ml,以3000r/min 转速行15min 离心操作,离心半径13cm,取血清,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Ⅰ,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使用心电图仪采集患者18导联心电图,记录av L导联T 波变化情况、病理性Q 波及ST 段改变情况。(3)使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511 型心电图仪对患者实施检查,定标电压为10mm/m V,走纸速度25mm/s,检查时叮嘱患者保持安静,采集患者18导联心电图,记录av L 导联T波变化情况、病理性Q 波及ST 段改变情况。T 波在av L 导联上表为倒置、低平或双向等情况,即表示患者出现av L导联T 波改变。(4)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将患者按照有无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预后良好组(76例),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包含心血管循环再通手术、心源性猝死、再发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电图特征,并分析影响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软件分析数据,用(&#x100b7a;x±s)、n(%)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各项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心肌损伤指标
两组心肌损伤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心电图特征对比(&#x100b7a;x ±s)
2.3 心电图特征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ST 段抬高与压低、av L导联T 波改变、病理性Q 波比例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电图特征对比n(%)
2.4 影响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因变量取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否=0,是=1),自变量取上述有统计学差异项目,经多因素分析显示,ST 段压低、av L 导联T 波改变、ST 段升高、病理性Q 波均是ACS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ACS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血栓栓塞、冠状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动脉炎等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脂质代谢异常、年龄大、高血压等患者,患者易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胸闷,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5-6]。另外,ACS发病后数月内均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发期,预后较差。目前,如何有效改善ACS患者预后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难点及热点。冠脉造影虽能良好的诊断及预测患者预后,但有一定创伤性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心电学在ACS诊断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心室工作肌细胞电活动可反映整个心室工作的电活动状况,当心电图上出现T 波时,表示心外膜细胞进入复极三相,当心内膜细胞复极曲线和中层细胞的复极曲线分离时,则T 波逐渐下降,而T 波接受时,则表示中层细胞完成复极,此时心肌受损严重,往往会出现av L 导联T 波改变,而随着心肌损伤时间延长,会有T 波折返情况出现束[8]。因此,检测T 波变化可对患者预后状况的评估提供帮助。薛静等[9]分析显示,结局良好组aVL 导联T 波改变、ST 段抬高与压低、病理性Q 波发生率较不良结局组低;a VL 导联T 波预测不良结局特异度98.00%,敏感度91.23%,阳性预测值96.30%,Kappa值为0.902,阴性预测值为95.14%,提示a VL导联T 波改变对ACS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心肌损伤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ST 段抬高与压低、av L导联T波改变、病理性Q波比例较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各项指标均是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高危因素,提示avL导联T波改变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ACS患者心肌细胞严重损伤,可影响细胞膜上的各离子转运机制,导致心肌复极平衡丧失,心电图上avL导联T波会出现倒置、低平等异常表现[10-11]。也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也会表现出ST段异常、病理性Q 波,两者出现频率会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也会影响患者预后[12]。综上所述,体表心电图av L 导联T 波改变、病理性Q 波、ST 段压低、ST 段升高均是影响ACS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可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