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与京西模式口

2024-03-13李劭南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舒乙石景山京西

李劭南

2023年3月初,石景山区政协文史办委托杨金凤大姐找熟悉老舍史料的人,探寻一下老舍与石景山的关联关系,她通过《北京日报》的张鹏辗转找到了我。

说心里话,尽管我也读了老舍先生留下的不少文字,但是对“老舍与石景山”的关联关系,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除了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先生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外,我一时找不出老舍跟石景山的关系。虽说祥子曾经被掳到京西模式口,并最终绕道西山、海甸,走西直门回到了北京,但祥子毕竟是个虚拟的小说人物,并不是特有说服力的“史料”。

我把书架上有关老舍行踪的史料翻了一遍,终于在舒乙先生回忆父亲的文字中发现“蛛丝马迹”。舒乙先生在“老舍著作与北京城”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老舍对石景山并不陌生。早在北师时,他就几次到过石景山地区的金顶山,在这里还进行过军事野战,并写过纪实诗文。在西山养病期间,他到过磨石口,这是北京去太行山以西的关口。在《骆驼祥子》中作者把磨石口设计成祥子逃出兵营的第一站,由这儿他牵了三匹骆驼逃回北平。

……在老舍的作品里,故事是编造的,人物是塑造的,但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故事展开的环境却基本上是真实的。老舍毫不费力地把真实的北京城搬进了自己的小说和话剧。

老舍先生常常在作品中描写完整的行动路线,这是老舍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老舍的笔下,不会出现只有出发点和目的地似乎可以跨越任何空间一下子就到的简单情况,也不大会出现“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的情况。路线总是一步一步走的,既然走,就得有个路线,路线不可不记载得太繁琐,但也不可以不写,何况路线有时是各式各样的,可以引出许多有趣的插笔来。

通过仔细阅读《骆驼祥子》发现,老舍先生为祥子“规划了”七条行动路线。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中描写行动路线写得最精彩的。因为祥子是拉车的,他得跑路,路对他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写得详尽具体是不足为奇的。

《骆驼祥子》中的七次行动路线是:

第一次,祥子拉着自己的新车,由新街口,出西直门,过高梁桥被大兵捉走。

第二次,祥子牵着骆驼逃出磨石口,过海淀进西直门。具体路线是:磨石口——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八大处——四平台——杏石口——南辛庄——北辛庄——魏家村——南河滩——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海淀——西直門。

舒乙先生在世的时候,出于对父亲作品的好奇,曾经真的找了一辆自行车,沿着书中描述的路线走过一次,结果发现老舍给祥子设计的这条路线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的确是像故事情节所要求的那样,是顺着山根走的,方位对,地形对,顺序对,村名对,这样可能隐蔽一些,免得祥子被暴露,祥子恐怕再被捉回山里去。如果不是作者亲自考察过,光看地图,是写不了这么准确的(后五次的行动路线,都是祥子在市内的活动,与石景山无关,我们这里略去不谈)。

有了这样的佐证,石景山政协安排的“祥子进京线路探寻行动”就更增加了趣味性。于是,在3月7日从“三家店”着手,然后到“五里坨”,再到“模式口”,完成了一次“探寻祥子进京路线行动”。

考察行动小组有杨金凤大姐、《北京日报》的张鹏、石景山政协的王超、石景山文化馆的李冰和我一共5人,三女二男。

车把我们拉到了门头沟区边上的三家店镇。这里虽然跟祥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是从山西往北京运煤,骆驼队必走之路。村里上了岁数的人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经常走骆驼。

尽管北京市的冬季采暖已经是“煤改电”了,但是三家店村民的冬季采暖依然是“烧煤”,村民们抱怨他们这里的生活比城里滞后了不少。但是,既然被规划为“古街老镇”,保持必要的“烟火气”是不是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呢?

我们注意到,有几家院子已经被门头沟区文物局挂上了“文物保护单位”的铜牌,时间是1998年,距今也25年了。这里建筑的制式保持着雕梁画栋的风格,跟我在山西看到的北方民居毫无二致,实际上三家店镇上的居民祖上从山西迁过来的居多。大门上的漆早已脱落,斑驳的旧痕依稀可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字样。

我当年几次去过平遥,他们说平遥古城之所以被保留了下来,是因为当年没有钱拆,今天的平遥古城靠着旅游焕发了新的生机。

想想眼前看见的三家店,依稀能找到上世纪70年代的感觉,副食店小卖部有点像当年的供销社。怎么又能保留古街的风貌,又能改进老百姓的生活?据说国家有个文旅融合的统一规划。

沿三家店老街走到头,我们上车赶到了石景山区边上的五里坨民俗陈列馆。舒乙先生生前对该馆的支持力度很大,不光题写了馆名,还多次莅临给予具体指导。

张鹏之前多次来过这里,听她介绍,五里坨民俗陈列馆是在经历了约200年风霜的王家大院基础上修缮而成的,在五里坨村改建之前,位于五里坨后街西胡同5号的王家大院,是全村规模最大的四合院群,由5座四合院组成,共有六十余间房屋。

改造者很有想法,他们请舒乙先生题写了“院子里的故乡 京城的骆驼寨”的牌匾,这块匾被戳在文化广场边上,一进来就映入眼帘。

五里坨村改建后,村民把老家具、老工具等物件留在了王家大院,成为了民俗陈列馆里的一部分。据了解,这里一共收集了老家具300多套、老生活用品200多件和老生产工具近百件。这里也成了回迁居民找寻回忆的地方。

五里坨古村落地处京西运煤古道的中段,是当年运煤驼队的必经之处。因此,村里除了王家大院等煤业大户留下的百年民居外,还遗存有不少小酒馆、小饭馆。陈列馆里展示的老式的账台,老式的多宝格,老式的酒缸、酒坛、酒碗都是从原址搬过来的。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本次考察行动的重点:模式口。

杨大姐找到了对模式口最熟悉的画家于净波做了我们的“导游”。

原来于净波也是石景山文化馆的退休干部,退休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受石景山文联原主席郭明的委托——画石景山。

“郭主席挺有情怀,他心中有个蓝图,就是把京西古镇模式口胜迹图让我复原完成。”于净波回忆说。

在完成“京西古镇模式口胜迹图复原图”后,郭主席拉来了舒乙先生为这幅作品题字,舒先生被眼前的鸿篇巨制震撼了,他对于净波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于净波第一次见到了舒乙,他被舒先生的气场所感染,对舒先生“爱北京、护古建”的风范钦佩不已,从那时起,于净波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老舍先生、舒乙先生做点什么。

“乱石山有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这是清朝诗人查慎行形容京西驼铃古道——磨石口(今改叫模式口)的诗句。

在模式口曾经流传着“天黑不过镇”的说法,皆是因为环境所致。从模式口背后的山势来看,两面是高耸的峭壁,到了模式口这边道路陡然变窄,形成咽喉;而两旁植被茂密、极易藏身,经常有强盗之流借此地势兴风作浪;再加上时局动荡,清剿不利,所以行人、商贾行至此处都极为谨慎,便有了“天黑不过镇”的恐惧心理。为了保平安,商贾、旅行者都选择在模式口住宿,这样从客观上,也直接刺激了此地的餐饮、住宿,甚至休闲娱乐业的发展,使模式口成为驼铃古道上著名的驿城。

由上面文字描述,我们不难发现模式口在历史上就是通往京西的著名的古道。

而今随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建设的推进,模式口街区更是城市更新“市级重点项目”。2017年,石景山区启动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及环境整治项目。经过5年精心打磨,2021年9月29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驼铃古道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如今的模式口大街古意盎然,满眼是青砖灰瓦,大街两旁处处是苍松翠柏、花池竹林。漫步其间,书店、民宿、酒店、餐饮和非遗文化体验馆等鳞次栉比,形成了具有带客引流能力的多元复合业态。

来到模式口文化街的游人,有不少是奔着“驼铃古道”的古韵而来的。在这条街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以于净波先生绘制的“祥子回京圖”为蓝本制作的“祥子回京图”浮雕已经跃然墙上。

从历史看,模式口作为京西古道,自有其战略要隘的意义,但是由于“祥子”的“介入”,使之声名远播,我们何尝不应该感谢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呢!

一切拜老舍先生所赐!

猜你喜欢

舒乙石景山京西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舒乙书画作品欣赏
如此舒乙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首钢石景山厂区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细节性评价
八方辐辏秀京西——世界最大生态城将在北京门头沟崛起
别踩痛父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