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解体前的最高领导层:从盟友到宿敌

2024-03-10

读报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政治局叶利钦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与利加乔夫,是苏联解体前夕的苏共一、二把手。作为苏共急切改革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谓志同道合。不想,随着改革的深入,这对改革盟友竟变成了政治宿敌。

苏共“一把手”和“二把手”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在离开人世前,勃列日涅夫将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调入克里姆林宫,出任苏共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在他的推荐下,戈尔巴乔夫于1979年11月和1980年10月分别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准备进行大胆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作为安德罗波夫最嚣重的“农业专家”,一跃而成为控制整个苏联经济的人物。安德罗波夫对戈尔巴乔夫还有更高的期待,他要求戈尔巴乔夫“不要把自己的职责范围局限在农业方面,要多多考虑全盘工作”;还说,“总之,你要像万一有一天需要你挑起全副担子那样去干。我这话是认真的”。

1984年2月,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仅一年四个月的安德罗波夫撒手人寰。值得一提的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推荐下,安德罗波夫于1983年4月将时任西伯利亚西部托木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的利加乔夫选调进克里姆林宫,委以分管党的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重任。戈尔巴乔夫向安德罗波夫说,利加乔夫精力充沛、坚毅果敢,在众多州委书记中,他的出众之处不单是精明干练,而且视野开阔、文化素养高。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死后,契尔年科掌权。谁来当“二把手”?在这个节骨眼上,利加乔夫在契尔年科面前为戈尔巴乔夫说了许多好话,使契尔年科全力支持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又去世了,最后,接替总书记的人选集中在戈尔巴乔夫与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身上。戈尔巴乔夫时年54岁,而格里申已71岁,前者无疑占有优势。但当时私下流传着契尔年科留有保举格里申为继任者的遗言。在政治局讨论新任总书记人选时,利加乔夫极力推荐戈尔巴乔夫。他说:“戈尔巴乔夫最大的特点是满腔热情地工作,事无巨细都努力进行探索,善于组织安排。而大家都知道,这对党的组织工作有着巨大的意义……戈尔巴乔夫在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和党的积极分子、全体人民之中,都倍受尊敬。”利加乔夫利用他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有利位置与另两位元老——葛罗米柯(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和乌斯季诺夫(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一起展开了斡旋,使戈尔巴乔夫终于登上了总书记之位。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对“有功”人员加以重用,连政治局候补委员都不是的利加乔夫直接被晋升为政治局委员,在戈尔巴乔夫出访期间代行主持中央工作,成了事实上的苏共中央“二把手”。

通力合作将叶利钦赶出政治局

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是在苏联社会“步履蹒跚,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时期执掌苏联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改革就必须有改革“急先锋”。利加乔夫向戈尔巴乔夫举荐了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叶利钦,先让他出任苏联建设部部长一职。

叶利钦起初并不买账,他瞧不上建设部长的位子,他觉得自己是个中央委员,在苏联这个大工业州干了近10年的第一书记,其职务已经与苏共中央的部长是同一级别。按传统,先前的州委第一书记调到中央一般都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凭什么自己只是担任不显眼的建设部长?利加乔夫直接打电话给叶利钦,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叶利钦只好服从中央的决定。他未曾料到,没过多久即1985年12月,自己就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并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利钦心满意足,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干部大换班。他定下方针,市委机关的人,特别是那些长期与前市委领导人共事的人,一定要撤下来。他还认为,这些官僚们染上了只会做官而不会做事的坏毛病,靠再教育已不可能,只有进行更换才能解决问题。但好景不长,叶科钦的改革主张和措施越来越“离谱”。他多次公开抨击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对改革“进展缓慢”表示不满,并在1987年10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全面爆发,连发三箭。第一箭射向戈尔巴乔夫,他在即席发言中,由着自己的性子,一连对戈尔巴乔夫的报告提了20多条意见,还批评戈尔巴乔夫喜欢用一些听话乖巧的人;第二箭射向对他有提拔之恩的利加乔夫,认为他是党内的“阻碍机制”;第三箭射向中央集体,称党内存在一股“惰性十足的随波逐流者阶层”,这个阶层正在“抵制改革”。他说,应立即把党的机关裁减50%,要求对政治局进行“大换血”。最后,叶利钦竟以辞去政治局委员和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来要挟。

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在利加乔夫的陪同下,亲赴苏共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代表苏共中央宣布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尔巴乔夫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时,特意强调:“叶利钦,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戈尔巴乔夫打压利加乔夫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未见明显成效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认为根本原因是政治体制起了阻碍作用。于是,他把改革的目标指向了政治领域——苏共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1988年6月28日至7月1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戈尔巴乔夫在会议报告中提出了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任务,提出了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论这三个“革命性倡议”,这次会議实际上是苏联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在这次会议的影响下,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纸上亮相,表达他们对苏联政治前途的看法;党内外反动文人墨客、西方敌对势力等,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掩护下,掀起了全盘否定苏共、苏联历史的浪潮。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利加乔夫对此忧心忡忡,尤其对戈尔巴乔夫“没有看到对污蔑我国的历史表现出愤怒”感到十分遗憾,逐渐对戈尔巴乔夫这条错误路线和根据这条错误路线制定的各方面的改革政策产生了疑问,进而同戈尔巴乔夫产生了分歧。

1988年8月,戈尔巴乔夫赴南斯拉夫访问。在此前后,列宁格勒工学院化学教员安德烈耶娃先后写了七封信给利加乔夫,不点名地指责戈尔巴乔夫及其支持者对苏共历史等的错误态度。利加乔夫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对“反历史和反苏浪潮的反击”。经利加乔夫同意,上述七封信中的三封被改写成《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文章,发表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文章发表后,全苏许多地方和军队报纸纷纷转载,许多地方和单位到处张贴和组织学习。很明显,利加乔夫企图利用戈尔巴乔夫出访之机,扭转国内舆论导向。

戈尔巴乔夫对利加乔夫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开始酝酿重用雅科夫列夫以取代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是戈尔巴乔夫的心腹和智囊人物,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就出自于他的手笔。戈尔巴乔夫上台仅四个月就任命雅科夫列夫为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既而又提拔他为苏共中央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0年7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正式把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表明苏共已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利加乔夫在大会发言一再警告说,反社会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正在分裂党组织,破坏苏维埃联邦。结果,利加乔夫连准备竞选苏共副总书记候选人的资格都被取消了,被彻底打入冷宫。

(摘自《党史文苑》高继民)□

猜你喜欢

政治局叶利钦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演戏
抓住重点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退休常委公开活动需在中办报备
站在叶利钦墓前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
叶利钦退位不寂寞
陈毅没有出席中共中央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