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 沧海与运河相遇之地

2024-03-11张劲文

人民画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吴桥沧州大运河

张劲文

渤海之滨、京津之南,沧州傲然伫立。这座城市得名于海,却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6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度的八分之一。在沧州这片海洋与陆地交融并存的地方,大运河从古至今奔流不息,源源不斷的活力塑造着、维护着、刷新着这块土地,沧桑巨变一直在这里上演。

大运河成就的沧海桑田

时间回溯至东汉末年,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平定北方的大局中,为了保障战略物资的运输与军队的调动,先后开凿白沟、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这些工程最终形成了渤海湾西岸最早的一条南北水道,也就是大运河沧州段的前身。

隋朝时,为了解决北方的漕运和北征高句丽需要,隋炀帝命人在曹操开通的旧渠基础上,利用部分天然河道建成了永济渠,至此沧州境内的运河基础河段便形成了。在运河的哺育下,沧州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籍籍无名,日益崛起,沧海桑田由此拉开了序幕。

唐代,沧州地界上许多河渠陆续开凿,使永济渠水道向沧州的粮、鱼、盐产区延伸,土地得以灌溉,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随着屯田制度的推行,沧州一带大量出现军屯、民屯、盐屯,成为当时重要的产粮区。

元朝后,随着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沧州的运河经济又开启了新的一幕。明永乐年间,南北漕运全部依赖京杭大运河,河运因此大兴。以运河为纽带,隆起了一条繁华喧闹的商品流通经济带。那时,沧州境内百物云集,南方大城市生产、流通的时新物品,大都在这里中转,运往周边地区;沧州本地生产的盐、粮食、鱼虾、芦苇制品、纺织品也大都在这里装船外运。南北通衢,不分昼夜。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流通给沧州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与大运河共生的狮城记忆

与其他城市不同,大运河带给沧州的不仅有繁华,也有悲凉。在隋唐大运河中,沧州段运河当时被称为“御河”或“卫河”,是海河水系的一部分。人工开凿的运河造成了众河汇流天津的局面,也给海河流域的排涝带来严重的困难。元代,御河在沧州一带,“水面高于平地”,以至于水灾来临时,沧州所有的树木、庄稼、房屋都会浸泡在水中,方圆百余里都是芦荡荒滩。

水灾的连绵不断影响了古时候沧州人的民居风格和生活习俗。这里的房屋依河坡而建,以平顶房居多,纺车一般都挂在树上。洪水一来,人们和家养的牛羊可以很快爬到平顶房上去,挂在树上的纺车也不会被洪水冲走,经济损失也就减小了许多。

沧州有一个别称—狮城,这与沧州有名的铁狮子密不可分。来到沧州东南郊,便可见到这尊昂首怒目、巨口大张、作阔步前进状的铁狮子。它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 ,身高3.8米,总重量约30吨,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铸铁狮之一。春节期间,在铁狮子旁边上演舞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沧州人对铁狮子的喜爱,也与古时的洪灾泛滥有关。在沧州地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沧州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有一条恶龙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独吞这里做龙宫,于是引发洪水,残害百姓。在洪水暴发时,一头红黄色的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与恶龙厮杀,直至把恶龙赶回东海才罢手。人们为了纪念这头雄狮,就请了一位打铁名匠,在当年雄狮跃起的地方铸成了一尊铁狮子,并给它起了个颇有气势的名字—镇海吼。

祈求平安、消弭水患,是沧州铁狮子留给祖祖辈辈沧州人的念想。后来在开通京杭大运河时,人们为了减少水患,便设置了密集的人工弯道。从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到四女寺枢纽全长94公里的河道内就有88个弯,具有“三弯抵一闸”的功能。此外,沧州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水利工程,如用灰土和糯米浆夯筑的谢家坝,还有捷地减河、捷地闸等,至今发挥重要泄洪排洪作用,是古代匠人智慧的集中体现。

历经数百年的水利建设,通过疏浚河道和开渠引水,沧州将自然环境的劣势逐步转化为了优势,最终实现了河道安澜、平安幸福。

大运河涤荡出的沧州文脉

河水匆匆,流走了岁月,却流出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文脉。运河穿过沧州,见证了沧州的古往今来,孕育了沧州人的慷慨与豪气,也成就了沧州人与运河间无法割舍的情缘。

古代,由于洪水泛滥,沧州地界的粮食产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相对于局面安稳的中原,沧州曾是边缘地界,远离政治中心。

生存的艰难让沧州人在长时段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当面临绝境的时候,只有身强体壮才能度过一时之困,因此练武强身成为了沧州人的一种生存哲学。在沧州,崇武的风气盛行,各武术门派人杰辈出。这些门派在传承武术时都制定了严厉的门规,强调徒弟忠孝、崇德、重义,这也成为沧州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明清几百年间,沧州贡献了数千名武进士、武举人。清末民初时的霍元甲、大刀王五等武术名家也来自沧州,他们倡导武术,精忠报国,成为国人称赞的英雄。

沧州武术的繁盛与大运河也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沧州的漕运及商业运输业有了发展,从而刺激了沧州镖行、装运等行业的繁荣。当时镖局每过一地,就要敲锣呐喊、插旗招摇,用以震慑人心。但由于沧州人武术本领高,为人正直,性格刚烈,为了不与当地人发生争端,南北镖行到了沧州,队伍都要扯下旗号,悄然而过,这样才会一路无事,这就是“镖不喊沧州”的规矩。

现在,沧州仍是北方的“武术之乡”,撑起中国功夫的半边天。刚猛剽悍、朴中寓鲜的武学风格,以及刚柔并济、兼收并蓄的身法技巧,彰显着中华武术物我合一、义理为先的武德精神。

除了武术,运河带给沧州的还有吴桥县的杂技文化。在过去,吴桥杂技艺人的外出演出被称为“闯码头”,因为他们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走的都是运河。随着运河商贸与运输的繁荣,吴桥杂技影响力日益扩大,后来便有了“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现在,吴桥县有了“世界杂技艺术摇篮”的美誉,吴桥杂技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同温柔富贵的江南能产生美丽诗词一样,慷慨悲凉的沧州也孕育出独特的运河文化。如今,在大运河文化带上,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木板大鼓、《诗经》文化等已成为这座城市享誉四海的名片。来到沧州,坐在河边的饭馆里,点上一份渤海梭子蟹、一份铁狮子头,再品一口清香甘冽的沧州酒,唇齿间留驻的是沧州千年来的滋味。

河海连通的未来

造物与文明的演进,赋予了沧州这片土地无限生机。通过大运河,沧州得以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相连;烟波浩淼的渤海,让沧州有了联通四方的出海门户。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因其陆海通达的区位优势而生机勃勃。如今的沧州市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她位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冀中南城市群及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雄安新区的东南门户、中国大运河旅游规划“十六节点”重点城市之一。这些优势,给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沧州市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点推进落实。目前,流经沧州境内八个县区的大运河全部贯通,13.7公里的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东光武术公园、吴桥杂技大世界等在内的运河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已经建成,大运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200多个村落正在打造成为绿荫环绕、环境优美、宜居舒适的美丽乡村。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正焕发出璀璨光彩。

在紧靠大运河文化带的同时,凭借渤海新区的海岸线和港口优势,沧州向海探索,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黄骅港—昔日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已逐渐由单一煤炭港转型为综合港口。随着港口功能不断完善和集疏运体系日益健全,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加速集聚,沧州的海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一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渤海湾(沧州)—海湾合作论坛、中国航海日活动周等活动在沧州落地,沧州与中东欧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接合作不断深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截至2023年底,黄骅港全年吞吐量再破3亿吨,已经开辟了35条内外贸航线,同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外200余个港口通航往来,沧州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正显著提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渤海之滨,运河之畔,沧州正在着力推进沿海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这座“河海狮城”,已经乘势而起,正在奔向未来。

猜你喜欢

吴桥沧州大运河
吴桥杂技团青岛巡演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观大型杂技历史剧《江湖》有感
首届中国吴桥江湖文化节领衔景区“五一”演出
文化惠民的“吴桥经验”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