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3-13易爱玲耿继兵
易爱玲 耿继兵 徐 超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马鞍山 243000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在医院感染中的占比高达18%,是目前侵入性手术操作的重要问题[1-2]。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SSI 发生率呈明显降低趋势,但基于细菌耐药性产生、感染源变异、手术难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SSI 仍存在一定的发生率[3]。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会延迟疾病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积极防治SSI 是目前临床重中之重。本研究收集5 420 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SI 发生现状,并明确SSI 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5 420 例,本研究获得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02-006)。诊断标准: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且手术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纳入标准:①身体状况较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②临床资料信息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术前伴全身性感染或除手术部位外感染;③合并免疫性疾病;④感染发生在社区内。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资料 收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SI 发生率与病原菌培养结果。根据SSI 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6 例)和非感染组(5 374 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切口类型、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术前均进行了对症治疗。
1.2.2 相关定义 ASA 分级:处于健康状态,无任何基础疾病为Ⅰ级;存在轻度基础疾病,但无功能障碍为Ⅱ级;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有一定功能障碍为Ⅲ级[5]。切口类型:Ⅰ类(清洁手术)、Ⅱ类(清洁-污染手术)、Ⅲ类(污染手术)切口[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与病原菌分布
5 420 例患者中共46 例发生SSI,发生率为0.85%。其中表浅切口感染29 例,深部切口感染14例,器官与腔隙感染3 例。共分离出4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 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 株(35.42%)。
2.2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的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年龄>65 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手术、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ASA 分级Ⅲ级、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的单因素分析
2.3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SSI 作为因变量(SSI=1,非SSI=0)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抗菌药物情况是外科手术患者SSI 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SSI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原菌数量、患者免疫力等[7-9]。SSI 的控制难度较高,还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进程,延长住院时间,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有效预测SSI 发生并加以有效防治,对降低SSI 发生率与手术风险及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10-11]。
本研究中,患者SSI 发生率为0.85%,多为表浅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李兰兰等[12]的大样本研究显示,SSI 发生率为5.40%,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李泽等[13]与徐月姣等[14]的研究发现,SSI 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可见目前SSI 的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SSI。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手术时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外科手术患者SSI 的影响因素。
①年龄:年龄成为SSI 影响因素的原因在于年龄越大,患者机体退行性改变越明显,免疫力越差,对病原菌的抵抗作用越弱,SSI 风险增加[15-17]。②手术时机:与择期手术比较,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间不够充分,非空腹状态、血糖水平等诸多术中不可控因素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此外,急诊手术患者通常情况紧急,生理体征较差,患者可能存在血液、体液丢失情况,自身防御机制弱,SSI 风险因此增加[18-19]。韩冰等[15]的研究中,急诊患者SSI 比例高于择期手术患者,与本研究结论一致。③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SSI 风险增加的原因,考虑与高血糖状态会促进细菌繁殖,并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等有关[20]。④切口类型:Ⅲ类切口通常切口开放度高,暴露在污染环境下,细菌更容易定植,此外患者多存在化脓、感染情况,易污染手术部位而增加SSI。姜宁等[21]的研究指出,SSI 发生与手术环境消毒不到位、医疗器械携带病菌等因素相关,同时胃肠、腹腔中存在脓性渗出物也会增加SSI 风险,与本研究结论相符。⑤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长,切口处组织、肌肉暴露时间就越长,越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1,22]。⑥住院时间:由于病房流动性较大,接触其他患者可能性较多,因此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越大。⑦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预防性抗菌可减少SSI,属于保护因素。田璞玉等[23]研究指出,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使SSI 发生率由3.12%降至0.87%,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对SSI 有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后SSI 与年龄、糖尿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使用有关,针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防治SSI 的关键,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SSI 有积极作用。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