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温颜色釉在陶瓷人物画中的表现与运用*
2024-03-12王献茹王蓉芳王一婷
王献茹 王蓉芳 王一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颜色釉的产生与发展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颜色釉的出现最初是先满足实用需求的。祖先们将石灰石、草木灰、粘土等原料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烧制后会形成一种玻璃质感的晶体,因釉中含有某种金属氧化物,使釉内显出颜色,生产出“颜色釉”颜色釉是陶瓷发展的产物,是陶瓷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青釉是商代早期最早的颜色釉,从商代到宋代,青瓷的发展在瓷器烧制领域中占具了主导地位,烧制出品质绝佳的青瓷品种[1]。到了元代,烧制出包括青花瓷在内、霁蓝、霁红等多种色彩,说明窑工已经掌握了釉料的配置和烧成技术。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颜色釉有单色釉、复合釉、窑变釉、结晶釉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提高,陶瓷匠人把颜色釉装饰在陶瓷的坯体上,装饰形式也从单一变得丰富,装饰种类繁多,逐渐实现了从实用性到审美层次的飞跃。颜色釉从刚开始只是在食器上或者在花瓶上进行装饰,后来又作为一种新的绘画材料来使用,这种革命性的创新,为陶瓷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
2 高温颜色釉人物绘画中的意境表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标准,考验了艺术家来自生活的积累和内在的修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不是说将现实中的东西照抄照搬,而是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来进行抒发。绘画的理念其实就是人的思想,艺术创作除了追求“真”“善”“美”,还是一种自我表达,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意识,是与天地对话,与万物为伴。
人物画注重人的心理活动,必须投入感情,才能使画面更有鲜活力。在陶瓷画面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材料,要打破传统,不要定格在一种题材中,所有的工艺和材料都是为绘画作品的内容而服务的,内容需要什么就可以结合什么。但是不能太杂乱,必须要以一个为主,不能一味的去追求画面的丰富性,要根据内容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技法和绘画材料,去探索新的东西,可以一个题材用各种不同的技法来表达,但是到最后还是要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要想和别人不一样就不能单方面的吸收,前期要博览群书,只有充分了解资料才能提炼出来需要的内容,然后再做出来更加精美的艺术品。所以一开始都要统领全局,再沉淀,发散思维,横向去丰富和拓展,这样的作品才会有丰富度,才会显得格外天真自然。这些美的形象是依托于从日常和现实中去提取和发现的,通过笔墨和色彩等表达方式赋予作品生命,在探索陶瓷绘画当代艺术中我们也会发现,我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3 高温颜色釉人物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观陶瓷历史,陶瓷艺术尤其是高温颜色釉,它令人心动神摇、赞叹不已。它与通常意义上的人物画过程是不一样的,它与青花、古彩、粉彩不同,颜色釉经过火的烧制后窑变所产生的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釉色,更突出了颜色釉独一无二的材质美感。这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很多人都心之向往。张俏梅老师的作品《烟雨姑苏》(见图1),用高温颜色釉将民国时期的人物和江南意境结合展现在瓷画中,画面通常是以旗袍作为服饰造型,将人物的恬静美好、唯美高雅,通过颜色釉表现出来,视觉冲击力极强,折射出人性的尊严与美好。在内容上,作品强调了画中诗意的表达,既有一种岁月静好的静谧,又有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无奈,不仅隐含了一丝惆怅,还增加了人物中淡淡的伤感情怀。秀气的画风和清冷的诗相互应和,渲染了作品中的伤感情怀,更体现了诗意美。人物与背景相互衬托,展现出人物的神韵,画中女子的唯美与柔和看一眼便能感知,心中的光与人生的光交相辉映,饱含了女性的天真烂漫,更能让作者隐存在心中的意象有一个成立的依据与指导。在形式上,还结合了中国画的很多技法,有大量的留白,水墨画的意境,笔墨的虚实关系,背景的题字部分增强了画面中的完整性,也赋予了作品文人气息和时代美感[2]。提字是整幅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画面有一种空灵美,节奏感更强,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其中最妙处在于画中人物的衣裙服饰,也有一种书法线条的质朴、浑厚的感觉,和提字部分相得益彰。在风格上,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使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个性更加鲜明。作品中的颜色釉经过高温的烧制后所呈现出晶莹剔透、色彩明艳又不会破坏造型的特点,是作者通过反复"试罩子"所得出的经验,因此对颜色釉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把握,也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图1 《烟雨姑苏》
4 高温颜色釉呈现出的材质美感
4.1 高温颜色釉中肌理的运用
颜色釉是一种绘画材料,这种材料本身就带有独特的材质感,这种独特的质感主要体现在它的肌理和色彩等。肌理和色彩是构成颜色釉材质美不可替代的因素,肌理又分为可视肌理与可触肌理。可视肌理是我们人的眼睛直接所看到观察到的肌理,比如在生坯上刻花再喷上一层青釉,经过高温呈现出的纹理。可触肌理是人们用手触摸所感受到的质感,粗糙或细腻,比如有些颜色釉呈颗粒状甚至还有气泡状,摸起来就很粗糙,它不像玻璃晶体那样光滑柔和。
不同的釉有不同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入窑烧成后会呈现出独特的肌理效果。比如影青釉的质地是比较透明的,有晶莹如玉的美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又有点青,而且瓷胎比较薄,是艺术家们创作刻花作品的首选。烧制后类似于玻璃晶体温润如玉。除了单色釉,窑变釉也是色彩缤纷、多姿多彩、璀璨夺目。钧瓷是窑变的典型代表(见图2)素有“家有钧瓷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称,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含铜的乳浊釉,釉色中青中带红,美轮美奂。
图2 钧瓷
由于窑变釉在窑内不同的温度区,受到不同的还原火焰 就会发出不同的颜色,这种肌理效果给人带来的流动美,是釉的厚薄,窑内的气氛以及温度所实现的,是一种天然不加修饰的美。彩绘是无法达到的这种艺术效果的,所以窑变釉所呈现出的灵动之美所带给我们的惊喜是无法想象的。
4.2 高温颜色釉中色彩的运用
陶瓷之所以说是“火的艺术”,原因就在于窑变的神秘莫测,人们即使是掌握了颜色的调配比例,制作的工艺和烧窑温度的规律,创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即便如此,这种不可预测性仍然会激励着艺术家们去探索、挖掘、发挥想象力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而一件成功的高温颜色釉作品一半是靠“天工”,一半靠艺术家的审美能力,在高温颜色釉中,色彩的丰富度决定着画面中所营造出的意境,能带给观赏者怎样的心理感受,让观赏者清晰地感受到画面所传递的情感。要想作品的色彩丰富、画面协调统一,就需要创作者长期不断反复的实践。高温颜色釉人物绘画与中国画中的色彩运用具有相似性,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出,把“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中的第四法则,要求画家要善于运用色彩来描绘物体的形态和氛围,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作品强烈的个性与情感。因此,在一件优秀的作品中,色彩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艺术除了熟练掌握工艺技巧,更是一种无重复性的创造活动,多种艺术文化的交融,使得陶瓷文化不断的发展,陶瓷艺术家们要想让画面饱满生动,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品,必须要去更新观念,不能对传统过于执念。艺术创作应当是主观的且充满内涵的。艺术家要把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力求和谐统一且富于韵律感的艺术美。高温颜色釉作品大多都是一次性烧成,每一件作品都是充满了挑战与期待的,每一次创新也都是在选择、扬弃、再选择中完成,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作品的质量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充分体现了能做出满意的陶瓷作品是克服了很多困难的[3]。高温颜色釉不仅呈现出了陶瓷材料美的属性,也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语言和表现力,这是其他绘画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未来的人物画创作中,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方法、注入新的观念;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当下的人文生活为创作背景,在每一次的自我否定中求得生存。
6 结语
综上所述,火的艺术决定了颜色釉的根本属性。随着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发展,颜色釉终于逐渐摆脱了在器物上进行装饰和实用性的束缚,在艺术的方向走的越来越远,这是陶瓷艺术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温颜色釉的变化丰富,只有对釉的性能熟练的掌握,才能使它产生出自由奔放的色彩和神韵。人们在对工艺熟练掌握之后,要学会合理地运用其他多种元素,吸收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形式来多元化的去展示中国的陶瓷技术,让中国传统陶瓷的艺术之美与世界接轨,形成独特的陶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