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森林”厚积成势
2024-03-10郭清鉴
郭清鉴
青岛将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开青岛工业记忆的闸门,自清末民初起,纺织、印染成为青岛工业文明史的一个符号,演绎着世纪“大染坊”的故事。
作为一座新兴城市,纺织工业是当时青岛的经济命脉。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青岛形成了纺纱、印染、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产业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2位。彼时的青岛与上海、天津合称“上青天”。
工业就此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1984年起,作为在关税、外国人出入、原料和产品进出口、土地买卖和租赁、金融货币、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逐年实现了经济体量和城市工业规模的大踏步增长。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五朵金花”在内的青岛制造业名牌率先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中车四方、青岛港、赛轮、海湾集团等中坚力量也在随后走到舞台中央。
进入21世纪,青岛作出发展海洋、港口、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建设电子家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新材料4大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使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此后,青岛的海洋产业、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汽车制造等领域也开始了快速发展。
如今的青岛,拥有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国家级新型工業化产业示范基地、3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字号”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备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创新突围的基础优势。
此外,青岛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家、工程研究中心22家,总数分别达到239家、12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38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7900家、9300家、190家。
历经多年布局,青岛培育了以2个国家级双跨平台为领军的4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软件名城和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工赋青岛”模式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
2024年,青岛还将新创建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领域,实施十项重大科学课题研究和百项关键技术攻关示范项目。
创新引领,塑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动能。青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为代表的重点赛道,让工业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跑出速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许多产业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比如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前沿性的产业,涉及能源、交通、环境、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对比广州、长春、武汉、重庆等老牌汽车城,青岛只能算是“追赶者”,但奔跑的速度并不慢。
青岛对汽车产业的引进,离不开政策机制的有效发挥以及政府对新兴产业招商的全力以赴。
“从本来预计24个月,缩减到18个月,最后17个月建成一座超级工厂!”青岛城投国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开山兴奋地说道。
2018年,奇瑞集团发布公告,希望引入外部资本,从而顺利推进混改。
丁开山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机遇,增资扩股项目竞争很激烈。奇瑞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知名车企,作为一个技术底蕴深厚但管理运营相对落后的民族品牌,其在火热的汽车大市场中,竞争力仍需提升,有生力量的进入符合奇瑞的需求。
而汽车产业是制造业里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产业最多的一项。青岛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布局,牵手奇瑞,同样符合青岛市的需求。
最终,2019年12月4日,青岛方面胜出。
2020年3月,而为了顺利推进汽车产业链落地青岛,丁开山跟他的领导克服疫情困难,昼夜兼程、风餐露宿,驱车600多公里前往位于芜湖的奇瑞总部沟通青岛方面诉求。通过多次协商,奇瑞确定在青岛落成一个整机厂,一个零部件基地。
最终落成的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工艺和研发中心、试验检测、试车场等设施,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可同时实现多款常规动力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混线生产,年产20万台,平均每1.5分钟就能有一台全新整车下线,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80亿元。项目还将吸引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
丁开山表示,奇瑞的零部件基地吸引了20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目前的地产率(本地配件供应商的占有率)超过40%,最高有可能提高到70%—80%。
奇瑞汽车青岛基地总经理许疆生告诉记者,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是奇瑞目前最高水平的数字化智慧工厂之一,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为基础,以数字奇瑞为战略,打造的一座运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能的“3.0+智联超级工厂”。
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将推进属地化、近地化生产,致力于打造全价值链汽车产业和千亿级汽车产业园。目前奇瑞青岛基地共有本地供应商20多家,涉及汽车的车身、底盘、内外饰及模块化等,本地化配套率达42%。2024年,奇瑞汽车将重点招引精密加工类、三电类、电子电器类、智能驾驶类零部件供应商在青岛工厂周围落户建厂,打造全新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力争将本地化配套率提升至50%。此外,包括双星、赛轮等青岛本土企业也进入到了奇瑞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奇瑞汽车在海外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其几十亿的出口业务通过青岛对外出口,为青岛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锚定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使得青岛原有的钢铁、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优势得以发挥,助力加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而汽车销售带动了零售、物流、金融、出口等行业的繁荣,为青岛的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青岛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迈过千亿大关,并拥有整车生产企业8家,改装车生产企业32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900余家。
“两业融合”的青岛探索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筑着一个城市新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
青岛在打造“两业”融合“新路径”方面同样不断探索。
2月底,在中德生态园的澳柯玛智慧冷链产业园的绿色智能互联工厂,记者看到,智慧冷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可视化大屏上,可以实时看到流水线上的设备运行状态,查到全国各地仓库中的商品品类、每个品类的库存量,以决定车间中的生产进度……工作人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生产线、设备、工业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仿真、分析及评价,在3D环境下布局工位和物流设计。
在海尔集团中央空调工厂,通过柔性化定制優化流程和丰富服务场景,发展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后期运维三位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系统方案增值部分占项目总体造价的 30%。
青特集团通过提升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水平,建设生产线设备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关键设备利用率提升10%、产品质量提升3%、产能提升5%,自主研发数字化工艺管理系统,实现测量数据全过程可追溯。
青岛市通过聚焦振兴实体经济,以重点产业领域为主阵地,从平台、要素、模式等方面发力,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放大“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耦合效应,不断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制造业与服务业,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彼此相互嵌入、衍生、转化、合成、赋能。“制造+服务”的“两业融合”,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真正带来现代产业体系的提质增效,推动城市迈向更高能级。
在这个背景下,青岛以数字化改造促融合,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中找准发力点。青岛工信系统积极构建研发、制造平台服务能力,推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行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数字生产服务集群,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开;开展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推动汽车、家电、装备、生物医药等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应答中心、追溯体系等方式,提供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
《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左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金灿在采访中表示,青岛将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等突破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布局。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潜力产业迅速增长,青岛需要在技术研发、产业配套、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传统的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可能需要面对市场饱和、消费升级等挑战。这些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