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4-03-12郑智维
郑智维
杨善竑全国人大代表
近年来,全国人口出生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从2016年的13.57‰降到2022年的6.77‰。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放开三孩等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2022年,是近年来人口出生率首次低于死亡率的年份。根据基层调研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分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当代青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育龄青年不愿意过早被生育束缚,认为晚婚晚育、不婚不育可以更好地平衡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在杨善竑看来,除了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不强外,养育成本也是制约生育的客观因素。住房、医疗、教育等成本,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晚婚晚育、生殖健康水平下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原因,也导致育龄青年出现不孕不育、“想生难生”问题。
目前来看,生育补偿力度不够。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生育补偿政策,但多为一次性奖励,补偿力度无法消除育龄青年的顾虑,婴幼儿抚育难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未来,鼓励生育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杨善竑建议,国家卫健委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强化“一老一幼”健康服务,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从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在生育阶段,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加大生育财政支持方面,可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同时,在完善生育保障、减轻养育负担、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在落实托育设施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可积极推进托育(托班)、幼儿园教育一体化,提升托育服务数量和质量。支持设区市以及县级政府制定计划,逐步提高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或对入托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除教育外,生育也离不开妇幼健康服务的支撑。支持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保障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不孕不育诊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在杨善竑看来,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统筹做好养老,有利于减轻育龄人群负担。“支持各地加快建设老年医学科、老年医院、护理院、康复医院‘一科三院,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适老化医疗设施,向高龄、重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