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11刘金怡曹东云罗军涛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志愿公民志愿者

刘金怡,曹东云,罗军涛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2.江西开放大学,江西南昌 330046)

一、问题提出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应加强应用培训和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1]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指出要通过广泛开展惠及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应用培训,促进老年人更新观念,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2]

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前提是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王思瑶在研究中指出老年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任教师数量少,且专业化水平较低。[3]杜玉霞也在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研究中指出农村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发展缓慢,能开展智能技术教育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4]可见,目前我国致力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的教师寥寥无几,专业教师供给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极度不平衡现象。因此,不少社会组织期待联合高校志愿者队伍,以解决老年智能技术教育的师资问题。

本研究致力于调查高校志愿者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实现高校志愿者聚力高质量服务,助推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本文选取公民参与水平、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服务优点、服务缺点五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影响因素。首先,对于“公民参与”,多数人将其视为政治领域的专有名词,事实上,大学生公民参与不仅包括政治事务参与,也包括社会事务参与和学校事务参与,并且这三类参与是当前大学生公民参与中最直接、最经常、最具代表性的[5]。目前关于大学生公民参与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力图探究大学生公民参与水平对其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是否存在影响。其次,国外学者Windsor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参与适量志愿者活动的老年人相对于非志愿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幸福感[6],而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幸福感是否为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最后,有学者将社区志愿服务定义为一种健康行为,从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TTM)视角提出了如何在适当的水平上理解和促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框架。即,从TTM 视角出发,从不参与志愿服务到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行为改变,而这种行为改变真正发生取决于决策平衡,包括改变行为的利与弊以及情景自我效能[7]。在一个老年人样本研究中,学者发现志愿服务的感知利益是参与志愿服务行为变化起初阶段的最重要预测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维持参与志愿服务的预测因素。基于TTM 理论,大学生实现从不参与到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行为转变,或许也受到志愿服务优点、志愿服务缺点和服务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故本文选取这三个因素共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利用问卷星发放线上问卷,调查高校学生对于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意愿及影响因素等。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口特征统计分析;其次,对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因素各维度与准备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面向江西省各高校本科四个年级和研究生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共回收问卷48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426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自编问卷,问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学生身份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包括服务内容、参与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参考Natalie Fenn(2022)在研究中所用的测试量表进行问题编制。

量表包含准备程度及其五个影响因素——公民参与水平、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服务优点、服务缺点,即量表题项共六个维度。通过SPSS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到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60,说明量表信度较高;KMO值为0.957,显著性小于0.05,说明该量表效度也较高。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本研究对参与此次调查的被试进行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此次调查多集中于师范类大学,故女生占比高于男生。鉴于研究生阶段学生三观更为成熟,同时考虑研究生学制差异,本问卷将多个年级的研究生设定为研究生整体,因此本文将学生年级维度分为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五个年级群体。

表1 人口特征描述性统计

(二)参与现状分析

1.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参与现状分析

本研究针对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被试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如表2所示的结果。他们主要对老年人进行生活工具、通讯工具、新闻工具类的教学,少部分关注到老年人医疗工具和网络安全工具的使用需求;当前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主要以线下面对面教学形式开展,服务地域集中于城市,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校大都建于市区,辐射地带即为城市及周边,大部分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服务的志愿者认为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在经过一定周期之后是有些效果的。

表2 大学生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情况

总体而言,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高校参与者倾向于认同志愿服务的活动成果。对此,在影响服务效果的因素中,高校参与者认为志愿者的因素较老年人方面的因素影响更大,其中志愿者不固定、流动性大被认为是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志愿服务活动内容零散无体系,再次是志愿服务活动频次过低。在老年人方面的因素中,老年人对智能技术学习有抵触情绪占比最低,仅为19.6%,说明老年人对智能技术教育也是较为期待的,这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也是一种鼓舞与激励。

2.未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大学生的态度分析

本研究对于尚未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380名大学生开展了意向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在阻碍其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因素中,信息渠道不畅排在首位,这部分大学生因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而未能参与。此外,本研究还调查了大学生的参与意愿,大部分人都愿意参与。

表3 未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态度调查结果

总体来说,大部分大学生都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持支持的态度,但目前囿于社会组织与社区在老年智能技术教育服务工作上未与高校建立密切联系,较少联合开展相应实践活动,导致仅少数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三)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相关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分析影响大学生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公民参与水平、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服务优点、服务缺点五个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准备程度与影响因素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由表4可知,大学生公民参与水平、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及服务优点与其对志愿服务的准备程度之间均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服务缺点与准备程度之间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影响大学生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因素中,公民参与水平、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服务优点、服务缺点五个维度之间两两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p<0.05),且前四个维度两两之间呈强相关,而服务缺点与前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弱。

2.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大学生的准备程度与影响因素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关系,本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由表5可知,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水平、服务优点和服务缺点对其志愿服务准备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其中公民参与水平、服务优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39;β=0.324),服务缺点则呈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75),而幸福感和服务自我效能感对准备程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42;β=0.135;p>0.05)。

表5 准备程度与影响因素五维度的回归分析

结合前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公民参与水平、服务优点两个因素与准备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并能对准备程度进行正向预测,而服务缺点与准备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对准备程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公民参与水平越高、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的优点越多、缺点越少的大学生,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准备程度越高。当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带来的益处时,就能对该志愿服务有更高的接受度和更强的参与意愿,并产生积极参与的动机。从组织者角度来看,当能够减少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缺点给大学生造成的担忧时,就能够反向促进大学生参与该志愿服务。

此外,在五个影响因素中,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和准备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在回归分析中,二者对准备程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还未实际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所以对幸福感和对该志愿服务的自我效能感认知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导致回归分析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四、讨论与建议

从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人数情况可知,真正参与过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总体占比较低,但是从被调查对象的参与意愿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认同大学生助力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使用与素养提高的益处,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数字时代,青年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是家庭场景中的常见现象,但目前社会各方尚未与高校大学生组织形成合力来高效推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培训。这就要求政府、社会与高校从多方面努力,为老年人接受智能技术志愿服务提供机会,也为大学生参与助推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实践提供渠道与平台。鉴于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水平、服务优点和服务缺点对其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准备程度的显著预测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大学生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

(一)社会高校齐携手,增强学生公民参与意识

大学生以公民身份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行使其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能够让学生在实现公民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社会要改变对大学生的看法,正视其社会角色,大学生是能对社会负责任做贡献的成年公民。在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时,社会通过给予大学生组织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自主权,鼓励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发挥数字原住民的优势,带动老年群体乐于学习和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当社区街镇落实智能技术教育工作时,社区工作人员要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友好对接,认真对待和充分重视大学生开展的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并发挥社区的号召力,积极配合志愿服务,以增强大学生公民参与的胜任感,提升其公民参与意识。

其次,大学阶段是公民意识形成和公民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8],高校要通过宣传讲座和日常培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公民身份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行使公民权利,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思政教育与社会养老服务的融合,引起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重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观摩智慧助老相关案例,感受到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性,重视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激发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

最后,畅通社会组织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渠道,打破信息孤岛困境,为大学生实现公民参与开辟高效获取信息的渠道,使社会组织服务需求、老年人学习需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等实现多方及时共享。一方面,“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推动更多青少年方便参与志愿服务”[9],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与高校搭建助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平台,让需要智能技术教育服务的老年人、社区和社会组织能够及时与提供相应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组织取得联系,也让大学生在有提供志愿服务意愿时快速便捷地找到对应的需求方。另一方面,高校内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志愿社团等学校组织及时向学生传达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信息障碍的消除不仅能够使老年人、社区和社会组织与大学生志愿组织实现有效沟通,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比率。

(二)增益减阻共发力,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将服务优点最大化,将服务缺点最小化,让大学生既在服务中受益,又无后顾之忧,为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动力。对此,政府层面既要给予经济支持,也要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提供经济支持和政策、法律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专项资金,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资金充足,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一是为志愿服务开展场提供电脑、投影仪、VR、3D打印等设备;二是要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足够的经费,解决志愿者对参与志愿服务的经济担忧。

与此同时,政府要对大学生助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形式创新、志愿者服务时长记录等,并与大学生就志愿服务具体内容和志愿者权益保障达成一致,为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统筹规划志愿服务开展时间,服务时间既要满足老年人需求,又要有效利用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合理规划志愿服务周期、服务频率与单次时长,在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时间负担基础上实现最高效率的志愿服务。此外,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效果等进行记录,有利于规范志愿者管理,降低志愿者队伍的流动性,以保证志愿服务教学内容、流程的一致性,提高服务效率。

高校要建立起形式多样化、深层次的鼓励和奖励机制[10],让大学生多方位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的优点。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表现以及老年人对志愿者的评价,对志愿者及服务队伍进行奖励与表彰,并在学校各平台对其事迹进行宣传。既让大学生有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成就感,也能够引起其他学生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关注,并激发其参与兴趣。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分享会,向其他学生传递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收获与感受,激发其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内驱力。

最后一环在于企业,企业在招聘时可以考虑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个衡量指标。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也使得整个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环环相扣,首尾相连,以提高志愿服务的活动效能。

(三)增强服务效能,提升学生价值认同

幸福感和服务自我效能感在回归分析中虽未呈现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幸福感、服务自我效能感和准备程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故而也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服务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对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准备程度。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培训,提高学生的服务自我效能感。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也要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能够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也能够及时化解服务困境。需要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或社区要与高校增加交流频次,主动向高校表达社会组织与老年人的需求,并提前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培训,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目前使用智能技术的水平以及存在的困难。这种培训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服务能力树立信心,进而提升志愿服务的准备程度与志愿服务效率,也让大学生志愿者认识到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11]。

其次,社会和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如通过开展智能技术操作比赛的形式检验志愿服务效果。鼓励大学生创新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形式,探索学校引导、组织运作、学生主导的志愿服务践行模式[12],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服务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新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形式设立激励机制,正向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开拓创新,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获得感。

最后,大学生要改变对老年人的看法,要怀着谦逊的态度帮助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在数字反哺过程中促进大学生与老年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学习,实现两者的双向成长。同时,大学生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教学体验,得到老年人、社区和高校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13]。故大学生志愿者要正确看待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效果,在服务过程中多与老年人交流,建立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并转变对幸福感的一般认知,善于从多方面获得活动成就感,进而提高自己对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感。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遇到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使老年人与智能技术之间的“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实施老年智能技术教育是缩小“数字鸿沟”与实现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数字助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对于助推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为鼓励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法律保障,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高校的引导。总之,政府、社会组织、高校及用人单位等多方主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大学生参与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志愿服务,帮助老年人提高“数字化生活”的能力,推动终身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公民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论公民美育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