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西药房“分-全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10陈淑华陈婉霞梁钰华
陈淑华 陈婉霞 梁钰华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1400)
在医院的药学部中,门诊西药房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比较突出的科室,在这个部门实习的成效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体实习的质量[1]。近年伴随着医学体系的持续变革,患者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药品供应型”到现在的“患者为中心”,这就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大量新型的医药学人才,而药学专业的实习生是最主要的西药房储备人员[2]。在“三医”联动改革的不断深化下,我国的医疗机构正在由过去的依赖于医生开出的“供药式”逐渐过渡至以患者为本的“药学服务式”发展[3]。传统的“大锅饭”模式的带教方式单一且枯燥、缺少基础医学知识和合理用药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分-全带教”的新思路形成,即按照“集零成一,化整为零”的原则,实施分层式的教学[4]。本文分析医院门诊西药房"分-全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药房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7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药学部门诊西药房实习的的48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22~28岁,平均(23.06±1.37)岁,包括专科生15名、本科生20名、研究生7名、进修生6名。
1.2 方法
(1)建立实习档案,根据每名实习生的文化背景、学历、知识水平和适应性,进行个性化的培训,让实习生得到更好的个性化培训[5]。科室可以采取两人一组的方式,将实习生分为“优”和“一般”两个等级。分级“一般”的实习生可以通过对“优”级别的实习生进行培训,快速地提升自己在药剂和临床方面的专业知识;等级“优”的实习生通过对等级“一般”的实习生进行辅导,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从而使自己的交流水平得到提升。
(2)准备阶段:进行新生入学培训,带教教师通过讲话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带教方式和思想,实习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挑选合适的导师,使每名实习生都感到受到重视与尊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6]。成立一个“双师带教”的导师队伍,包括一名指导教师和一名实习教师,同时对实习生做出教学指导名实习生,从而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3)从课本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医学院校的老师主要以讲授理论性的内容为主要内容,多数实习生的知识结构落后,与临床相脱节。本院药学部门诊西药房实行“分-全带教”的授课方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每1~2个星期轮换一次窗口学习,带教教师依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特点,结合教材、药物说明书、临床指南和相关的文献进行带教,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到药师的身份,熟悉药物的配置和审核[7]。
(4)药学服务技能实践阶段:注重对临床思维、药学知识的全面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培训,旨在让实习生在日常的门诊西药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药学信息咨询服务、患者用药辅导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转换成更加实际的药学服务操作技巧,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8]。
(5)处方点评: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要求,药房人员需要进行日常的处方点评,因此,将处方点评列入了药剂科实习生的培训课程中。采用“分-全带教”方式,根据药房《问题处方干预记录本》,指导实习生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主动分析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带教老师做好指导和补充工作,从而提升实习生对药方的审核和处理问题的水平[9]。
(6)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参加《药品用药咨询》的课程,并对实习生进行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 repamanagament,MTM)服务的模拟训练,并以个案为依据,对实习生进行药品使用的辅导工作。在进行授课之前,带教教师需要指导实习生对各个诊断单元疾病、常见并发症、常用药物以及各剂型的特性进行梳理和总结[10]。带教重点: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调换,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②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实习生逐步学会科学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并学会如何收集药品的资料,以及如何对药品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采用进行一对一 MTM仿真培训的方式,由带教教师扮演患者的角色,由实习生扮演咨询药师的角色,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事先进行安排,在2个工作日之前,带教老师将模拟咨询的处方信息(包括用药史、过敏史及现用药物等)发送给实习生,让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②根据指导教师的提示,实习教师将目前患者使用的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率、常见不良反应和相关的推荐等内容告知实习生,指导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评估;③对实习生进行实地的仿真培训,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了记录,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实习生对培训内容的了解,从而提升实习生的整体药学服务水平[11]。
(7)现场危机处理: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生深入思考,查找每日配药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并对其进行剖析,指导实习生在配药失误时应如何采取应对方法,比如怎样对患者进行说明,防止产生医疗争议或者不良反应,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技能。在病案现场的紧急情况下,最关键的是教会实习生正确处理药物使用问题并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联系[12]。首先,指导教师让实习生们研究最近一年来医院的《药物配置错误登记表》,并指导实习生们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方法,研究药物配置错误的产生机制。其次,指导实习生在发生调配错误后,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纠正,例如:“怎样与患者取得联络,怎样对患者进行说明,怎样防止产生争议,怎样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临床实习生在平时工作中容易导致患者用药失误的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对患者用药的每个细节进行把控[13]。并运用个案研究法,透过实际的沟通事例,教授实习生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及如何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带教教师模仿患者,说出可能发生的以下抱怨:“这次的药物和之前的不同,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问题?”“之前的药不是挺好的吗,医生怎么忽然要换一种药,这次的价格怎么这么高?”“你怎么觉得这个药是对的?”实习生要学会将医患之间的谈话记录下来,并试图将自己在实习中所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能,来考虑和解答以下问题:①非语言技能训练:要怎样利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倾听等非语言交流技能让患者平静下来;②言语技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利用自己的交际技能,从患者及其家属处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正确地解决患者和医师之间的意见分歧引起的冲突;③应用临床医学理论训练:在实践中,怎样利用所掌握的理论,消除患者对药物的怀疑,增强患者对用药安全的信任感;④药学信息服务练习:通过与医师讨论病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信息[14]。
(8)全面应用知识,实行模拟服务阶段:按照“聚零为整”原则,安排实习生每星期一次的模拟教学,促进实习生在实践中的实习成绩得到提升。让实习生把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逐步付诸于行动。模拟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演练和考核,演练部分为实习生参与到模拟教学中,如处方的审核、药物的核对、发放和患者的用药询问,主要对药架药品管理(验收货、药品上架、效期管理等)、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处方点评、用药指导及用药咨询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考评组对演练的效果展开评估,并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对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判断有误、调配药品细节不够、药品管理不当、用语不当、肢体语言缺乏等。考核内容主要为实习生的处方审核、药物调配,以及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最后,实习生进行自我评价,带教教师提出建议。模拟练习可增强实习队伍的团结能力,全面提高实习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考核评价
入科前后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药学服务技能考核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提高医患沟通和认识自身技能不足,每项满分100分。在师生互评过程中,双方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共同商讨制定整改措施,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全带教”实施后,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药学服务技能评分与实习前相比皆均有所提升,且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提高医患沟通、认识自身技能不足方面的成绩同时提升(P均<0.05)。见表1。
表1 入科前与入科后实习生成绩比较 (±s,n=48,分)
3 讨 论
目前,我国医药高校的药学教育仍然是以“理论教育,试验教育”的模式进行,这就造成了药学实习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差、岗位胜任力差、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实习教学方式就像一顿“大锅饭”,给不同实习生提供同样的教育方式,同样的课程,没有计划,也没有针对性,只有一项课程,就是教导实习生如何摆放、储存、调配、分发药品,很难满足现代药事服务的需要。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习生实习完成出科考核的理论考试(94.11±2.12)分,药学服务技能(90.22±3.64)分,与入科实习时的考试分数相比有明显提高。此外,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技能的缺陷。这说明在门诊西药房中实施“分-全带教”的模式,能使实习生对药学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激发实习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并对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全方位地提升[15]。由于“分-全带教”模式可以克服常规模式的缺点,它在实习之前对实习生进行记录,按照实习生的具体状况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式的授课,并在授课中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让实习生在教师的言语指导和模拟演练中感受和反思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对药学实践能力的整体把握。但是,当前高校药学专业实习生的药学服务观念还不够强,对药学服务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两年来的实习来看,“分-全带教”是基于“社会需要”和“药剂专业”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既有专业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药学专业服务类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带教教师运用“聚零为整,变整为零”的分-全教学方法,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实施分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示范教学、模拟演练等方法,让实习生在进行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的同时,将书籍中的理论具象化,然后通过实习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模拟培训,使得理论的内容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重复的演练。该模式有助于实习生更全面地了解西药房工作流程和药学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阶段性、层次性的培训,实习生能够逐渐掌握更高级别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实习生的全面培养,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加强医患沟通和认识自身技能不足,这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药学领域以及临床实践中更为出色。相对于“大锅饭”的常规带教,“分-全带教”方式更加高效地教授了学生基本的药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处理,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的药学工作技能的整体提升,在门诊西药房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是一种值得深入探讨和大力推行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表明,通过“分-全带教”模式的实施,实习生在理论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考核成绩上,也体现在他们在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医患沟通和自我认知方面的提高。这为我们证实了”分-全带教”模式在医院门诊西药房实习教育中的有效性。
总结全文,”分-全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医院门诊西药房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逐步引导实习生,分阶段分层级地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习生。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养,还加强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药学服务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分-全带教”模式也促进了医疗团队的协作,加强了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对于提高医院药房的整体绩效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分-全带教”模式,针对不同实习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同时,可以将这一成功的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医院和药学教育领域,为更多实习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最终,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医院门诊西药房的教育质量,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