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只青花碗

2024-03-10於全军

民间文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刘二张师傅李姐

於全军

刘二愣经营着一家民营剧团,由于剧团小,他还兼职唱武丑,比如《时迁盗甲》的时迁,《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杨香武等等,都是他的角色。

大年初五,县里拨出文化下乡经费,让刘二愣带团在各村巡演。去的第一个村子在山沟里,只有百十户人家。

不过,村子里大半都是戏迷,一听说剧团来,都十分高兴,拉着演员们到各家住宿。村主任也很热情,杀了一只羊送到剧团。

刘二愣住在李老栓家的西屋,当晚,他叫上剧团的三个顶梁柱——道具师张师傅、女老生李姐、老小生杨立诚,还有村主任,一起和李老栓一家吃涮羊肉,羊肉就来自村主任送来的那只羊。

李老栓家就老两口,吃涮羊肉的是七个人。这么一来,他家的碗就不够了。刘二愣找了个盘子,打算用盘子吃涮肉,李老栓有些过意不去,去里屋拿出一只青花大碗,递给了刘二愣。

这碗有点特别,上面烧着青色图案,四周有常见的缠枝莲、海水纹,中间画着古代人物故事,叫“单鞭夺槊”——讲的是唐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外出刺探军情的时候被对方大将单雄信紧追不舍,危急时刻尉迟恭用单鞭夺了单雄信的槊,救了李世民。

刘二愣以前学过这戏,一看就明白,他问李老栓:“栓叔,这碗您从哪里买的?”

李老栓说,他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前年带回一份当地美食,用这碗盛回来的。

张师傅说:“看样子是个古物,兴许能值点钱。”

李老栓说:“上个月有个做小买卖的,看了碗说给五十。我打电话问儿子,他说值五百,就没谈拢。”

第二天傍晚六點,剧团准备正式开戏,演《赵氏孤儿》。还没等演员上台,张师傅就跑来找刘二愣,说:“团长,不好了!咱们的道具,刚买的青花碗被我打碎了。”

这出《赵氏孤儿》要用到一个青花碗,张师傅特意买了一个缠枝莲的,古色古香,效果不错。可他舍不得花钱,只买了一只,一打碎就没得用了。

要换旁人,随便找一个瓷碗就能对付,偏偏刘二愣祖上三代都是唱戏的,有股子戏比天大的倔脾气,他不想将就,可去哪里找一只青花碗呢?这时就想起了李老栓家的青花碗,他让张师傅去找栓叔借那只碗。

李老栓就在台下等开戏呢,听张师傅一说,立马回家把青花碗拿来了。张师傅拿着碗上台摆好,大戏正式开演。

第一个上场的,是女老生李姐。所谓女老生,是指女演员唱老生,她唱的是晋国的医生程婴。唱了十多分钟后,一个戴眼镜的老者来到后台,找到刘二愣,一见面就焦急地说:“二愣,你台上的那个青花碗我瞅瞅。”

这位老者,是古文物鉴定专家陈教授,和刘二愣的父亲很有交情。陈教授现在已经退休了,最喜欢到各地看地方戏,这次到小山村了。

第一幕唱完,刘二愣上台拿了那个青花碗,递给陈教授。

陈教授才看几眼,忽然手机响了。他只好放下碗接电话,接完后对刘二愣说:“我老伴急病住院了,回头再说。”说完下台匆匆而去。

刘二愣有点莫名其妙,这时马上要演第二幕了,张师傅过来拿那只碗,这幕还得用。不料陈教授给刘二愣打来电话,严肃地说:“二愣,那只碗千万别摆了啊,赶紧收起来!我回头告诉你。”

刘二愣感觉这碗可能有玄机,就让张师傅找了个平时吃饭的青色公鸡碗摆上,演完再说。

刚唱几分钟,张师傅来找刘二愣,悄悄说:“团长,陈教授是研究元青花的专家,听说大前年他在一个村子里鉴定出个元青花罐子,值上千万。如果这只青花碗是元朝的……”

刘二愣有点发愣:“不会吧……”

这时,李姐下了台,和杨立诚来到后台,笑嘻嘻地说:“团长,陈教授的话我们也听见了,是不是要发财了?”

“莫非,这泼天的富贵轮到咱们了?”

刘二愣拿起那只青花碗看了半天,才说:“祖师爷说过,艺德艺德,想学艺先有德。这东西是栓叔的,现在栓叔不在台下,估计回家了。等戏散了,你们跟我去他家。”

戏唱完,天已全黑,刘二愣连饭也没吃,把青花碗放入一个纸盒,就带着张师傅、李姐、杨立诚去李老栓家还碗。不巧的是,李老栓老两口都不在。一问邻居,说是去邻村亲戚家了,不过,李老栓留了钥匙给刘二愣,让他自己开门进西屋。这让刘二愣很是感动,说明李老栓对自己完全信任。

四个人又拿着碗回了戏台。剧团的厨师正要给他们热饭,刘二愣说:“别热了,还有羊肉没?涮上。”

四个人开了后台的小灯,开始吃涮羊肉,现场没别人,他们说话就没什么顾忌了。张师傅原来是市剧团的,退休后来到这个民营剧团。他老伴闹病,太费钱,没办法这把年纪还要跟着剧团下村子。他说:“刘团长,刚才我发微信给大遛子了,他说如果真是元青花,品相完好的话,他最少出六百万。要不让他来看看?万一要是真的……咱们就不用受这个罪了。”大遛子是个收民间文物的贩子,整天在乡下溜达,才有了这个外号。

六百万!在场四人的眼睛都亮了。刘二愣看看李姐,李姐低声说:“我老家是山西的,一个女人,跨省来这里演出,三年了,不就是缺钱吗?”

不等刘二愣眼光递过去,杨立诚就说了:“不用看我,今年我都四十一了,还要演小生,还得了个‘老小生的外号。我现在连家都成不了,都是没钱闹的。”

刘二愣小心地从纸盒里拿出青花碗,笑了笑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用六百万的碗涮羊肉。卖了以后就看不见了,你们想不想摸一下?以后也吹吹牛?”

他这么一说,明显就是同意卖了。其他三人顿时兴高采烈起来,张师傅首先接过碗,笑呵呵端详端详,然后交给李姐,李姐眼睛都笑成一条缝了,又转给了杨立诚。杨立诚瞪大双眼摸了好几下,才又给了刘二愣。

刘二愣接过来,弯腰要放入地上的纸盒子里,没想到手上沾有涮羊肉的油脂,手一滑,就听哗啦一声,青花碗摔得粉碎!

其他三人急忙过来看,可不,纸盒子里只剩一堆碎片了!刘二愣痛心疾首:“都怪我!”

李姐心软,虽然心里很失望,还是安慰刘二愣说:“是不是元青花还两说呢。这样也好,咱们不牵肠挂肚了,继续唱戏!”

另两人也安慰道:“没事,给栓叔五百块就完事了。”

刘二愣苦笑一声:“咱们就没有发财的命。”然后拿起盒子走出舞台,外面是条小河,他把纸盒遠远扔进了河里。

七天戏唱完,剧团就该到下一个村子了。张师傅正收拾铺盖,接到了刘二愣打来的电话:“快过来,来栓叔家吃饭,还是涮羊肉。”张师傅心里暗笑,这还吃上瘾了。

到了栓叔家,屋里已经坐了不少人。除了刘二愣、栓叔老两口,李姐、杨立诚都来了,另外还有陈教授和一个中年男人。

刘二愣招呼张师傅坐下,然后介绍说那位中年男子是栓叔的儿子,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张师傅心里一跳,莫非为那个青花碗而来?

果然,栓叔儿子开口就说:“我是接到父亲电话才回来的,感谢刘团长将青花碗原样归还。”

青花碗不是打碎了吗?怎么还回去了?刘二愣嘿嘿一笑,解释说:“那天我一弯腰,青花碗就换成了青色公鸡碗,别忘了我可是演过《时迁盗甲》的。灯光又暗,你们也瞧不清楚那些碎瓷片。”

栓叔儿子说:“刘团长把青花碗还回来,说可能是元青花,我爸就把我喊回来了。电话里还神神秘秘地不肯明说,我回来才知道是咋回事。其实,这个碗我是从景德镇买的仿古瓷,一套四个,两千块!”说着拿出三个青花瓷碗来,栓叔拿出自己的那个碗放到一起,果然一模一样!

张师傅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说一个碗值五百呢。不过,陈教授怎么会看走眼呢?这时,陈教授笑呵呵地说:“我今天来,就是为说这事儿的。刘团长,《赵氏孤儿》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刘二愣回答:“春秋。”

“那《单鞭夺槊》呢?”

“隋唐时候。”

“春秋的戏摆着唐朝的碗,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那天我就是让你换别的碗,可是没顾上说,结果你们就想多了。”

刘二愣臊得脸都红了,急忙招呼大家:“锅里都翻花了啊,赶紧吃!”

这时栓叔儿子说话了:“虽然是一场误会,但是刘团长在有可能发大财的时候,还能把碗送回来,了不起。所以啊,我这四个碗,你们团四位每人一个,留个纪念。”

回团的时候,张师傅问刘二愣,为什么故意打碎那只碗呢?刘二愣回答:“我当时要是把碗真卖了,对不起良心。你看政府给咱们文化补贴,老百姓热情招待,唱戏条件是差点,可我心里热乎乎的。可要是坚持把碗还回去,你们三位心里肯定不乐意,说不定就会离开剧团。顶梁柱没了,剧团也就没了。而且你还告诉了大遛子,事情会更麻烦,所以……”

张师傅冲李姐、杨立诚呵呵一乐,然后掏出一件东西给刘二愣看,竟然是一块画有公鸡的碎瓷片,“想不到吧,你走后我们就下河把碎片捞上来了,知道你把碗换了。第二天你一个人去还碗,其实我们就跟在你身后。刘团长,你是这个!”

三个人齐齐冲刘二愣伸出大拇指。冬日里,大家的心里都涌起了一道暖流。

很多县乡级民营剧团,生存环境很是艰难,去农村演出住学校、住民宅,甚至住破庙都是常事。这篇故事讲的就是剧团演出时住在村民家里的一件事。面对能够改变一生的“元青花”,这些“苦哈哈”们是否能守住本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祖师爷传下的艺德,想学艺先有德。

“元青花”当然没那么多,最后只是一场空欢喜,结尾我借人物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刘团长在有可能发大财的时候,还能把碗送回来,了不起。”是啊,梨园子弟了不起!

猜你喜欢

刘二张师傅李姐
好你个刘二
还得等一会儿
真正的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
龙套
把眼泪变成微笑
敲门
先一个人精彩
李姐
不能惯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