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草地型藏绵羊杂交羊群中FecB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024-03-13杨小林黄向月余康健苏元君李星亮
陈 勇,杨小林,黄向月,牟 桑,雍 军,余康健,苏元君,李星亮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 红原 624402)
绵羊的多胎性状是绵羊多产、高产的基础。研究发现,FecB基因是在绵羊身上识别出的第一个高繁殖力主效基因,携带FecB等位基因的绵羊群体的繁殖力显著高于不含有该基因的群体。研究人员对中国很多地方绵羊品种都进行了FecB检测,发现至少9个品种存在FecB突变[1],主要存在于小尾寒羊和湖羊中。故本研究选用湖羊、小尾寒羊作为母本,分别与草地型藏绵羊(贾洛羊)、萨福克羊公羊进行杂交,后对杂交F1代羊群进行FecB基因检测,计算各基因型的基因频率,并跟踪F1 代母羊的产仔情况,为后期优化、筛选和制订草地型藏绵羊多羔多胎杂交育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群及血样采集6 个试验羊群分别为湖羊、小尾寒羊、草地型藏绵羊(贾洛羊)等纯系以及草地型藏绵羊(♂)×小尾寒羊(♀)、萨福克羊(♂)×草地型藏绵羊(♀)、湖羊(♂)×草地型藏绵羊(♀)等杂交F1代羊。均饲养于若尔盖县,健康状况良好。
根据羊群数量大小,等比例选取一定数量的羊只采集血样。91只试验羊于颈静脉处采血5~10 mL,加入混有1%肝素钠的抗凝管中,混匀后保存在-20 ℃冰柜中备用[2]。
1.2 试验羊群的饲养管理 试验组的湖羊、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及其杂交F1 代羊每天放牧约8h;日补饲2次,上午、下午各喂1次;成年羊每天补饲玉米粒0.2 kg/只,补饲全价颗粒饲料0.08 kg/只;羔羊每天补饲玉米粒0.08 kg/只,补饲全价颗粒饲料0.08 kg/只;实行规范化驱虫和免疫预防。对妊娠母羊、产后母羊及羔羊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对于产羔多但又少奶的哺乳母羊,务必对其羔羊实施人工哺乳,尽量减少羔羊不必要的死亡。
1.3 DNA 提取方法 采用SDS 方法按说明书步骤提取试验羊只血样DNA,电泳检测条带后,保存于-20 ℃备用。
1.4 多羔多胎基因扩增PCR 采用10 μL 体系:DNA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5μL,2×Easy TaqPCR Super Mix(+dye)5μL,用ddH2O 补足10 μL。
扩增引物序列参考NY/T 1672-2008 标准,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为140 bp。
上游引物:GTCGCTATGGGGAAGTTTGGATG;下游引物:CAAGATGTTTTTCATGCCTCATCAAC ACGGTC。
1.4.1 PCR 扩增体系10 μmol/L 的上下游引物各1μL,SYBR PCRSuperMix 10 μL,DNA 模板2 μL,ddH2O6 μL,总反应体积为20 μL。
PCR 扩增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3 个循环;72 ℃延伸5 min,4 ℃保存。
1.4.2 PCR 产物检测及测序5 μL 的扩增产物加上1μL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5μL DM2000 DNAMarker,于120 V下电泳30 min,凝胶成像仪下观察产物的扩增情况。
1.5FecB基因型分型 分装5 μL 的PCR 扩增产物送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测序,检测目标位点的碱基多态性。
另取5 μL PCR扩增产物用AvaⅡ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酶切反应体系如下[5]:PCR扩增产物5μL,10×NEBBuffer 5μL,AvaⅡ酶1μL,双蒸水39 μL。整个体系的混合在冰上操作,振荡、离心后置于37 ℃恒温箱中过夜。5 μL 的扩增产物加上1μL 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5μL DM2000DNAMarker,于200V电压下电泳30min,凝胶成像仪下观察产物的扩增情况。
1.6 统计分析 对测序结果和FecB基因酶切结果进行判定、统计,并用卡方检验分析各试验羊群的Hardy-Weinberg平衡情况。统计3个杂交组合羊群母羊的第一胎产羔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 扩增结果 由图1 可知,在100 bp 和250 bp 之间有1 条特异性扩增片段,与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一样,约为140 bp。
图1 FecB基因PCR扩增结果
2.2 PCR-RFLP 检测结果 将扩增产物(A1~C3)酶切,电泳结果显示出3 种不同的基因型,如图2 所示。其中A1、A2、A3 为野生型(++型,无FecB拷贝,140bp/140bp);B1、B2、B3 为杂合型(B+型,一个FecB拷贝的携带者,140 bp/110 bp);C1、C2、C3为纯合型(BB型,两个FecB拷贝的携带者,110 bp/110 bp)。
图2 FecB基因扩增产物AvaⅡ酶切结果
2.3 基因分型结果及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湖羊、小尾寒羊、贾洛羊等纯系样本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故不做卡方检验。
由表1 可见,藏×小F1 代群体中三个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0.21和0.74,且野生型(++型)是该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型。萨×藏F1代群体中没有检测出纯合型(BB 型),只检测出杂合型(B+型)和野生型(++型),二者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和0.80,且野生型(++型)是该群体的优势基因型。湖×藏F1代群体中没有检测出纯合型(BB型),只检测出杂合型(B+型)和野生型(++型),二者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0和0.30,且杂合型(B+型)是该群体的优势基因型。经卡方(χ2)检验,藏×小、萨×藏、湖×藏组合的P值分别为0.423、0.940、0.232,均大于0.05,说明三个杂交组合F1 代群体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
表1 试验羊群多胎基因分型结果与卡方检验
2.4 三个杂交组合F1代母本的产仔数情况 由表2 可知,湖×藏、萨×藏组合的产羔均数分别为1.4、1.1头,低于藏×小组合(2.1头)。
3 讨论
3.1FecB基因的导入情况 产羔数是直接影响养羊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鉴于草地型藏绵羊繁殖力较低[4],本研究着力通过杂交方式在草地型藏绵羊中导入FecB基因来提高繁殖力。基因分型结果显示,藏×小F1 代群体中存在三种基因型[7],即BB 型、B+型和++型,萨×藏F1 和湖×藏F1 代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B+型和++型,且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0.70,说明FecB基因已经在草地型藏绵羊3 个杂交群体中导入成功。
3.2 基因型频率分析 研究发现藏×小、湖×藏、萨×藏三个杂交F1 代群体虽未进行人工选择,但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内BB 基因型频率较低,分别为0.05、0、0,后期随着杂交群体的自繁、扩群,群体中BB型基因频率逐渐增加[6],从而不断提高子二代、三代等群体的产仔均数。
3.3 产羔数差异分析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养殖环境多为高海拔(3 300 m以上)及高寒地区,所以本研究选择已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的绵羊品种(小尾寒羊、萨福克羊、湖羊)和本地草地型藏绵羊(贾洛羊)作为试验对象。小尾寒羊和湖羊是中国知名的产多羔型品种,产羔率平均为229%~270%,一般作为配套组合杂交母本。本研究发现,选择小尾寒羊作为母本,杂交F1 代产羔数量平均为2.2 头。相对应的,以湖羊作为父本,杂交F1代产羔数量平均仅有1.4头,说明以多羔型品种作为母本的杂交(藏×小)F1代的产羔数量明显多于以多羔型品种为父本的杂交(湖×藏)F1代的产羔数量。这一点这与卡那提沙力克[7]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发现,母本小尾寒羊可能携带有少量野生型(++型)基因,三个杂交组合F1代FecB基因的B 配子的基因频率各不相同,但藏×小、湖×藏杂交F1代组合的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0.11,前者仍高于后者。因此,以小尾寒羊或者湖羊作为杂交母本,其杂交F1 代的FecB基因频率高,更有利于FecB基因在藏绵羊群体中的导入。
4 结论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草地型藏绵羊与小尾寒羊、萨福克、湖羊等杂交后代群体进行FecB基因分型,发现F1代杂交群体均成功导入了FecB基因,母羊产仔均数有一定的提高。在对比分析不同的杂交组合方式后,确定以多羔型品种绵羊(小尾寒羊)作为杂交组合的母本,其FecB基因聚合优势更大,产羔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