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肥料对重庆地区“长林”系列油茶3个品种幼树生长的影响

2024-03-11曾清苹晏巧李果李彬宋妮吴念彭川王晨阳娄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长林冠幅专用

曾清苹 晏巧 李果 李彬 宋妮 吴念 彭川 王晨阳 娄利华

摘要 [目的]為获得重庆地区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方,对定植后的2年生油茶“长林”系列3个无性系幼树进行为期3年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适宜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施肥比例,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11月施用复合肥(C0.5,0.50 kg/株),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C0.25O0.5,无机肥0.25 kg/株,有机肥0.50 kg/株),油茶专用有机肥(O1,1.00 kg/株)以及空白对照(CK),测定油茶幼树的树高、地径及冠幅等指标来比较和分析肥料类型间的差异。[结果]施肥促进油茶高生长,但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以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效用最好,与CK相比,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增长量分别为38.46%、10.77%、22.22%;施肥显著影响油茶地径、冠幅生长(P<0.05),以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处理增长量最大,与CK相比,地径增长量分别为125.33%、47.76%、12.87%,冠幅增长量分别为30.30%、13.00%、46.75%。[结论]复合肥与油茶专用有机肥配施对“长林”系列油茶提质增效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肥料类型;长林系列油茶;树高;地径;冠幅;增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09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2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ypes on Growth of Changlin Clones in Camellia oleifera in Chongqing

Abstract [Objective]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fertilizer formula for the growth of Camellia oleifera, a 3-year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ree kinds of Changlin clones in Camellia oleifera, and the optimal fertilization ratio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Camellia oleifera was selected,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amellia oleifera. [Method]Four treatments were set up in this experiment, that is, compound fertilizer (C0.5, 0.50 kg/plant), compound fertilizer + organic fertilizer (C0.25O0.5, compound fertilizer 0.25 kg/plant, organic fertilizer 0.50 kg/plant), organic fertilizer (O1, 1.00 kg/plant) and the control (CK). Tree height, basic diameter and crown diameter of young Camellia oleifera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ertilizer types and varieties.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promoted the height growth of Camellia oleifera, but the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among four types of treatments,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 special organic fertilizer had the best effect for Camellia oleifera, compared with CK, the two-year growth amount of Changlin 3, Changlin 4 and Changlin 40 was 38.46%, 10.77% and 22.22% higher, respectively.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growth of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of Camellia oleifera (P<0.05), and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 special organic fertilizer for Camellia oleifera treatment group had the largest growth amount, compared with CK, the growth amount of ground diameter was 125.33%, 47.76% and 12.87% higher, respectively, and the growth amount of crown width was 30.30%, 13.00% and 46.75% higher,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organic fertilizer for Camellia oleifera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hanglin clones in Camellia oleifera.

Key words Fertilizer types;Changlin clones in Camellia oleifera;Tree height;Basic diameter;Crown diameter;Increment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小乔木,适生于温暖湿润的山区或者低山丘陵地带,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4]。油茶以产茶油为主,茶油中含9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具有调节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癌症等功效,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软黄金”[5]。油茶具有2 300余年的栽培历史,2008年以后,油茶产业受到国家重视,其发展突飞猛进,重庆作为全国15个重点栽植省(市)之一,栽植面积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长林”油茶优良无性系是经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引种并选育的在重庆地区表现良好的适生种。目前,关于长林系列油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表现[6-9]、育苗技术[10-11]、配置优化[12-13]、果实品质[14-17]、油茶籽含油率及化学成分[18-21]等方面。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肥料种类趋于多样性,种类不同,功效不同。为进一步探索肥料类型对“长林”系列油茶幼树生长的影响,实现油茶专用肥生产转化,笔者以“长林”油茶系列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油茶专用有机肥、复合肥及两者配施对油茶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油茶幼林集约化经营、无机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油茶基地(109°02′07″ E,28°20′16.00″ N)內,海拔490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0 ℃,7月最热,月均温为27.5 ℃,1月最冷,月均温5.0 ℃,年降雨量1 325 mm,夏季降雨量约490 mm,降雨充沛,年日照时数1 213.7 h。土壤为红黄壤,酸性。油茶基地建于2018年,总面积35.33 hm2,土壤背景:pH 5.07,有机质含量24.04 g/kg,全氮含量1.27 g/kg,全磷含量0.60 g/kg,全钾含量17.48 g/kg,碱解氮含量87.68 mg/kg,有效磷含量21.18 mg/kg,速效钾含量61.96 mg/kg。

1.2 试验材料

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均为2年生优质裸根苗,种植密度为2 m×3 m。试验区仅除草未进行施肥处理,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氮磷钾含量为45%)购自当地市场农资店,油茶专用有机肥由南昌赣林油茶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成分: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50%,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6%,水分(游离水)含量≤15%,pH 5.5~6.0,微量元素≥0.5%,有效活菌数为0.20亿/g,总砷(以As计)≤30 mg/kg,总镉(以Cd计)≤3 mg/kg,总铅(以Pb计)≤100 mg/kg,总铬(以Cr计)≤300 mg/kg,总汞(以Hg计)≤5 mg/kg,蛔虫卵死亡率95%~100%,大肠菌值10-1-10-2。

1.3 试验设计

2017年12月选择地势平缓、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块,完成整地并施足底肥:油茶专用有机肥(3 kg/株);2018年3月完成油茶造林,苗木采用2年生嫁接苗,待苗木成活后,于2019年11月进行施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空白对照(CK,不施肥),复合肥(C0.5,0.50 kg/株),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C0.25O0.5,复合肥0.25 kg/株,油茶专用有机肥0.50 kg/株),油茶专用有机肥(O1,1.00 kg/株),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处理。施肥时间为每年11月,施肥方法为沟施,沿油茶冠幅滴水线处挖沟,沟宽约20 cm,深约20 cm,长度为林冠直径的2/3,施后立即覆土。

1.4 生长量测定

1.4.1 本底调查。

2019年11月,于林地内选取生长期、长势、树体大小基本一致的优质油茶,对参试油茶进行每木检尺,即测定其树高、地径和冠幅。树高与冠幅采用带刻度的标杆进行测量,地径采用电子游标卡尺(Mitutoyo 500-197-20)进行测量。

树高测定标准:由地面至主梢顶部;地径测定标准:离地10 cm处油茶主干直径;冠幅测定标准:油茶枝条伸展的最大距离,沿南北、东西2个方向。

1.4.2 生长情况测定。

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对油茶“长林”系列3个无性系树高、地径和冠幅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施肥处理间油茶株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类型对“长林”系列不同油茶幼树生长的影响

2.1.1 树高。

由表1可知,施肥促进油茶树高生长,2020—2022年,长林40号、长林4号、长林3号2年树高增长量以C0.25O0.5处理最高,O1和C0.5处理次之,CK最低,但4种施肥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CK相比,长林40号O1、C0.25O0.5、C0.5处理2年增长量分别高11.11%、22.22%、12.70%,长林4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高7.69%、10.77%、7.69%,长林3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高18.46%、38.46%、26.15%。

2.1.2 地径。

施肥促进油茶地径生长,由表2可知,与CK相比,长林40号O1、C0.25O0.5、C0.5处理2年增长量分别为14.62%、12.87%、15.20%,长林4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为15.67%、47.76%、23.13%,长林3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为20.00%、125.33%、61.33%。

2.1.3 冠幅。

施肥促进油茶冠幅生长,由表3可知,与CK相比,长林40号O1、C0.25O0.5、C0.5处理2年增长量分别为33.77%、46.75%、22.08%,长林4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为18.00%、13.00%、17.00%,长林3号油茶O1、C0.25O0.5、C0.5处理分别为24.24%、30.30%、21.21%。

2.2 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肥料既能为油茶生长提供必需营养元素,又能改善油茶林土壤性质,提高肥力[22]。按性质将肥料分为无机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随着油茶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生长、产量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

2.2.1 无机肥。

无机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等,其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氮肥促进油茶树高、地径、冠幅生长,磷肥促进油茶根生长、花芽分化,钾肥提高茶果出籽率、含油率[23-24]。蔡坚等[25]研究了缺素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抑制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对幼苗叶片影响不显著。刘庆定等[26]研究发现,施肥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作用表现为冠幅>树高>新稍长>地径。谢阿琼[27]研究了无机肥对“长林3号”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施复合肥200 g/株+尿素50 g/株促进春稍数量和长度增长,5月施复合肥250 g/株+磷酸二氢钾15 g/株促进花芽分化,7月施复合肥200 g/株+磷酸二氢钾15 g/株促进油茶单果重,或在7月施复合肥200 g/株促進茶果出籽率、出仁率。无机肥的应用提高了油茶产量,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施用最多的肥料类型,但过量施用、滥用,使土地超重负荷,出现土壤酸化、板结、营养失衡等问题。

2.2.2 有机肥。

有机肥又被称为农家肥,主要成分包括腐殖酸、氨基酸、核酸及其降解物等[28],其肥效长,可增强植树抗性,改善土壤结构。谈太腾等[29]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油茶中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油茶长势普遍较好,生长茂盛,无病虫害。陈武彬[30]研究也表明,油茶叶片、果实病害感病植株数量均表现为羊粪施肥<鸡粪施肥<有机无机肥施肥<复合肥施肥,说明有机肥施用有效增加油茶抗性。胡恩旗等[31]研究表明,有机生物肥提高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且效果优于控释肥和复合肥。有机肥虽对油茶生长和产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有机肥见效慢,杂质多,肥性热和针对性弱,单一施用难以满足现代油茶生产要求。

2.2.3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指特定微生物经诱变、复壮、发酵后,以粉煤灰、褐煤、草炭为载体制作而成的生物制剂,含大量微生物。微生物以庞大的菌丝网状结构存在于土壤中,可增大植物根系吸收面,降低植物与土壤间液流阻力,促进根系吸收水分、磷、铜、锌等元素[32];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分泌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激素,刺激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33];微生物捕食病原菌,分泌非挥发性的杀菌活性物质,消解病原菌细胞质,抑制病原菌繁殖,分解土壤有机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提高植物抗逆性[34]。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及保护环境的作用,其种类繁多,可分为细菌型(固氮、解钾、解磷等)、真菌型(多促进根生长)、放线菌型(抗植物细菌性病原菌)、复合型(多种微生物复合或微生物与无机、有机复合)[35]。

近年来,微生物菌肥在菌根化育苗、引种、逆境造林及林木病害防治方面成效显著,成为新型肥料研究的热点。土壤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利共生体——菌根(Mycorrhiza),约97%有花植物可形成菌根[36-37]。油茶是菌根植物,能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形成共生关系[38],接种AM真菌有助于加速土壤磷矿化,提高根际磷酸酶活性,同时有机磷改变菌根化油茶根系形态[39],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谭明曦等[40-41]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增加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提升油茶光合能力。王东雪等[42]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能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抗逆性。苟志辉[43]从油茶根际土中分离提纯出固氮、溶磷及解钾菌,将其按1∶1∶1组合优化,以膨润土和草炭混合物为载体制成功能菌复合菌肥,与化学肥料混合测定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菌复合菌肥(40%)+化学肥料(60%)混合施肥显著影响油茶生长,其中苗高增幅45.4%,新生根数增幅27.4%,地径增幅19.1%。可见,AM、固氮、溶磷及解钾菌作为生物菌肥适用于油茶种植。但目前油茶专用的生物菌肥研究较少,且大多局限于科学研究领域,市场化推广与应用鲜见,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对油茶生产发展潜力巨大。

3 结论与讨论

油茶专用有机肥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及大量有效活性菌,集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肥优点于一体,其作用表现在: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延缓肥质释放速度,吸附矿质元素,调节土壤pH,改善土壤营养元素供给;②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补足油茶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刺激油茶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促进油茶提质增产[23-24];③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有助于提高油茶根际土壤氮、磷、钾的利用率,增加土壤活性[33-34],在提高油茶树势、产量及品质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油茶可持续发展。朱丛飞等[44-45]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赣无”系列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专用有机肥促进油茶株高、地径和冠幅生长,进一步表明4月施油茶专用复合肥150 g/株,10月施油茶专用复合肥150 g/株+油茶专用有机肥1 000 g/株有效增加油茶春梢和叶片酶活性,提高叶片养分含量,这与该试验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0.25 kg/株与油茶专用肥0.50 kg/株混合施用效果最强,与CK相比,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树高增长量分别为38.46%、10.77%、22.22%,地径增长量分别为125.33%、47.76%、12.87%,冠幅增长量分别为30.30%、13.00%、46.75%。油茶专用有机肥的施用在改善土壤质量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了油茶抗性。

油茶专用有机肥不仅刺激油茶营养生长,对油茶生殖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刘卉等[46]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赣无”系列油茶果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施用环境下,茶果果形更加圆润。朱丛飞等[44]研究结果也表明,茶果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油茶专用有机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复合肥>CK,与CK相比,油茶专用有机肥处理组油茶干籽率和鲜果出油率分别增加35.37%、180.00%。关于“长林”系列油茶产量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特征将作为下一步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刘凯,张乃燕,王东雪,等.油茶岑软系列优良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10):22-26.

[3] 林萍,姚小华,滕建华,等.油茶5×5全双列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5):26-32.

[4] 陈勇,赵渝丽,杨小平,等.重庆市油茶优树调查与初选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156-161.

[5] 汤富彬,沈丹玉,刘毅华,等.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7):108-113.

[6] 汪舍平,徐勇敢,黄广远,等.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引种表现及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9):76-79.

[7] 杜洋文,邓先珍,程军勇,等.油茶长林系列品种在引种地性状表现综合评价[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6):17-19.

[8] 王军峰,葛永金,麻秀新,等.油茶高产品种“长林”系列的引种及性状观测[J].江西林业科技,2013,41(1):18-20,52.

[9] 周伟国,王开良,黎曙光,等.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C]//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北京:中国林学会,2009:436-442.

[10] 袁颖颖.油茶育苗容器规格筛选与施肥方案优化试验[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2.

[11] 赵葛恩,楼枝春.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良种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3):52-53.

[12] 曹永庆,姚小华,林萍,等.‘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9):7-11,26.

[13] 毛根松.长林系列良种油茶搭配混栽在油茶基地的推广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8):120-121.

[14] 杨雨晨.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开花结实及果实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15] 杨雨晨,舒常庆,姚小华,等.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44(3):562-569.

[16] 江源,姚小华,曹永庆,等.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J].经济林研究,2016,34(3):42-48.

[17] 卜付军,张玉虎,余海滨,等.北部边缘区油茶长林系列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4):53-58.

[18] 梁文杰,应苗苗,戎建涛,等.温州地区引种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研究[J].中国油脂,2019,44(1):53-55.

[19] 李海琳,刘京晶,朱国华,等.HPLC法测定“长林”系列油茶籽种仁中2个主要黄酮苷含量[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12):124-128.

[20] 倪榮新,秦玉川,刘本同,等.长林系列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5):18-20.

[21] 朱功良,周伟国,黎曙光,等.长林系列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4):21-23.

[22] 范富,李绍军,纪艳,等.配方施肥研究展望[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2000(3):69-76.

[23] 李安亮,陈永忠,王瑞.油茶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36-40.

[24] 俞小鹏,白玉杰,俞元春,等.施肥对油茶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5):731-735.

[25] 蔡坚,丁晓纲,张应中,等.缺素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53-56.

[26] 刘庆定,王毅,张平安,等.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3):58-60.

[27] 谢阿琼.施肥对油茶“长林3号”生长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22(1):72-74.

[28] 王华静,吴良欢,陶勤南.有机营养肥料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3,12(1):110-114.

[29] 谈太腾,方爱华,朱峰,等.生物有机肥对油茶中幼林生长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8):199,206.

[30] 陈武彬.不同肥料对油茶幼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9(2):27-28,30.

[31] 胡恩旗,胡香英,林尤奋.不同药剂喷施处理对海南油茶保花保果效果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7,37(2):58-61.

[32] 薛松.菌根学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贵州林业科技,2017,45(1):51-55.

[33] 郑来友.菌根化育苗造林技术——促进植被恢复的一项有效措施[J].林业实用技术,2010(5):58-60.

[34] 杨雪,张龄祺,刘吉开.菌根研究进展简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S1):85-87.

[35] 陈晓滨,刘少群,刘成,等.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14-17.

[36] SMITH S E,READ D J.Mycorrhizal symbiosis[M].3r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8.

[37] 刘润进,陈应龙.菌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8] 黄雨轩,李晓跃,张林平,等.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43(1):84-95.

[39] 林宇岚,李正昀,张林平,等.有机磷和AM真菌对油茶生长、根系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1,39(1):121-128,210.

[40] 谭明曦,文旺先,林宇岚,等.AM真菌和无机磷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2,40(1):36-44.

[41] 林宇岚,王琳,楼玫娟,等.AM真菌与有机磷配施对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1,43(1):136-143.

[42] 王東雪,张乃燕,陈国臣.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1,40(4):259-261,273.

[43] 苟志辉.油茶根际功能菌株的组合优化及菌肥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44] 朱丛飞,罗汉东,胡冬南,等.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8):60-65.

[45] 朱丛飞,罗汉东,胡冬南,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6):39-44.

[46] 刘卉,涂淑萍,胡冬南,等.不同类型肥料对赣无系列油茶果形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3):59-63.

猜你喜欢

长林冠幅专用
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的单木冠幅数据在桉树林分蓄积量估测中的应用1)
A FRACTIONAL CRITICAL PROBLEM WITH SHIFTING SUBCRITICAL PERTURBATION*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胡先煦 昔风起长林 今主角三连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