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猩猩异食癖治疗
2024-03-13吴登虎滕明生田小芳
林 雅,吴登虎,滕明生,田小芳
(重庆动物园,重庆 九龙坡 400050)
红猩猩又名黄猩猩,属于灵长目、猩猩科、红猩猩属,目前数量稀少,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之一。在野外其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婆罗洲与苏门答腊。重庆动物园红猩猩饲养始于1998年,通过友好交流交换回1对红猩猩亚成体“播谊”和“来啦”。该园现有3只红猩猩,其中一只名为“红豆”的雌性红猩猩,系“来啦”后代,年龄10 岁,性格温顺,亲近人,健康状况良好,但饲养期间出现异食癖。
异食癖又称异食症,是由于环境、营养、内分泌、生理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舔食、啃咬无营养价值及不应采食的异物为特征的一种复杂的疾病综合征,其在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中多发,而圈养野生动物异食癖鲜有报道,其防治方法也较少。异食癖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动物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症状
2023 年7 月初雌性红猩猩“红豆”更换运动场后,发现其粪便含有少量泥土样杂质,且粪软不成型,随后见其粪便中含有较多的土块、石子,并含有黏液。
观察发现“红豆”在运动场内吃食土块、石子等异物,并伴随出现采食量减少、情绪欠佳、活动量减少等症状。综合以上发病情况,临床诊断该红猩猩发生异食癖。
2 治疗
2.1 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防止“红豆”继续采食泥土和石子,暂时将其饲养于室内,限制活动范围,避免接触到泥土及石子。加强通风,定期消毒,做好清洁卫生,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营养,调整饲料结构,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减少异食癖的诱发因素。此外,完善内室丰容,增设吊床、麻绳等物品,满足“红豆”情绪需求,提高动物福利。
2.2 药物治疗 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加快消化道内异物排出;使用抗菌消炎药物消除肠道炎症;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具体用药: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 片/次,1次/d;复方磺胺甲恶唑片,2片/次,2次/d;健胃消食片,4片/次,2次/d;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1支/次,1次/d;多维元素片(21)(21金维他),1片/次,1次/d。治疗过程详见表1。
表1 治疗过程记录表
2.3 治疗结果 治疗一周后,动物食入异物完全排出,其食欲恢复,精神状态良好,异食癖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半个月后恢复“红豆”室外活动,调整到原来的运动场地,未见明显采食异物的行为。经过3 个月的持续观察,没有再发现“红豆”大量采食异物的情况,异食癖得到有效控制。
3 小结
3.1 病因分析 导致动物异食癖的原因有多方面,营养物质缺乏是较为主要的原因,锌、钴、铜等矿物质缺乏,钙磷比例失调、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等均有可能导致异食癖发生。动物患寄生虫病、消化机能障碍等,也可能诱发异食癖。此外,饲养密度过大、长期遭受虐待或者所处环境突然变化情况下,动物也易发生异食癖。
推测“红豆”发生异食癖的直接原因为饲养环境变化。红猩猩所在场馆包含内休息室、2 个内展厅(A内展厅、B内展厅)及2个外展厅(a外展厅和b外展厅)。两个外展厅植被丰富,地面均未硬化,存在天然的泥土及石子。分析“红豆”患异食癖前后饲养管理情况,发现“红豆”更换展厅后出现喜食土块、石子的情况。据此判断环境突然改变,致使“红豆”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出现应激,味觉发生错乱,从而引发异食癖。
3.2 治疗体会 对异食癖应全面考虑营养、寄生虫感染及饲养管理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一方面在饲养管理上,调整饲料结构、改善环境、定期驱虫,减少异食癖的诱发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症用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用药方面,使用多潘立酮片加强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抗菌消炎,缓解症状;使用健胃消食片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调理代谢机能。
味觉异常是异食癖的一个显著特点,研究表明,锌缺乏会导致味觉功能障碍。锌是动物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改善味觉的作用。缺锌可使味蕾受损,降低味觉敏感性,导致食欲降低,甚至出现异食癖。有研究证实铜、锌、硒缺乏均可引起舍饲滩羊异食癖,且锌缺乏引起的异食癖较硒和铜缺乏严重。因此,异食癖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补锌。在对“红豆”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可快速恢复其味觉的灵敏度,提高食欲,纠正异食癖。
动物园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引发异食癖的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一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供给适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二是定期驱虫并做寄生虫检测,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避免诱发异食癖;三是加强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环境突然变化导致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