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金银工艺在现代语境下对于东方传统造型的介入*

2024-03-12孙茗粲

陶瓷 2024年2期
关键词:金银铭文雕塑

孙茗粲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 110000)

错金银工艺是用两种金属,以不同光泽显现花纹的工艺,多装饰于青铜器饰件,始于商周,盛行于春秋战国,到了汉代发展到巅峰。其原理是通过在物体上制作出合适形状的凹槽,然后把金银丝或金银片适当加热后通过敲击捶打压嵌入凹槽内,利用物体间静摩擦力和金属的延展性,使金银牢牢固定在物体表面,再通过仔细地打磨与抛光,使金银与器物表面自然衔接,严丝合缝,形成精美的图案。

1 错金银题材及内容在传统器物方面的应用

1.1 金错铭文与图画

自春秋错金银工艺兴起后,金错铭文便开始出现并竞相效仿。春秋至战国早期,铭文多装饰于兵器,秦汉则见于壶等容器上,如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墓的鸟篆文铜壶(见图1),造型与同时期酒壶并无太大区别,壶体花纹却绝大多数为鸟虫篆铭文。有些青铜器金错铭文,虽然不是鸟虫篆书,但也有了图案化、艺术化的倾向,如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金错鄂君启节。由此可见,本多为记录功能青铜器铭文收到错金银工艺发展的影响,开始逐渐向着具有美学倾向的方向转变。

图1 鸟文篆铜壶(西汉)

古文记载,汉代太皇太后、皇太后的车子,“云纹画辀、黄金涂五末”。其中,五末是指车子辕的头端、衡的两端以及轴两端的辔,而涂则是指将黄金错于其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出土于河北定县三盘山的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见图2),该铤纹饰内容极其丰富,四段主题不尽相同,但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以及人类的狩猎活动,构成了一幅既富于神话意味又源于实际生活的精美画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图2 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西汉)

1.2 日常生活用器的艺术化倾向

战国秦汉时期,以金银来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开始盛行,例如出土于河北中山王墓的虎噬鹿形器座(见图3)。创作者不仅优先考虑的实用的稳定性,还独具匠心的塑造了一组双兽形象:一头雄壮的老虎匍匐在地,强健的四肢紧抓地面,身体扭动成s形,尾巴优雅地向上回旋,嘴中衔着一只拼命挣扎的小鹿,整体造型充满动感。该作品表明,战国时期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摆脱形似,开始对于神似的追求,错于其上的金银图案,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进一步丰富了造型的线条和美感。

图3 战国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

2 错金银工艺与美学

2.1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使得艺术往往都具有音乐的兴致。腾固认为:所谓一切艺术,恒倾向于音乐的状态……此音乐的状态就是节奏,所以节奏是美学史上久经争论的一个问题。节奏(Rhythm),并非起自艺术,但艺术完成节奏。

反观错金银的发展,由于冶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错金银开始作为一种金工技艺应用于礼器、书简等的铭文记录,而后慢慢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从单纯的文字向着图案化、艺术化的倾向发展。而后不同于青铜器铭文的几何图样和动物形器物的出现,使得错金银和造型的结合上升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流畅的线条和图案赋予了器物更加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造型和视觉感受;而生动的造型,也为金银图案形成的画面提供了更加富有活力的基底。“所谓美感,质言之,即是节奏之感觉之强有力近于催眠的”感觉。

2.2 错金银工艺与时代精神

想要去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工艺品以及相关材料,难以深刻地理解古代哲学家的美学思想。这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如庄子),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对当时的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因此脱离当时的实际材料,就很难透彻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3 错金银工艺对于个人雕塑创作的影响与尝试

3.1 传统雕塑与错彩镂金

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在审美观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笔者在接触错金银以来,就被错金银带来的美感吸引,并一直试图将其融入自己的个人创作当中。传统雕塑与错金银的关系,笔者认为即是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所谓整体,是指雕塑的建筑感,对于整体造型美感的把握,即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远距离看去应当是形体简洁的,在中距离看去应当是形体丰富的,而这里所谓细节,并非指雕塑本身做的有多么细致,而是独立于于雕塑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之外的另一种平面化的线程。

不论雕塑形象的规模多么宏伟,意蕴多么深广,这一切较之它所在环境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不免引起沧海一粟的渺小感。包括观者在内,雕塑运动着和变化着。但从艺术的完美性着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雕塑形象整体中不可缺少。而错金银这一项传统工艺,恰好能够在雕塑上展现雕塑本身不具备或很难实现的艺术特征。

3.2 个人雕塑创作中的错金银尝试

在个人创作中,笔者初步尝试了将错金银工艺与雕塑创作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产生了很多全新的思考与体会,现将问题及思考过程呈现。当图案分布排列不恰当或者是疏密关系与雕塑形体不匹配时,它的整体连续性反而会对雕塑在空间中的形体起伏产生一定的遮挡和弱化,相对地削弱了雕塑本身的立体感。

因此,在制作之初就需要对雕塑造型和错金银图案同步进行考虑,根据雕塑的题材和内容来布置合适的图案,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体的框架和布局,使图案能够契合雕塑的形体进行排布,遵从雕塑整体风格和节奏,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雕塑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作用。雕塑的造型也要根据图案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便能够让图案更好地发挥强化雕塑感染力的作用。

在这次的雕塑创作中,笔者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对东方传统武士的形象(见图4、图5)。根据雕塑的造型,确定图案的疏密节奏。在设计腿部图案时,将面积较大的位置多设计为上下方向较长的竖直图案,直线条可以增强人物形象的威严和庄重感。设计腰部图案时,适当增加了一些弧形,这种调整是为了增加腰部的饱满、浑厚感。在肩部图案的设计上,采用了比较小而密的螺旋状图案,能够更好地契合肩部形体特征,并和下方的大面积方形图案形成对比,产生节奏变化。在整体的布局上,通过各个形状的大小与疏密的布局,形成轻重缓急的节奏。

图4 《不渝之伫》

图5 《不渝之卫》

4 错金银工艺在陶瓷方面的应用

传统金银错工艺均为纯手工制作,对制作者的工艺水平有极高要求,制作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同时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是将金、银通过敲击镶嵌于事先开好槽口的金属、玉石等硬质材料中,制作过程中开槽、敲击将硬质材料破碎的风险极高。

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材料,具有质地坚硬、抗磨损的特性,同时还能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光泽。那么,如果以陶瓷作为基本背景,将金粉与汞混合做成“泥金”,使用“金涂法”描绘在陶瓷表面,无疑会大大降低错金银的成本。错金银图案和传统陶瓷器物的结合,从二维平面的角度给陶瓷器皿增添了更加多线程的细节,使陶瓷在自身之外又拥有了更多样化的符号语言。

将陶瓷的雅致感和金银的强烈视觉刺激结合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美感,既展现了陶瓷的典雅与精致,又带来了金银的华丽与炫目。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典雅与奢华的元素,给人一种精致而又华丽的感觉。无论是在陶瓷工艺品、餐具还是装饰品上,这种结合都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们停下脚步欣赏其中的细节和艺术价值。

5 结语

错金银工艺是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平面化的二维艺术,自初始起便与立体造型紧密结合并盛行千年。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应用,沿溯错金银工艺发展史,引用美学观点加以论证,通过对于错金银工艺和雕塑的结合所产生的作用,探索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下对于东方传统造型的介入,并以此探索错金银工艺在陶瓷方向应用的广泛性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

金银铭文雕塑
巨型雕塑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我的破烂雕塑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写实雕塑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