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岛的13个瞬间:一场被遗忘40年的现代化战争(五)

2024-03-11三土

轻兵器 2024年2期
关键词:阿军主峰斯坦利

三土

英军用直升机将L118 105mm轻型榴弹炮吊运到一线,它们在第二阶段的山地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战朗顿山

自从圣卡洛斯登陆之后,皇家海、空军在战争中的位置便退居次席,战斗主要靠陆战队第3突击旅和陆军第5步兵旅的9000多人兵力进行。这一阶段主要是山地作战,英、阿两军展开残酷的逐山争夺。由于疲劳与严寒,英军不得不力求速战速决,从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兵力,甚至没有保留预备队。最终,英军利用火力和单兵素质的优势,拿下作为斯坦利防御圈支撑点的若干关键山头,成功将阿军压缩到斯坦利城区周边的狭窄区域内。

从1982年5月28日起,英军开始为新一阶段的作战做准备。他们顶着大风、浓雾和雨雪,用了1周多的时间,将部队逐步集结到肯特山周边,清除了相关区域内的阿军巡逻队,并通过直升机运来野战炮兵第29营、第79营以加强火力。6月11日晚间,在经过数天的侦察与休整、补充后,英军同时向斯坦利周边3个高地发动大规模袭击,这是阿军在斯坦利外围构筑的三道防线中的第二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英军的大致分工是,第3伞兵营负责夺取朗顿山,第45突击队直取两姐妹山,第42突击队则前往争夺哈里特山。

最早打响的是朗顿山方向。该山位于斯坦利防御圈的西北角,自西向东横亘1.6km,制高点海拔183m,虽然不是很高,但山崖陡峭,最大落差超过90m,易守难攻。守军隶属于奥提兹·吉梅内兹中校率领的陆军第7团,该团防守的战线长达11km。负责朗顿山这一段的是由卡洛斯·卡里佐·萨尔瓦多雷斯少校指挥的1个连,有3个排,并且得到带着5挺12.7mm大口径机枪的陆战队机枪连一部的加强,此外还有第10工程兵连1个排作为预备队。但问题是,阿根廷人根本未料到英军会选择从这里发动进攻,而且他们认为,即使英军进攻,时间也会选在白天或者黎明前,甚至为此关掉设在山顶上的1部法国制“拉西特”战场侦察雷达,失去了提前发现敌人的重要机会。

英军直升机为肯特山附近的部队运送弹药,前方地面上是1挺当时仍有少量装备的L4轻机枪

防守斯坦利外围阵地的阿根廷陆军士兵,虽然也配备有夜视仪等当时的先进装备,但整体素质和训练水平远逊于英军

第3伞兵营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并不清楚阿军防线的确切位置,昼间观测和夜间侦察都没有发现。因此,该营计划派出2个连发起进攻,其中A连负责夺取朗顿山以北不到500m的一个附属高地,并以此作为火力点,B连负責攻击山头西侧,争取在A连火力支援下,沿着山脊向前推进。但这个计划恰好让他们碰上守军防御力量最强的部分,结果可想而知。

英军另一个不了解的情况是,阿军在朗顿山前的开阔地上布下大量地雷。事实上,阿军为了抵御英军进攻,提前在全岛布下4.5万多枚地雷,其中既有FMK-1 Mod.1等型号的反步兵雷,也有FMK-3/5反坦克雷,给英军造成很大麻烦。其中,只有5%左右在战争中被引爆,战后岛上留下至少146处雷区,这些隐患至今未能解决。后来,英国人指控阿方布设地雷过于随意,而且保留的布雷记录不完整,阿方则只承认斯坦利外围作战时的最后几场布雷行动因为是匆忙完成的,所以未能留下准确记录。

当晚21:15,英军的2个连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开始最后的跃进,意图悄无声息地接近阿军防线,但1名士兵意外踩响地雷,被炸成重伤,突袭的打算也就此落空。双方开始猛烈交火,打得不可开交。英军A连直奔朗顿山北部的附属高地,却发现那里早有阿军防守,并遭到轻武器和迫击炮拦截,只能放弃建立火力点的打算,暂时后撤。B连则被阿军陆战队的大口径机枪封锁在山头西侧的峭壁下,难以脱身,而且伤亡很大。

阿军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勃朗宁M2机枪,是阿根廷在196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几款步兵武器之一,其特点是威力大、性能可靠,而且用途广泛。作为对手的英军装备的也是同一型号,早在二战期间,英国就通过租借法案而获得M2机枪,并以Mk.1的名义列装部队。战后,英军继续装备这款性能优异的武器,并购买许可证自行生产,称之为L1A1重机枪。与原型相比,L1A1的枪管更换了提把和扳机,枪管长度也减少到914mm。之后推出的改进型L1A2枪管长度增加到1143mm,可加装瞄准镜,主要用于车载防空。

英军工兵引爆阿军埋设在道路上的地雷

战后英军工兵集中销毁发现的阿军反坦克地雷

阿军的M2机枪射击效率很高,将英军打得焦头烂额。此时作为进攻方的英军却没有这种武器掩护,因为L1系列比较笨重,难以伴随部队机动。英军因前进受阻,不得不呼叫已方的榴弹炮和迫击炮,对山头阿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一时间,英军发射的照明弹和阿方机枪弹的曳光轨迹交织在一起,爆炸的火光和巨响此起彼伏。随着阿军的机枪火力点被逐一打掉,密集的防御火力终于有所松懈,英军再次向前推进,只是速度依旧很慢。阿军也将工兵排预备队派上来,发起一轮反攻,但未能奏效,负责指挥的阿尔贝托·拉莫斯中尉和胡安·巴尔迪尼少尉先后战死。双方在朗顿山的血战持续好几个小时,最后英军终于攻占山头西侧,但付出了B连半数伤亡的代价。该连的伊安·麦凯伊中士,就是在用手榴弹攻击最关键的一个阿军工事时阵亡的,他也因此成为马岛战争期间2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

接下来的战事由A连接手,继续沿山脊开展攻击。驻守无线电山的阿军派出一个排前来支援,很快全军覆没。霍夫雷准将认为朗顿山失守已无可挽回,于是下令取消后续的增援。这也帮助英国人取得最终胜利,到天亮之前,整座山头都被英军攻占。在这场持续将近10个小时的战斗中,共有19名英军官兵阵亡,至少35人受伤。对英国人而言,这是马岛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一仗。阿方至少战死29人,其中可确认身份的包括第7团21人、陆战队3人、工程兵1人,另有50多人被俘,而萨尔瓦多雷斯少校带着剩余人员,在战斗结束后成功撤下阵地。

“祖鲁!”

对两姐妹山的进攻本应在朗顿山打响之前发起。之所以称之为“两姐妹”,是因为它有2座主峰,西侧主峰高约300m,东侧则稍矮一些,两山绵亘大约3.2km,地形同样易守难攻。负责攻打这里的第45突击队计划投入3个连,其中X连加上1个额外的“米兰”导弹排,计划夺取西侧主峰,然后建立阵地,为Y连、Z连提供火力支援,再由后者从东侧主峰的东、西两面发起进攻,消灭阿根廷守军,最后占领东侧主峰。但X连因为携带有重武器和大批弹药,而且需要穿过一片泥潭沼泽,抵达集结区域的时间比计划迟了2小时,因此战斗半夜时分才开始。

对手方面,两姐妹山的防御力量相比朗顿山并不算强,只有2个连守军,而且分属两个指挥系统。其中,里卡尔多·柯登少校指挥的第4团C连据守西侧主峰,共有170人,装备有大口径机枪和迫击炮,而奥斯卡·海梅特少校带领的第6团B连大约120人,作为预备队据守东侧主峰。

山头简易工事中的阿军士兵,身上缠绕着M2大口径机枪的实弹链

英国根据勃朗宁M2特许生产的L1A1重机枪,个别细节上有所变化

战斗一开始,英军X连以第3排作为先锋,朝西侧主峰发起强攻。但在接近主峰时,遭到主峰阿军大口径机枪的拦截,东侧主峰的阿军也调转机枪,朝着英军远距离射击。从两个山头射来的无数红色曳光弹,组成猛烈的交叉火网,将英军压制在山坡上,一时间进退两难。而此时英军的榴弹炮和迫击炮却无法提供支援,因为双方距离太近,已处于短兵相接状态。X连的士兵们不得不分散隐蔽在岩石后,一边观察阿军机枪火力点的位置,一边试图从峭壁上找出可以接近阿军战壕的攀登路线。

英軍使用Mk.1重机枪担任滩头阵地防空任务

随后,第2排带着作为火力支援的“米兰”导弹,冒着弹雨向山顶前进。“米兰”导弹是由法、德合作的欧洲导弹公司研制的第二代轻型反坦克导弹,1962年开始研制,1974年正式列装。该型导弹采用目视瞄准、红外半自动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制导方式,在当时十分先进。而且整个导弹系统质量只有15.5kg,其中弹体质量6.7kg,战斗状态全长1.2m,而有效射程却达2000m,垂直破甲能力超过650mm,相对于体型来说,威力堪称巨大。该型导弹用途广泛,除反坦克作战,还可以射击固定工事以及低速的空中、水面目标,并可安装在车辆、直升机等多种平台上,使用十分灵活。“米兰”导弹的突出优点之一是最小射程只有25m,初速仅为75m/s,因此特别适合在狭窄地域作战,是巷战、近战的理想武器。“米兰”导弹配备2名操作手,其中1人负责装弹及携行备用弹,另1人负责瞄准和发射,并且需要持续瞄准目标直至命中为止。阿军火力点的正面投影面积虽然比T-55坦克小得多,但在“米兰”导弹400m距离上着靶误差不超过0.5m的精度水平下,仍然无处遁形,而且弹头内的2.7kg黑索金和TNT混合炸药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最坚固的工事。因此,“米兰”导弹成为马岛战争期间英军对付阿军工事最有效的武器,尽管其单价达到2万英镑,比66mm火箭弹和84mm无后坐力炮弹高出很多,但它基本能够做到“一击必杀”,整体费效比反而更加合算。在被“米兰”打掉最重要的若干机枪火力点后,阿军气势渐失,防线开始崩溃,士兵纷纷逃散,消失在夜幕中。到黎明前,X连终于拿下西侧主峰。守军至少5人阵亡,包括柯登少校在内的54人被俘,其他阿军带着伤员撤往东南4.8km之外的摇晃山。

英军在朗顿山战斗中伤亡惨重

战斗开始前,1名英军士兵帮助同伴在脸上涂抹伪装油膏

因沼泽通行困难,英军完成集结的时间有所推迟,导致两姐妹山战斗在朗顿山战斗之后打响

阿军设在山头的一处简易机枪工事,顶部和两侧都没有遮蔽物,导致人员很容易被英军火力杀伤

英军的1具“米兰”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内装导弹的发射筒暂未装上

英军进攻两姐妹山时与阿军短兵相接的绘画作品

英军使用“米兰”导弹射击阿军机枪火力点的绘画作品,在导弹射出的同时,空发射筒会自动向后飞出

第45突击队朝着斯坦利进发,纵队末尾的彼得·罗宾逊在背囊上插了一面英国国旗作为识别标志。后来这张照片成为马岛战争的标志性照片

英军医护兵冒着流弹风险抢救伤员

当X连陷入苦战时,第45突击队指挥官决定临时改变作战计划,让Y连、Z连尽快夺取东侧主峰,以避免X连在两侧火力夹击下遭受更多伤亡。将近午夜时分,Y连在隐蔽接近东侧主峰时,不慎暴露目标,本来注意力已经被X连吸引过去的阿军立刻掉转火力,铺天盖地一顿炮弹打来,当即造成多人伤亡,冲在前面的2个排也陷入与阿军的缠斗中。但临时配给Z连的第40突击队“米兰”导弹操作手表现神勇,一举打掉压制着他们的1个阿军火力点。Z连趁势发起冲锋,全连齐声高喊着该连的作战口号“祖鲁”,一鼓作气夺取阿军几个支撑点,自身无一伤亡,顺利打开通往頂峰的道路。Y连也稳住阵脚,在炮火支援下,继续用刺刀和手榴弹清扫山头南侧的阿军阵地。阿根廷守军见势不妙,只留下1个排掩护,主力则撤往摇晃山。留下的这个排有4人阵亡,其余人后来均安全归队,其中列兵奥斯卡·波尔特罗涅利因“手持机枪挡住敌方多次进攻”获得英勇作战勋章。在发起进攻2个半小时后,Y连、Z连夺取东侧主峰。第45突击队在此战中共有4人阵亡、10人受伤。(待续)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阿军主峰斯坦利
斯坦利·罗森:分析中的形而上学
缺只角
幽 古
傅占魁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生命之外
人狮大战
前途无量
前途无量
登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